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目标
学习国文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做去,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所以学习国文必须多多阅读,多多写作,并且随时要求阅读得精审,写作得适当。
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课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阅读什么就能阅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
在课内,写作的是老师命题作文。那用意是让学生在按题作文的当儿,培养写作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这才可以使写作能力越来越强。并且,要写作什么就能写作什么,才是真正的受用。
就一个高中毕业生说,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应该达到如下的程度。
阅读方面——(一)能读日报和各种并非专门性质的杂志;(二)能看适于中学程度的各科参考书;(三)能读国人创作的以及翻译过来的各体文艺作品的一部分;(四)能读如教本里所选的欧阳修、苏轼、归有光等人所作散文那样的文言;(五)能适应需要,自己查看如《论语》《孟子》《史记》《通鉴》一类的书;(六)能查看《国语辞典》《辞源》《辞海》一类的工具书。这里所说的“能”表示了解得到家,体会得透彻,至少要不发生错误。眼睛在纸面上跑一回马,心里不起什么作用,那是算不得“能”的。
写作方面——(一)能作十分钟的演说;(二)能写合情合理合式的书信;(三)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四)能写类似现社会中通用的文言信那样的文言。这里所说的“能”指表达得正确明白而言。至少也得没有语法上论理上的错误。就演说和书信说,还得没有礼貌上的错误。为什么把演说也列在写作方面?因为演说和写作是同一源头的两条水流,演说是用口的写作,写作是用笔的演说。
以上虽只是个人的意见,我自以为很切实际,一个高中毕业生能够如此,国文程度也就可以了,自己也很够受用了。至于阅读不急需的古书如《尚书》《左传》《老子》《庄子》,写作不切用的体裁如骈文古文旧体诗,各人有各人的自由,旁人自然不便说他不对。可是就时代观点和教育立场说,这些都是不必叫中学生操心思花工夫的。还有文艺创作,能够着手固然好,不能够也无须强求,因为这不是人人都近情的。
靠自己的力阅读
阅读要多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不可专等老师给讲解,也不可专等老师抄给字典辞典上的解释以及参考书上的文句。直到自己实在没法解决,才去请教老师或其他的人。因为阅读是自己的事,像这样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再说,我们总有离开可以请教的人的时候,这时候阅读些什么,非专靠自己的力不可。
要靠自己的力阅读,不能不有所准备。特别划一段时期特别定一个课程来准备,不但不经济,而且很无聊。也只须随时多用些心,不肯马虎,那就是为将来作了准备。譬如查字典,如果为了作准备,专看字典,从第一页开头,一页一页顺次看下去,这决非办法。只须在需要查某一字的时候看得仔细,记得清楚,以后遇到这个字就是熟朋友了,这就是作了准备。不但查字典如此,其他都如此。
应作的准备大概有以下几项。
(一)留心听人家的话。写在书上是文字,说在口里就是话。听话也是阅读,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听清楚,不误会,固然第一要紧;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衡量,人家的话正确不正确,有没有罅漏,也是必要的事。不然只是被动地听,那是很有流弊的。至于人家用词的选择,语调的特点,表现方法的优劣,也须加以考虑。他有长处,好在哪里?他有短处,坏在哪里?这些都得解答,对于阅读极有用处。
(二)留心查字典。一个字往往有几个意义,有些字还有几个读音。翻开字典一看,随便取一个读音一个意义就算解决,那实在是没有学会查字典。必须就读物里那个字的上下文通看,再把字典里那个字的释文来对勘,然后确定那个字何音何义。这是第一步。其次,字典里往往有些例句,自己也可以找一些用着那个字的例句,许多例句聚在一块儿,那个字的用法(就是通行这么用)以及限制(就是不通行那么用)可以看出来了。如果能找近似而不一样的字两相比较,辨明彼此的区别在哪里,应用上有什么不同,那自然更好了。
