训练原则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之上的反映训练特征的指导训练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正确运用训练原则将有助于设计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选择更加合理的训练内容,运用更加科学的训练手段与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排球训练原则应该在运动训练学有关训练一般原则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排球训练。应该在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作风有机结合的“五结合”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如下7项排球训练原则。
(1)运动员的自主参与。教练只有通过与运动员进行各种沟通,让他们了解排球训练的范畴和目标、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及长期从事排球训练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运动员才能主动地接受教练的指导,并自觉、积极地进行运动技能、体能和心理特质的自我改造与完善,从而义无反顾地与训练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做不懈的斗争。
(2)运动员的多元发展。改造身体形态和发展机能的多元训练是排球运动员器官和系统之间、生理和心理过程之间相互作用使然,是排球专项训练和获得高水准竞技成绩的基础。因此,不论是初级的排球运动员,还是高水平的排球选手,其运动生涯始终贯穿着多元训练。只不过其多元训练的比例,随着训练年限的逐步递增以及排球专项运动能力的提升而逐步递减,但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准上。
(3)运动员的专项化训练。专项化训练是使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技术、战术和心理特质适应排球运动项目特殊需求的、具有发展排球运动技能和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双重功效的专门训练,是建立在多元发展基础之上的训练形式。排球运动实践证明,只有准确把握排球运动多年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适应生理、心理强度刺激的生物学、社会学规律,科学地控制训练负荷变化节奏,才能降低运动员成才年龄,进而缩短优秀选手的培养过程。
(4)运动员的实战训练。强队之间比赛的实质就是一次高水平的实战训练,是验证训练成果、发现薄弱环节、积累比赛经验、提高实战能力、增强竞技心理能力、保持较高训练水平和较好竞技状态的有效训练方法。因此,在小周期的多周期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在赛前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安排强强对抗和热身赛,以达到“以赛促训”的实战训练目的。(www.xing528.com)
(5)运动员的合理负荷。竞技能力的提升是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完成负荷量、负荷强度的直接结果,其提升的速度直接取决于运动负荷递增的速度和方式。因此,所有等级的运动员首先应遵循的是负荷逐年渐增原则,但又应谨慎地通过调整阶梯高度和阶梯长度的方式、方法,逐步地增加训练负荷。与此同时,因训练周期不同、训练程度不同,而应采用阶梯式负荷(在由小到大地递增负荷之后安排一个中等负荷阶段)、平台式负荷(在持续大负荷之后安排一个小负荷阶段)等不同的负荷方式。
(6)运动员的有效控制。及时调控训练状态的偏离,阻止偏离继续发展,使偏离的训练状态恢复到最佳通道上来,是有效调控原则的本质反映。因此,在宏观控制层面上,必须遵循周期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严格地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系统训练。而在微观层面上,应采用量化的指标,对每次课的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的达成度予以监控、测量与评价,以使训练过程最佳通道波动的振幅降低到最小限度。
(7)运动员的个别化。不论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如何,教练都应该按照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依据其性别、生物年龄、运动经历、学习特性、专项运动能力和潜质、运动成绩和现时训练状态、大强度负荷后恢复的速率、身体形态和神经类型、机能状态和健康状况等元素,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和采取相应的训练内容、手段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