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生活:揭示教育中的音乐盲区

音乐与生活:揭示教育中的音乐盲区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自从施行新式教育就有音乐的课程,可是几十年来没有收到效果,一般人生活上得不到音乐的补益:教育家尤其是音乐教育家应该把其中的毛病找出来。感染,激动,团结,组织,都是人群间重要的事项,而音乐却有达成这些事项的直接作用。这是音乐的群性作用收到效果的真凭实据。

音乐与生活:揭示教育中的音乐盲区

学校里都有音乐功课,上课时候由教师教一两支歌。可是试在学生休闲时间留心,学生似乎一致排斥教师所教的歌,很少听见他们唱。他们宁愿哼些地方戏,地方歌曲,平剧,电影歌词,乃至英语歌曲。他们唱这些东西并不循规蹈矩,只是随意遣兴而已;譬如唱平剧,马马虎虎,反反复复念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就算在那儿唱了;其实这不成为唱,只能说是哼。

在集会的场合里,酒酣耳热,兴高采烈,往往有人被拉出来独唱。这些被拉出来的人往往是专门家,至少也得有一手。而与会的人齐声合唱的事却绝无仅有。仿佛正式开会的时候唱国歌,是因功令规定,不得不勉强敷衍,若能躲避,还是乐得不开口;至于自动地一齐合唱,那是从未梦想到的事,要说遣兴作乐,自有打趣说笑,猜拳赌酒那些办法在。

以上信笔写了些实况。根据这些实况,可见享受声乐这回事儿,在我国实在并不普遍。这一定是音乐教育方面出了什么毛病。我国自从施行新式教育就有音乐的课程,可是几十年来没有收到效果,一般人生活上得不到音乐的补益:教育家尤其是音乐教育家应该把其中的毛病找出来。咱们不该漫谈自夸,咱们中国自古是礼乐之邦;咱们应该认清实况,咱们现在是不会享受声乐的民族。出几个歌唱家,在都市里开几次独唱会,即使足与世界的名家并驾齐驱,也不能算是音乐教育的成功;必须一般人都受到音乐的滋养,能够唱,能够听,能够使生活进入更高更充实的境界,那才是成功。

音乐可以说是群性最丰富的艺术。单就声乐来说,你唱一支歌,无论自编的或现成的,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唱,当一回事儿唱,你就宣泄了你的某种感情。人家听了你的歌,声入心通,也引起了某种感情。这当儿,你跟人家不但形迹上在一块儿,而且感情上也融和起来了。不问那感情是欢乐还是哀愁,总之你不并孤单,你的欢乐有人分享,你的哀愁有人共鸣。再说合唱。许多人合着和谐旋律,同唱一支歌,假若个个人认认真真地唱,当一回事儿唱,就人人会觉得“小己”扩大了,扩大而为同在合唱的“一群”;也可以说“小己”融化了,融化在同在合唱的“一群”里头。感染,激动,团结,组织,都是人群间重要的事项,而音乐却有达成这些事项的直接作用。我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就常识而言,我相信音乐教育必须特别着重它的群性;而一般人了解音乐,享受音乐,也必须特别着重这个群性。因为个人跟人家共哀同乐,小己扩而为大群,与大群融和。这就是生活进入了更高更充实的境界。(www.xing528.com)

回忆抗战初起的时候,各地回荡着“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的歌声。唱的人不但用口来唱,而且用赤诚的心来唱,抗战的精神不久就普遍到“全面”了。这是音乐的群性作用收到效果的真凭实据。音乐若能在各方面多多利用,其效果自当不可限量。

我不说音乐高于一切,最最重要;可是我相信音乐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部门,跟它疏远了,在个人就缺少了一条进入更高更充实的生活的途径,在大群就缺少了一种感染、激动、团结、组织的力量,关系实在不小。这里把想到的一些写出来,希望音乐教育家跟读者诸君加意。

1944年2月17日作,刊《中学生》战时月刊74期,署名圣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