(三)留心查词典。一个词也往往有几个意义,认真查词典,该与前一节说的一样。那个词若是有关历史的,最好根据自己的历史知识,把那个时代的事迹想一回。那个词若是个地名,最好把地图翻开来辨认一下。那个词若是涉及生物理化等科的,最好把自己的生物理化的知识温习一遍,词典里说的或许很简略,就查各科的书把它考究个明白。那个词若是来自某书某文的典故或是有关某时某人的成语,如果方便,最好把某书某文以及记载某时某人的话的原书找来看看。那个词若是一种制度的名称,一个专用在某种场合的术语,词典里说的或许很简略,如果方便,最好找些相当的书来考究个详细。以上说的无非要真个弄明白,不容含胡了事。而且,这样将词典作钥匙,随时翻检,阅读的范围就扩大了,阅读参考书的习惯也可以养成了。
(四)留心看参考书。参考书范围很广,性质不一,未可一概而论。可是也有可以说的。一种参考书未必需要全部看完,但是既然与它接触了,它的体例总得弄清楚。目录该通体一看,书上的序文,人家批评这书的文章,也该阅读。这样,多接触一种参考书就如多结识一个朋友,以后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向他讨教,与他商量。还有,参考书未必全由自己购备,往往要往图书馆借看。那么,图书分类法是必要的知识。某个图书馆用的什么分类法,其中卡片怎样安排,某一种书该在哪一类里找,必须认清搞熟,检查起来才方便。此外如各家书店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目录,如果认得清,取得到,对于搜求参考书也有不少便利。
以上说的准备也可以换成“积蓄”两个字。积蓄得越多,阅读能力越强。阅读不仅是中学生的事,出了学校仍需要阅读。人生一辈子阅读,其实是一辈子在积蓄中,同时一辈子在长进中。
阅读举要
如果经常作前面说的那些准备,阅读就不是什么难事。阅读时候的心情也得自己调摄,务须起劲,愉快。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
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诵也是读,乃至口腔喉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无论怎样读,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又按各句各节的意义,读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最忌的是不能分解,不问关系,胡里胡涂读下去——这样读三五遍,也许还是一片朦胧。
读过一节停一停,回转去想一下这一节说的什么,这是个好办法。读过两节三节,又把两节三节连起来回想一下。这个办法可以使自己经常清楚,并且容易记住。
回想的时候,最好自己多多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有些国文读本在课文后面提出这一类的问题,就是帮助读者回想的。一般的书籍报刊当然没有这一类的问题,唯有读者自己来提出。
读一遍未必够,而且大多是不够的,于是读第二遍第三遍。读过几遍之后,若还有若干地方不明白不了解,就得做翻查参考的功夫。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关于翻查字典词典,以及阅读参考书,这儿不再重复。
总之,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些什么,就完全领会他那什么,必须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进一步加以批评,说他说得对不对,合情理不合情理,值不值得同情或接受。
在阅读的时候,标记全篇或者全书的主要部分,有力部分,表现最好的部分,这可以帮助了解,值得采用。标记或画铅笔线,或做别种符号,都一样。随后依据这些符号,可以总结全部的要旨,可以认清全部的警句,可以辨明值得反复玩味的部分。
说理的文章大概只需论理地读,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宛处还他个委宛,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就用各地读文言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读要不要读熟?这看自己的兴趣和读物的种类而定。心爱某篇文字,自然乐于读熟。对于某书中的某几段文字感觉兴趣,也不妨读熟。读熟了,不待翻书也可以随时温习,得到新的领会,这是很大的乐趣。
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己成诵才行。因为文言是另一种语言,不是现代口头运用的语言,文言的法则固然可以从分析比较而理解,可是要养成熟极如流的看文言的习惯,非先熟读若干篇文言不可。
