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子大义述:墨家学术源出及墨修孔术

墨子大义述:墨家学术源出及墨修孔术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家之学于古有之而未盛也。今论墨家源出,不取歆说。《淮南·要略》云: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氏之术。以上四点,即为墨子对孔学之修正点。此为墨者不满于儒学之四点。要之在墨子前而有墨家,或尚可信。其最录有先后者乃史家不经意之笔,并非学术上有渊源。而墨家创于墨翟。孔墨学术,同出一源。此尤足征墨修孔术。

墨子大义述:墨家学术源出及墨修孔术

墨家之学于古有之而未盛也。盛之,自墨翟始。盖翟生于鲁。习闻洙泗之风,濡染《诗》《书》之训。又值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是以崛起其间。远祖夏禹,近取仲尼,而倡兼爱尚俭之说。一时流风所及,自成一派。代儒而兴,与孔争席,可谓一时之才士也。今将班史《艺文志》所述墨家一段列下: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 。推兼爱之利,而不知别亲疏。

班氏《七略》,本于刘歆。墨出清庙,当是歆说。但九流不尽出于王官,强为此传,已自迂谬,而墨出清庙,尤为偏颇。近人已有论驳者,兹不赘。今论墨家源出,不取歆说。然则墨从何起?曰,墨起于儒,而归于禹。《淮南·要略》云: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氏之术。以为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棰,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

据此则墨起因于孔,而归宗于禹者也。其于孔子之学,有所修正,墨学实可谓孔学后一大宗派,亦可谓之“孔学修正派”。其修正点有四:(一)儒家不言天鬼,而墨子明鬼。(二)儒家厚葬久丧,而墨子节葬。(三)儒家以礼乐化天下,而墨子非乐。(四)儒家乐天安命,而墨子非命。以上四点,即为墨子对孔学之修正点。《鲁问》篇述儒弊云:

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后起,杖然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歌鼓舞,习为声乐,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夭寿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矣。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

此为墨者不满于儒学之四点。而儒墨之异,即在乎此。至其所以能修正孔学而不主一先生之言者,则以其学无常师,兼受有异宗之感化故。《吕氏春秋·所染》篇云: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墨子学焉。

周室为文化中枢,史官为学术世职,史角往鲁,挟有绝学与俱,世掌勿替,故墨子学于史角之后,而学风一变。(www.xing528.com)

或曰《艺文志》所载墨家六人。尹佚之书,若何,今不可考。唯其人在墨子前。或为墨子先辈。或墨者徒属,附会古人为之。要之在墨子前而有墨家,或尚可信。余谓墨家之有尹佚,如道家之于黄帝法家之于管仲也。不然,则其人为田俅、胡非之类,而俱为墨者弟子也。其最录有先后者乃史家不经意之笔,并非学术上有渊源。如此则墨子以前,虽有墨义,而无墨家。而墨家创于墨翟。其地则鲁,其宗则禹,其术则孔,其学之受变化,则史角也。此墨学成立之大概也。

孔墨学术,同出一源。孔子所读之书,墨子亦常读之。此尤足征墨修孔术。今举证如下:

(一)孔子道尧舜,而墨子亦道尧舜。(《韩非子·显学》篇,孔墨俱道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便定孔墨之真伪。)

(二)《引诗》。《墨子》书中所引《诗·商颂》《大雅》等篇,与孔子所删三百篇略同。

(三)《引书》。《墨子》书中引书,如《甘誓》《仲虺之诰》《泰誓》《洪范》《吕刑》,与今孔子所删之《书》略同。

(四)《春秋》。《墨子·明鬼》篇,引周之《春秋》、燕之《春秋》、齐之《春秋》、宋之《春秋》、郑之《春秋》,所谓“百国春秋”是也。此与孔子入周所见同。

《淮南·主术训》云:“孔墨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此言其大致耳。六艺本非儒家专有之书,而为百家通治之学。墨翟不谈《易》,盖以不信有命,而认《易》为卜筮之书故。又以为礼烦复而不说,乐伤财而害事,故于礼乐,亦均在排斥之列。所谓通六艺者,粗略之言也。然墨翟所好,乃在《诗》《书》《春秋》三艺,而《诗》《书》又多系孔子删定本,则其为时地所蕴蓄,而与孔子有深厚之渊源,不亦信哉。

《公孟》篇云:“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其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水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非儒而称孔。则入儒之室,操儒之矛,其为修正,不更显著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