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教育”这个词儿的含义,专门家可以写成很大的一部书;可是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虽然粗略些,偏于常识方面些,但在非专门家,有了这样的概念便足够了,那就是“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这里应当问清楚,什么叫好习惯?换句话说,怎样的习惯才算好?这也可以粗略地偏于常识方面的作个回答。单就个人说,凡足以发展身心的,便是好习惯。个人不能离开人群,个人身心的发展必须和人群相适应,尤其必须对于人群有利而无害。因此,兼就人群说,凡和人群相适应的,尤其是对于人群有利的,便是好习惯。
教育所要养成的,便是这些好习惯。
分开来说,普通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般人当公民的好习惯,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养成一些人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所谓当公民的好习惯和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都是足以发展身心的,同时是和人群相适应,尤其是对于人群有利的。
这一点简单的认识,办教育的人不能没有;如果没有,便不知道自己干的是什么一回事儿,当然说不上成绩。同时,受教育的学生也不能没有;如果没有,便不知道自己投考和入学究竟何所为,结果也将名为“受”而实际上并没有“受”。
现在就大学说大学,对于所谓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略作解释。这意思无非供诸位同学参考,我希望我的话有些道着处。(www.xing528.com)
且慢说做专门人才的好习惯;依理论,一个大学同学该具有当公民的好习惯了,因为他已经经过了受普通教育的阶段。理论上“该”具有,实际上未必“真”具有,这是常见的情形。到底具有了当公民的好习惯没有,我以为每一个大学同学必须自己检讨的。检讨下来,果真具有了,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儿;否则便得赶紧补修,直到果真具有了为止。
专门人才这个词儿,就是说其人对于某一种专门有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单懂得一些经济现象算不得经济人才,单记住一些历史事迹算不得史学专门人才,可以反证。得到认识和了解不能单凭空口或空手,必须有一套精密的方法才行。
人群的最大期望是文化的步子逐渐前进,文化的总和逐渐加多,这并非一种奢侈的欲念,实在是充实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必要的手段。因此,专门人才对于某一专门,不仅接受它已有的成绩而已,还得加人自己的努力,使它的成绩更丰富,更完美。换一句说,专门人才负着一种责任,要推进文化的步子,增加文化的总和。这种责任也不是单凭空口或空手负得起来的,必须有一套精密的方法,尤其必须在某一种专门范围之内,随时随地都运用那套方法才行。
大学教育的时间只有四年。若说四年终了,受教育的学生便可以对某一种专门有精深的认识和了解,甚至便可以推进某一专门,使它更丰富,更完美;换一句说,若说四年终了便可以成专门人才,那未免不合情理。一个人攻研某一专门,达到真足以称为专门人才的境界,怎能用时间来规定呢?四年间努力的结果,只能说对于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已经熟悉而已——这是必须熟悉的,不熟悉便是没有努力。方法不能离开材料,材料便是某科某科的课程。就课程所提供的事事物物,从教师方面学习了方法,从自己方面发见了方法,来认识某科,了解某科,并且企图推进某科:是大学同学分内应做的事儿。可以这么说,得有“终身以之”的精神,才算有了好习惯。这种好习惯是做专门人才的基本条件。
1941年12月10日作,刊《青年之声》,署名叶圣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