阅读当然越快越好,可以经济时间,但是得以了解为先决条件。胡里胡涂读得快,不如通体了解而读得慢。练习的步骤该是先求其无不了解,然后求其尽量地快。出声读须运动口腔喉舌,总比默读仅用“目治”来得慢些。为阅读多数书籍报刊的便利起见,该多多练习“目治”。
阅读之后该是作笔记了,如果需要记什么的话。关于作笔记,在后面谈写作的时候说。
最要紧的,阅读不是没事做闲消遣,无非要从他人的经验中取其正确无误的,于我有用的,借以扩充我的知识,加多我的经验,增强我的能力。就是读文艺作品如诗歌小说等,也不是没事做闲消遣。好的文艺作品中总含有一种人生见解和社会观察,这对于我的立身处世都有极大的关系。
写作须知
写作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事,好比说话一样。
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没意思,没需要,硬找些话写出来,这会养成不良的写作习惯,而且影响到思想方面。
写作和说话虽说同样是发表,可也有不同处。写作一定有个中心,写一张最简单的便条,写一篇千万字的论文,同样的有个中心,不像随便谈话那样可以东拉西扯,前后无照应。写作又得比说话正确些,齐整些,干净些。说话固然也不宜错误拖沓,可是听的人就在对面,不明白可以当面问,不心服可以当面驳,嫌罗嗦也可以说别太罗嗦了。写了下来,看的人可不在对面,如果其中有不周到不妥帖处,就将使他人不明白,不心服,不愉快,岂不违反了写作的本意?所以写作得比说话正确些,齐整些,干净些。
写作的中心问自己就知道。写一张便条,只要问为什么写这张便条,那答案就是中心;写一篇论文,只要问我的主要意思是什么,那答案就是中心。
所有材料(就是要说的事物或意思)该向中心集中,用得着的毫无遗漏,用不着的淘汰净尽。当然,用得着用不着只能以自己的知识能力为标准。按标准把材料审查一下总比不审查好,不审查往往会发生遗漏了什么或多余了什么的毛病。
还有一点,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如前面所说,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认定中心,审查材料,也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完成这工作的一段步骤罢了。有些人认为写作的工作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才开始,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如此,写作就成为一种无需要、无目的,可做可不做的事了。(www.xing528.com)
写作完毕之后,或需修改,或不需修改。不改,是自以为一切都写对了,没有什么遗憾了。至于修改,通常说由于自己觉得文字不好。说得确切一点,该是由于自己觉得还没有写透那意思,适合那需要。于是再来想一通,把材料增减一些,调动一些,把语句增减一些,变换一些,这就是修改。
练习写作,如果是课内作文,也得像前面所说的办。题目虽然是老师临时出的,可是学生写的意思要是平时有的,所需的材料又要是找得到的,不然就是无中生有的勾当了。(老师若出些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题目,学生只好交白卷,但是不必闹风潮。)练习是练习有意思有材料就写,而且写得像样,不是练习无中生有。
无论应用的或练习的写作,以写得像样为目标。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论理上的毛病了;这就是像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换句话说,好文章是深度生活的产品,生活的深度不够,是勉强不来的。希求生活渐进于深度,虽也是人生当然之事,可是超出了国文学习的范围了。
要写得像样,除了审查材料以外,并得在语言文字上用心,这才可以表达出那选定的材料,不至于走样。所谓在语言文字上用心,实际也是极容易的事,试列举若干项。
(一)所用的词要熟习的,懂得它的意义和用法的。似懂非懂的词宁可不用,换一个熟习的来用。
(二)就一句句子说,那说法要通行的,也就是人家会这么说,常常这么说的。一句话固然可以有几样说法,作者有自由挑选那最相宜的使用,可是决不能独造一种教人家莫名其妙的说法。
(三)就一节一段说,前后要连贯,第二句接得上第一句,第三句接得上第二句。必须注意连词的运用,语气的承接,观点的转换不转换。一个“所以”、一个“然而”都不可随便乱用。陈述、判断、反诘、疑问等的语气都不可有一点儿含胡。观点如须转换,不可不特别点明。
(四)如果用比喻,要问所用的比喻是否恰当明白。用不好的比喻还不如不用比喻。
(五)如果说些夸张话,要问那夸张话是否必要。不必要的夸张不只是语言文字上的毛病,也是思想上修养上的毛病。
(六)不要用一些套语滥调如“时代的巨轮”“紧张的心弦”之类。这些词语第一个人用来见得新鲜,大家都用就只有讨厌。
