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屏烟盒舞与海菜腔:韵律特征揭秘

石屏烟盒舞与海菜腔:韵律特征揭秘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再加上一些特殊的难度技巧套路表演,构成了烟盒舞的整个韵律特征,也就是风格。烟盒舞尽管套路很多,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丰富,但归结起来,有几个比较稳定的基本动作,也就是最基础的动律特征。烟盒舞套路『倒骑黄牛』先说手的动律。烟盒舞脚上动作变化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基本的是“三步弦”。

石屏烟盒舞与海菜腔:韵律特征揭秘

烟盒舞有200多个套路,有自娱性舞蹈,也有表演性舞蹈;形式灵活多样,有双人舞、三人舞、四人舞和大集体舞;表现内容丰富,有的表现青年男女的情爱,有的表现劳动生活,有的则模拟动物形态。情绪舞蹈热情洋溢,声情并茂;模拟舞蹈形态逼真,表演细腻。舞蹈者人人都充满喜悦之情,身心无拘无束,无论舞伴是男是女,是否熟悉,年龄是否相当,都无所谓,表现非常开朗大方,只要四弦、烟盒一响,马上就可以出脚起舞,直跳到力尽方收。

跳烟盒舞时全身轻松自如,两手持烟盒,以肩带动手臂随身体前后灵活地摆动;肩、肘、腕转绕都非常连贯自然;两腿保持微屈膝状态,重拍时身体稍下沉;蹬脚有韧劲,收脚有弹性,蹬脚慢,收脚快;走步转身灵巧,崴步稳当柔和。舞蹈整个外在的动感是轻快活泼,有如鸟跳;内在的韵律有如打太极拳,手到心到,脚到意到,全身力到。整个身体松动自如,但骨架不散,精气凝结。节奏热烈分明,动作干净稳健,力度刚柔相济,气息松紧有致。另外再加上一些特殊的难度技巧套路表演,构成了烟盒舞的整个韵律特征,也就是风格。如果归纳一下,可以用情、稳、韧、脆、健五个字来代表。

“情”,是尼苏人性格爽朗热情的体现,跳舞要有极高的热情,要忘记世间一切烦恼之事,全身心投入到烟盒舞忘我的境界之中,靠舞蹈来解除思想情感上的禁锢,来享受肢体律动和热血激荡带来的快感。

清乾隆《石屏州志》载:“唐玄宗天宝十一载,乌么蛮筑末束岛城。”可见早在一千多年前,石屏的彝族先民就在异龙湖中的岛上居住了,末束岛即今之小瑞城。千百年来,他们生息繁衍在异龙湖的天地山水间。由于地处偏僻,他们很少受到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彝民靠打鱼为生,阶级关系不很明显,尚处于原始宗教的社会生活中,没有过多的思想道德约束,从而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

在尼苏人的社会生活中,歌舞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婚丧大事、起房盖屋、祭祀祈祷、播种收获、劳动生产、走亲串戚、节日喜庆等等,都有歌舞活动,他们利用歌舞传播自己的文化、生产技能和生活经验。石屏文人张舜笙的诗“金黄蔑帽布围腰,腿胯高掀足不包。草露野田来获稻,歌声唱彻月明宵”,就反映了尼苏人的劳动生活情境。《建水县志》“民俗卷”记载“夷人花朝杀豚祭龙,饮酒弦唱,胜者丰稔,负者欠信”反映了尼苏人的宗教生活。总之,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每遇大事或闲暇之时,他们都能兴致高涨地唱跳一气,一抒胸中快意。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养成了他们豪爽热情的性格,所谓“悲喜醉怒皆舞蹈,祭庆劳闲有歌声”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

婚姻关系上,尼苏人较为“开放”的观念得到了反映。尼苏青年男女社交比较自由,婚姻虽由父母包办,但也可在歌舞场上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对象。即使结了婚,女方一般要三年以后才正式到男方家生活,在这段时间里,男女照样可以自由社交,与其他青年男女相邀参加“吃火草烟”活动,比歌赛舞。人们并不认为这是有伤风化,家长甚至鼓励自己的子女积极参与。这种自由社交的风气,也激发了他们对歌舞的热情。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可以看出尼苏人待人的诚挚和热情。由于社会生活的较少约束和社交的自由,尼苏人非常合群,人们以诚相待,无论在哪里见面,认识与否,只要开口侃几句“白话腔”,就能马上熟络起来,攀亲认戚。在“吃火草烟”的活动上,男女不论年纪大小,都以哥妹相称,无形中给人一种亲密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这种诚挚的人际关系,也孕育了他们淳朴的思想感情,表现出见面就亲的合群意识。

以上这些因素表现在烟盒舞中,自然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情,是发自心底的自然情感的流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

“稳”,是指烟盒舞跳起来给人以稳沉老练的感觉。烟盒舞尽管套路很多,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丰富,但归结起来,有几个比较稳定的基本动作,也就是最基础的动律特征。这些动律特征又集中体现在烟盒舞最核心的套路上,即民间称为“母弦”、“正弦”的“三步弦”中。

