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觉思维的基本原理
视觉是人类认识活动中最有效的知觉感官。视觉思维(Visual Thinking)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从审美直觉心理学的角度,在其著作《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中明确提出。
在提出视觉思维概念之前,知觉和思维两者之间是割裂的,学术界普遍认为感知是一种低级的心理活动,只是对外界事物的被动复制;思维才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只有它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原理的基础上,阿恩海姆大量利用艺术作品材料,开展了大量的知觉心理学实验,探究了视知觉的理性功能,认为一切视知觉活动都包含思维,没有哪一种思维活动能够独立于视知觉活动,即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1]视觉思维是指以视觉意象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所获得的视觉感知进行筛选产生视觉意象,以此为中介构建知觉与思维之间的沟通桥梁,从而摆脱已有的认知规范,使认识主体直接感受来自外界的视觉感知,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2]目前,视觉思维理论已经得到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实验证据的有力支持。
具体而言,视觉思维的基本观点是:
(1)视知觉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
阿恩海姆认为,视知觉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积极的理性活动。[3]
人在对刺激物注视的过程中,注意力聚集在他所感兴趣的地方,当寻找目标或解决特定的问题时,需要对信息进行视觉搜索,在人眼运动下不断调整搜索路径,探寻获取信息的最佳路径。由于与注意过程关系密切,视觉思维的本质是注意力分配的过程。
(2)视知觉在注视中解决问题
阿恩海姆认为,目标出现在观看者的视域范围,一方面可能是目标比周围的其他事物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是契合了观看者的需要。由于问题的解决需要对解决问题所面临的情景进行“重新构造”,因此当问题产生时人们便会产生关于解决问题的意象,而目标进入视域中心后,只需发挥视觉的选择功能、对注视中心做调整和移动,将意象与环境中的事物相结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
(3)视知觉具有理解力
阿恩海姆认为,视知觉认识活动是对信息进行积极的探索、选择、简化、分析、综合、抽象后的存储和加工。视知觉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视觉感官总是有选择地使用自己。被认为具有理解力的“思维”实质上是视知觉的基本构成成分。反过来讲,“思维”的认识活动也并不比视知觉具有更高级的心理能力的特权。一言以弊之,视知觉本身具有理解力。(www.xing528.com)
(4)视觉意象是视觉思维的媒介
视觉思维需要借助视觉意象进行,没有意象,则思维难以进行。意象,作为所有思维活动的重要中介,是视觉思维活动的唯一形态。美国心理学家麦金在《怎样提高发明创造力——视觉思维训练》一书中指出,视觉思维以视觉意象为操作单元,在观看、描绘和想象三方面相互作用和不断交替变化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5]观看是人们看到的意象;想象是人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描绘是人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
(二)视觉思维对多媒体画面设计的启示
多媒体画面是在视听觉媒体的综合作用下对知识信息的可视化呈现。学习者进行多媒体学习时的视觉思维其实就是对视听觉活动中所接受到的多媒体画面的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从视觉思维的角度研究多媒体画面的设计,需要充分理解视觉思维的工作原理、作用机制。总的来讲,视觉思维对多媒体画面设计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多媒体画面的设计应该以格式塔原理作为参考依据
阿恩海姆非常明确地阐述了视知觉就是视觉思维这一观点,打破了知觉与思维两者的割裂状态。其实,知觉与思维两者之间的严格界限的最初缺口来自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为此,阿恩海姆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成就,在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视觉思维概念。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尔伯特·里德(Read)对《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的评价是“系统地将格式塔心理学应用于视觉艺术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
最重要的格式塔原理有: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对称性原则、主体/背景原则和共同命运原则。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格式塔理论不是解释性或预测性的理论,但越来越多的基于眼球、视觉神经和大脑的实验证据却支持格式塔的观点。换言之,格式塔原理作为一个描述性、经验性的理论框架,虽然未能对视觉感知做出科学的、基础的解释,但有其合理性。因此,视觉感知的格式塔原理是多媒体画面设计的有用基础。
(2)多媒体画面设计应该以优化视觉思维的任务过程为导向
在多媒体学习时,视觉思维的任务包括视觉搜索、发现、辨别、识别、确认、记忆搜索等。[6][7]来自多媒体画面的图、文、声、像等视听觉信息被感官探测到,由注意机制对所有信息进行有目的地搜索和筛选,并决定哪些信息可以直接反应,哪些需要进入意识再加工;随后进入意识的信息通过视听觉处理进行特征分析,提取有意义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进行优先排序,将有意义的信息输入工作记忆中做后续加工,最终形成的经验知识供高级阶段的理性抽象认知(如概念生成、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8]
从视觉思维的任务过程来看,其一,多媒体画面的设计要能够准确传达多媒体信息,使学习者能够快速、灵活地发现“有用”信息;其二,多媒体画面的设计应该优化整个视觉思维的认知过程,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处理视觉查询信息;其三,多媒体画面的设计需要特别重视“认知线索”的作用,如色彩、方向、大小、形状等图文媒体的基本属性,可以有效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分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