(七)运用成语以不改原样为原则,如“削足适履”不宜作“削足凑鞋”,“怒发冲冠”不宜作“怒发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八)用标点符号必须要审慎。宜多用句号,把一句句话交代清楚。宜少用感叹号,如“以为很好”“他怕极了”都不是感叹语气,用不着感叹号。用问号也得想一想。询问和反诘的语气才用问号,并不是含有疑问词的语句都要用问号。如“他不知道该怎么做”“我问他老张哪一天到的”都不是问句,用不着问号。
写作举要
练习写作,最好从记叙文入手。记叙文的材料是现成的,作者只须加上安排取舍的工夫,容易着手。
议论文也不是不必练习,但是所说的道理或意见必须明白透澈,最忌把不甚了了的道理或意见乱说一阵。因此,练习议论文该从切近自身的话题入手,如学习心得和见闻随感之类。
应用文如书信、如读书报告,往往兼包记叙和议论。写作这类东西,一方面固然应用,一方面也是练习。所以也得认真地写,多一回认真的练习,就多一分长进。
以下略说写作各类东西的大要。
(一)记物的文字须把那东西的要点记明。譬如记一幅图画,画的什么就是要点,必须记明。也许画面上东西很多,而以某一件东西为主,这某一件东西必须说明。
(二)叙事的文字须把那事件的始末和经过叙明。譬如叙一个文艺晚会,晚会的用意和开会的过程必须叙明。也许会中节目很多,几个重要的节目必须详叙,其余节目只说几句简单的话带过。
(三)书信须把自己要向对方说的话说清楚。不清楚,失了写信的作用,重复罗嗦,容易混淆对方的心思,都不能算写得适当。书信又须注意程式。程式不是客套,程式之中实在包含着情分和礼貌。不注意程式,在情分上礼貌上若有欠缺,就将使对方不快,这也违反写信的初意。
(四)日记最好能够天天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刻板式的日记比较没有意义。一天里头总有些比较新鲜的知识见闻和想头,就把那些记下来。
(五)读书笔记不只是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注解表格等抄上去,也不只是把一些书本上的美妙紧要的文句抄上去。除了这些,还有应该记的,如:翻了几种书,就可以把参照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读了一篇文章一部书,自己有些想头,或属怀疑,或属阐发,或属欣赏,都可以记录下来。
(六)给壁报揭载的或投寄报纸杂志的文章与其他文章一样,也应该以写自己熟知的了解的东西为主。可是有点不同,这类文章是特地写给他人看的,写的时候,心目中就须顾到读者。既然顾到读者,人人知道的事物和道理就不必写。至于自己还没有弄清楚的大问题大道理,那非但不必写,简直不容写,写出来就是欺人,欺人是最要不得的。
写 字
末了儿还得说一说写字。一般人只须讲求实用的写字,不必以练成书家为目标。实用的写字,除了首先求其正确之外,还须求其清楚匀整,放在眼前觉得舒服,至少也须不觉得难看。
临碑帖,一般人没有这么多闲工夫。只须逢写字不马虎,就是练习。写字是手的技能,随时留意,自然会做到心手相应的地步。
目前写字的工具不只毛笔,钢笔铅笔也常用,也许用得更多。无论用什么笔写,全都得不马虎,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就字体而论,一般人只须注意真书行书两种。行书写起来比真书快,所以应用更广。行书是真书的简化,基本还是真书。真书写得像样,行书就不会太差。
真书求其清楚匀整,大略有如下几点可以说的。
(一)笔笔交代清楚,横是横,撇是撇,一点不含胡。
(二)横平竖直,不要歪斜,这就端正了。
(三)就一个字而言,各笔的距离务须匀称,不太宽也不太挤。这须相度各个字的形状。偏旁占一半还是三分之一,头和底各占几分之几,中心又是哪一笔,相度清楚,然后照此落笔。距离匀称,不宽不挤,看在眼里就舒服。
(四)就一行的字而言,须求其上下连贯,无形中好像有一条直线穿着似的。还须认定各个字的中线,把中线放在一直线上。中线或是一竖,如“中”字“草”字,或是虚处,如“非”字“井”字,很容易辨明。
(五)就若干行的字而言,须求两行之间有一条空隙。次行的字的笔画触着前行的字的笔画固然不好看,就是几乎要触着也不好看。
(六)写一长篇的字须要前后如一。如果开头端端整整,到后来潦潦草草,这就通篇不一致,说不上匀整了。
如果有工夫练习实用的写字,可以按字的形体分类练习,如挑选若干木旁字来写,又挑选若干雨头字来写。木旁雨头的字是比较容易的。比较烦难的尤宜如此,如心底的字,从辶的字。手写之外,宜乎多看,看人家怎样把这些字写得合适。看与写并行,心与手并用,自然会逐渐有进步。
1948年5月,《中学生》月刊为纪念总200期出版,编辑增刊《中学生手册》。手册中《中学各科学习法》栏之《国文》篇,由叶圣陶撰写并署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