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了舞台情感的性质以后,我们必须从实践的角度去探讨一下角色的情感问题。假如你碰上一个角色,难以体会他的心情,在你的生活中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情感该怎么办?那得先分析一下:你是全部还是部分未体验过?是可以理解还是不可以理解?是难以复苏还是不能复苏这种情感?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话,那么,这个角色是你不能胜任的。但是一般而言,这种情况是比较少的。因为,我们很难找出哪一类情感是一般成年人从未体验过的。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决定了对具体事物的不同态度,因而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俄国著名戏剧家瓦赫坦戈夫指出:“大多数的情感,根据我们自己的生活经验都是熟悉的。只是这些情感在我们内心里,并不是按照剧中人物所需要的次序和逻辑排列的。因此,演员的任务是从自己内心的各个角落唤起我们所需要的情感的痕迹,并按照角色的生活逻辑所要求的次序把它排列起来。”这就清楚地说明了角色的情感线是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建立的:第一,是使符合于角色的那些情绪记忆复苏;第二,是按角色的要求重新排列情感的顺序。这两步准备工作做好以后,还必须在排练时和作家虚构的规定情境结合起来,这些情感才能有所依托,不然的话,它永远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幻感受。但必须认清,建立角色的情感线,只是创造过程中的一道工序,而且应该与角色的贯串动作线相辅相成,绝不能以为这就是创造的全部。
长期以来,有很大一部分演员都误认为,只要搞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每段戏中的情感,就可以直接在台上表演这些情感了。于是他们要痛苦的时候,就努力去挤一点眼泪,要欢乐的时候就挤出点笑声。为了能做到七情上脸,使自己的表演更丰富多彩,他们积累了许多表情和腔调。什么时候该用哭腔、苦脸,什么时候用笑腔、喜脸,什么时候悲喜交集,什么时候柔情蜜意,他们都安排有序。到了台上,一段接一段地去演,恰似流水行云般的畅顺,同时演员自己也觉得美妙、痛快,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他们各自都有一个大小不同的情绪记忆仓库,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表演技术手法。就如同一个中药铺一样,角色需要什么,就从带标签的抽屉里抓点出来,凑够十样八样就成一剂好药,配备齐全以后,角色也就诞生了!这种直接诉诸情绪记忆的办法,并不能引起舞台情感。演员只是用强制方法去挤情感,去仿造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并错误地认为这就是体验,其实他们只是在表演情绪。(www.xing528.com)
如果再加上点演员自身的热情,在台上声嘶力竭地表现英明、伟大、振奋、豪迈、不羁、落寞……这些不着边际的所谓激情,其结果只会变成过火的表演。亦有人走相反的道路,根本不去理会情感,而是着重于角色外在素材的搜集,一旦人物的形象在脑子里剪贴完成以后,演员就想方设法去模拟其外在形式,其结果只能是干巴巴地表演形象。以上两种倾向都是演员极易沾染的毛病,沿着这些错误的道路走,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舞台情感和体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