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客的起源及其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黑客的起源及其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德华·罗伯茨这一时期的黑客更多地代表了计算机领域中的从业者或佼佼者。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黑客开始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他们采用各种非法的手段挑战技术制约,试图非法入侵他人的计算机,通过破译口令、系统漏洞或拦截网络会话等来攻击网络。随着媒体对黑客入侵事件和犯罪行为的曝光,人们对黑客的评价越来越趋于负面。

黑客的起源及其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hack”一词原本的含义是“砍、劈”,“hacking”还有消遣的含义。在《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一书中,作者史蒂文·列维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最早将“hack”这个词引入计算机领域,他们用“hack”指那些正在进行之中的可以为参与者带来很大乐趣的项目。参与这个项目对他们而言不仅意味着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还意味着一次创新的尝试、一次技术的挑战、一次自我认同的实现。从事这个项目的成员头脑聪明,甚至还有些调皮捣蛋,但是他们注意力集中,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痴迷于对计算机技术的探索,对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怀有崇高的敬意。在他们看来,具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是值得尊敬的,那些拥有高超技术、工作效率高的人才能被称为“hacker”。

除了“砍、劈”之外,“hack”还有“非法入侵”的意思,也就是对某个设备或程序进行修改,使其完成原来不可用的功能(或者禁止外部使用者接触到的功能)。[6]从这个角度来说,“hack”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攻击他人计算机、窃取他人隐私、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等行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大多数人将“黑客”视为计算机入侵者

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的黑客们是计算机领域的初步探索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代表着知识领域的精英阶层,除了拥有过人的天赋和才智,他们勤奋刻苦、专注努力,孜孜不倦地在计算机领域耕耘。

20世纪60年代,黑客在因特网(Internet)的出现和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有人将黑客视为因特网之父。因特网,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它的前身是ARPAnet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军用网络[7]

资料链接

ARPAnet实验室在成立之初招募了一群计算机程序设计专家和计算机技术高手,这些第一代的黑客们组成了网络开发团队。或许他们自己也不曾想到,他们所建立的Internet将会改变整个人类生活方式。在这之后,他们创造出了UNIX操作系统。UNIX的开发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人类掌握计算机的进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黑客仍然是一个褒义词,代表着计算机领域的精英阶层。这一时期的黑客奉公守法、独立思考、技术高超,对计算机领域有极大的热情,他们关注的焦点在于计算机技术本身,希望通过不断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来推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他们衷心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和商业利益、政治利益也无关,他们追求技术上的进步,纯粹只是为了让计算机系统运行得更加稳定、安全和可靠。对他们而言,计算机技术就是他们娱乐的方式,他们从中得到乐趣,并沉迷于此。可以说,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爱和探索欲就像是一个能量包,为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世纪70年代,黑客掀起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他们通过自创报纸《人民的伙伴计算机》发出宣言:“计算机基本上是被用来反对人民而不是去帮助人民,它被用来控制人民而不是去解放人民。改变这一切的时机已经来临……”[8]黑客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使用计算机,因此他们设计并实现了个人计算机的开发,他们因之被称为“计算机英雄”。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由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创建于1911年,是一个鼻祖级的计算机公司,总部在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早在20世纪60年代,IBM就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脑公司。IBM在推动计算机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计算机进行了大规模的垄断。IBM所开发的计算机都是价格极其昂贵、占地面积巨大的大型计算机,使计算机仅被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一般的民众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更不要说使用了。同时,一些计算机专家和学者们也试图保持计算机的神秘感,让计算机技术成为只被少数人掌握的神秘技术,切断了普通大众了解计算机技术的通道。

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计算机这个先进的产品,一些黑客开始尝试开发个人计算机,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为“个人计算机之父”的爱德华·罗伯茨(Edward Roberts),他也是第一个雇佣比尔·盖茨(Biu Gates)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的雇主。

爱德华·罗伯茨

这一时期的黑客更多地代表了计算机领域中的从业者或佼佼者。如果说和其他领域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这一领域的工作内容更前沿,从事的人员更少。

当然,黑客为大众所带来的个人计算机,大大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人类科技的进步。(www.xing528.com)