烟盒舞套路『倒骑黄牛

先说手的动律。在石屏烟盒舞中,手上的动作基本上有四种姿势,流传到各地的也不外乎这四种。第一种可称为前后摆动式。两手各拿烟盒,中指在外扣住烟盒底沿,其他四指在盒内夹住,食指和拇指接触,食指弹向烟盒底发出有节奏的响声。随着响声的节奏,舞者以肩带动大小手臂,两手前后交替摆动,与肩高相平,手腕有轻度翻转(参看烟盒舞代表套路一节)。这种姿势稳沉固定,容易学习,故而流传甚广。第二种可称为鸟飞式。两手各持烟盒,以肩带动大小手臂左右同时摆动,似鸟飞一样,手肘有一定弯度,手腕向上提。这种姿势以石屏坝心镇民间艺人王定明为代表,成为一种风格流派。第三种可称为上抛式。两手各持烟盒,以耸肩带动大小手臂自然上抛。这种姿势以异龙湖畔冒合乡著名老艺人张树林为代表,自成流派。第四种可称为下垂式。两手各持烟盒,两手臂自然下垂,左右手臂轻微前后摆动。这种姿势以石屏城区老艺人李家保为代表,老年人多喜欢学。

这四种手臂的动作各有韵味,摆动快慢随舞蹈节奏快慢而定,不管脚上怎么变化,手臂的动作基本不变,表演套路时才会模仿其他动作。四种姿势都会给人稳重老练的感觉。(www.xing528.com)

烟盒舞脚上动作变化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基本的是“三步弦”。“三步弦”每一组动作的变化都是三次,即过堂步三次、蹬脚三次、崴步三次。民间有“来到小干田,跳点三步弦,不会三步弦,烟盒跳不全”的说法。彝家小孩六七岁开始学跳烟盒舞,父母要在地上划出步子大小距离,让孩子照着练习,直到把“三步弦”跳得非常娴熟稳重,才教其他套路。

“三步弦”的组合动作是先跳过堂步:舞伴互相面对,两手摆动弹响烟盒,随着节奏,脚左、右、左轮流跳出三步,转身恰好与舞伴交换位置;然后是蹬步:先起右脚稳实地往左脚前蹬,似要落地时像被火烫到一样即刻弹回向后落地,再蹬左脚,左右脚各重复三次;接下来是崴步:左脚蹬完最后一次收回落在右脚后,双脚都靠前脚掌着地,左右交叉朝两边崴脚踝,身体随之晃动。这一组动作构成“三步弦”,一气呵成,非常美观而富有韵味。“三步弦”中过堂步的灵动,蹬步的柔韧及弹性,崴步的摆动,始终贯穿于烟盒舞其他一切套路之中,如同音乐的主旋律,时时出现,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众多脚上的动作都是在“三步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三步点、三步飘、三步蹲、三步勾、三步横、二步半、斗蹄壳等等,模拟的套路也必须先跳“三步弦”。那么,作为烟盒舞核心及代表风格的“三步弦”,其动律特征又是怎样来的呢?很多民族的舞蹈中也有称为“三步弦”的,如个旧纳苏的“三步弦”,文山仆拉、屏边仆拉、蒙自仆拉的“三步弦”等等,但它们与石屏、建水一带烟盒舞的“三步弦”动律不一样。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只可能有一种,就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不同,给予艺术创造的条件也不同。清乾隆《石屏州志》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相传为元人遗音。”尼苏先民从唐代就在异龙湖畔居住,其歌舞在元代就很盛行,而这些舞蹈总会跟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一些联系。异龙湖是天然浅淡水湖,除了多种鱼类丰富外,也有不少鸟类栖息湖中,最多的是白鹭鸶。渔民常年在湖中打鱼,白鹭鸶也在湖中捕食小鱼。渔民的船头船尾,常有白鹭鸶飞落,渔民捕到小鱼就给白鹭鸶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人鸟相伴的情景,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人们的歌舞中。人们自然会观察白鹭鸶的动态,模仿逗趣,所以烟盒舞中有不少模仿白鹭鸶的套路,如“鹭鸶拿鱼”、“鹭鸶探鱼”、“鹭鸶过埂”、“鹭鸶断水口”等。对白鹭鸶的动态,渔民观察得很仔细:它站立时常常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屈起收拢在腹部,不时向下一蹬又即刻缩回,双翅展开上下扑打。这种动态与“三步弦”的动作特征非常相似,而“三步弦”中的崴步又和渔民摇桨的动态相像。因此,我们虽然不能肯定“三步弦”就是对白鹭鸶和划船动作的模仿,但这种更加典型、抽象、概括和美化的艺术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所处的环境却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烟盒舞无论手的姿势还是脚步的变化,都要求稳沉实在,舞者始终保持双腿微屈,落脚稳妥。“稳”是烟盒舞的基本功。

“韧”,是指动作柔韧性和弹性力度的运用和掌握。烟盒舞中举手投足、身体转动,都会有一种柔韧性和弹性力度。双手不论前后摆动,还是上抛下垂或者鸟飞样式,都不能松散无力,必须有一股韧性,出去有韧力,收回有弹性。脚上动作也是如此,无论是蹬、点、飘、崴、踮、踩、踏、勾、蹲等,都要有柔韧性和弹性力度,而这种柔韧性和弹性恰到好处的运用,伸与缩、舒与张都适可而止,正是烟盒舞韵味无穷的特征。