20世纪80年代,黑客群体开始发生分化,黑客也从带有褒义的正面形象变成正面、负面形象兼有的群体。这主要是因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开发,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并熟练使用计算机。黑客的队伍也迅速扩大,其成员的构成开始变得鱼龙混杂,成员的动机也变得复杂多样。

20世纪80年代,黑客的代表是软件开发设计师,他们基于计算机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设计出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应用软件,为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提供便利。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进入日常的工作中,计算机在这一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有用数据,而这些数据信息却往往被少数人掌握。崇尚自由文化的黑客认为信息应该是被共享的,因此他们开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 信息。[9]

一方面,仍然有一部分人继承了早期黑客的优秀品质,在专注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时,能够遵守法律道德的底线,遵循黑客伦理准则。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黑客开始违背职业道德,甚至触犯法律,他们采用各种非法的手段挑战技术制约,试图非法入侵他人的计算机,通过破译口令、系统漏洞或拦截网络会话等来攻击网络。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利用技术窥探他人隐私,窃取商业机密,甚至攻击国家保密的数据库,以此来满足个人欲望或牟取私利。这些不当的行为给被攻击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20世纪90年代,黑客群体继续分化。黑客群体变得越来越复杂,定位也越来越模糊。随着媒体对黑客入侵事件和犯罪行为的曝光,人们对黑客的评价越来越趋于负面。

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知识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互联网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黑客也有机会、有条件入侵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如UNIX和Windows NT等。他们利用网络上的漏洞或缺陷改动原来的网页,非法入侵他人计算机,窃取用户信息,肆意破坏他人的网络系统等。[10]同时,还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威力巨大的黑客工具,这类工具降低了攻击计算机的技术要求,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实施入侵行为。比如有一款名为“美国在线地狱”(AOHell)的免费软件就成为初级黑客常用的攻击工具,他们利用该软件对“美国在线”(AOL)进行报复性的大肆破坏:发送大量垃圾邮件阻塞AOL的用户邮箱,或攻破微软的Windows NT操作系统,甚至传播蠕虫病毒,造成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黑客破坏事件。[11]

资料链接

凯蒂·哈夫纳和约翰· 马尔科夫在《电脑朋克》一书中指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的一代盗用了‘黑客’的名称,在新闻界的推波助澜下,黑客成了口令大盗和电子窃贼的代名词。公众对黑客的印象也由此改变,他们不再被视为无害的探索者,而是阴险恶毒的侵略者。”

此外,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黑客受限于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等客观的因素,大都主要出现在西方国家,中国的第一代黑客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

我们可以将中国的黑客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中国民众刚刚开始知道计算机和互联网。人们对其充满了新鲜感和兴奋感,那时的黑客并没有掌握足够高超的计算机技术,他们更多的是利用拷贝技术将外国已有的东西拷贝到电脑里。

第二阶段是1994年至1996年。这一阶段开始有更多的人接触计算机和网络,不过当时中国的网络速度非常之慢,人们接触的网络类型更多的是用电话连接的BBS。1995年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开始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民众有机会接触到因特网,也开始出现中国的第一代网管[12]中国的黑客们正在逐渐打开计算机世界的大门。1996年年底,中国电信开始实施上网优惠政策,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网络。

第三阶段是1997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可以说是中国黑客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有突破性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网民开始真正接触“黑客”这一词语,并且崇拜这一群体。中国的黑客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并且真正踏上探索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道路。1998年,中国诞生了自己的特洛伊木马病毒——NetSpy,但是更令中国黑客振奋的是木马“冰河”的出现。这一软件由中国的安全程序员编写,其研发的目的并非作为网络病毒使用,但是黑客将其改版以攻击其他用户并大肆传播。[13] 2000年,红客作为中国黑客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诞生了,成为黑客中的爱国联盟,他们通过攻击美国网站来抗议美国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轰炸。

第四阶段为2000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中国黑客发展迅猛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中国互联网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家用工具,人们用它来工作、学习、娱乐和获取信息。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群体年龄开始降低,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中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电脑。随着黑客工具的进一步开发,计算机攻击变得更加简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黑客这一领域,黑客群体开始趋于年轻化,其人员构成也越来越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