烟盒舞『踩谷种』

“脆”,是指烟盒舞动作的干脆利索,有力度,轻快潇洒。烟盒舞靠四弦琴与烟盒响声伴舞,四弦琴声弹得清脆有力,节奏分明,烟盒也弹得声声脆响,回应山野,民间称为弹得“起脚”,意思是琴声、烟盒声诱人催人,使跳舞的人精神百倍。有了清脆明亮的琴声、烟盒扣击声,舞蹈者跳舞也显得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出手出脚随声到位,到位后又忍住劲,收回时反弹到位也很干脆。“韧”和“脆”在烟盒舞动作中运用得相当巧妙,韧中有脆,脆中含韧,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比如跳“斗蹄壳”,两个舞伴面对面,先用右脚轻轻踮步,随即左脚有韧性地落地,同时右脚向左前方很干脆地送出,在两人脚位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忍住,名为斗脚,但脚不相碰。斗完右脚三次,再转换为斗左脚。在这套动作中,手势采用摆动式,动律中同样有“韧”与“脆”的运用。而脚的出与收更能看出“脆”与“韧”的配合。所以,烟盒舞中柔韧性、弹性和干脆有力度是缺一不可的,学习烟盒舞就必须很好地掌握这种“韧”与“脆”的韵律动感,巧妙地运用,才能展现烟盒舞的神韵。烟盒舞动作并不难,很多专业演员一学就会,但表演起来就不如民间艺人跳得有味,关键就是没有掌握好“韧”与“脆”的韵律运用。许多舞蹈编导和演员不厌其烦地反复深入生活,跟民间艺人学习,为的就是要学会这种“范儿”,这一体现风格特征的韵律。

“健”,是指烟盒舞跳起来要健美、粗犷、俊秀。男性舞者动作幅度大,粗犷豪放,稳沉中蕴含着积蓄全身的韧劲及内力,又时时散发着干脆有力的阳刚之气,每个动作都很健美潇洒。女性舞者虽然圆润柔和一些,但也是非常健俏,柔中带刚。另外,尼苏人轻便合体的服装也给人飘逸的美感。男性穿对襟白汗衫,扎红腰带,外罩青绒布褂子,下穿宽口扭裆裤,上紧下松,挺拔英俊,跳起舞来身手灵活,轻松矫健;女性青纱罩发,耳坠银环,身着紧身大襟衣,外罩绣花领挂,系围腰,下穿宽口直裆裤,整个打扮紧凑合体,舞起来灵巧如燕,英姿健美。烟盒舞纯舞蹈套路要求健美俊秀,表演性、技巧性高的套路更要求舞蹈的功力。如“鹭鸶拿鱼”,扮演鹭鸶的人要求随时单腿站立,跳、站要稳,保持身体平衡;扮鱼的人双肘、双膝落地当手脚走路,腰、头、脚还要会摆动,模拟鱼摇摆前进,如没有矫健的功力无法完成。如“三步扭腰”,两人配合,各自把腰靠在对方的右腿上,悬空架起身体,只有双脚落地,没有极好的腰腿功夫很难完成表演。如“正挂丁勾”,甲站立,乙双腿勾住甲的腰,下腰起身反复多次,更需要身手矫健有力。如“玉屏倒水”,甲乙二人面对面站立,甲把乙反抱头下腿上,乙两腿分开搭在甲的两肩,然后甲向后下腰,乙的两脚着地,又反抱甲再翻上,乙又下腰,如此反复多遍,功夫好的人要连翻十多个来回。总之,健美、俊秀、粗犷是烟盒舞的重要特征,“健”是烟盒舞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壮的身体、矫健的功夫是不能跳好、跳全烟盒舞的。有些老艺人由于长期跳烟盒舞,六十多岁还能跳“正挂丁勾”、“倒挂丁勾”,有的七十多岁还能完成“三步扭腰”。因此,跳烟盒能健美身姿,保持青春活力。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中老年人也喜欢跳烟盒舞来健身娱乐,就因为烟盒舞有健身的作用。

尼苏人从长期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了套路繁多的烟盒舞,展示了他们爽朗大方的性情、灵活敏捷的思维、巧妙大胆的模仿和矫健有力的体魄,是极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民间艺术

有人撰文论述舞蹈特色时说:特色应该存在于舞蹈的节奏之中,因为节奏最能够体现民族的内在感情;特色应该存在于舞蹈的动律之中,因为动律受制于民族的生活方式;特色应该存在于舞蹈的线条之中,因为舞姿的线条是按照民族的审美要求来塑造的;特色应该存在于舞蹈的神韵之中,因为在动与静、断与续、俯与仰、起与落的细微处表现出来的神态与韵味,最足以体现民族特有的心理、感情和审美情趣。以此来看烟盒舞的韵律特征,就不难理解烟盒舞特征的形成及其流传和发展了。

烟盒舞套路『三步扭腰』

跳『三步扭腰』的老者,功夫让人叹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