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图文融合设计规则的构建研究成果分析

教育图文融合设计规则的构建研究成果分析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文关系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人们主要从四个角度对图文关系进行研究,依次是哲学、符号学、多模态语篇和文化视角。[24]索绪尔、阿恩海姆把图像、文字当作符号,突出符号的价值,而且阐述图文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是和谐一致的。以上归纳的四个视角,其中柏拉图的图文观是进行图文关系分析的起点,其他视角以此为基础,彼此传承、相互补充,既反映了图文关系随着

教育图文融合设计规则的构建研究成果分析

图文关系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人们主要从四个角度对图文关系进行研究,依次是哲学符号学、多模态语篇和文化视角。

(一)哲学视角

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摹仿理论,这是迄今为止对图文关系的最早阐述。[19][20]他们认为,摹仿是人们构建世界的基本方式,实物是对理念的摹仿,而图像和文字则是对实物的摹仿,摹仿物像与不像体现了其艺术价值。“真实”大部分是建立在“摹仿”意义之上,是指陈述与被陈述的对象之间的一致性,陈述与被陈述的对象越“像”,则越真实。对图文关系而言,图像和文字都是以符号的形式摹仿被陈述的对象,而符号本身的价值被摹仿物所遮蔽。[21]可以认为,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启的哲学传统中,无论图像还是文字,由于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向被陈述对象,二者所代表的意义是一致的,二者的关系也是和谐一致的。图像的呈现传达了文字的概念,文字的概念则规定了图像的意义,图文结合使人们对某实物的认知成为可能。[22]摹仿理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的图文实践,形成了图文共存、图文意义一致、图胜于文的设计取向。

(二)符号学视角

直到近代,柏拉图的图文观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批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文字(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所指的就是概念;能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迹,或音响形象。因此,符号和物的关系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是摹仿,而是约定俗成、往往是任意性的。[23]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代表人物阿恩海姆也曾指出,被视觉所感知的图像也不能通过距离、大小、位置、形状、色彩、波长等去描述。也就是说图像的表现和意义本身无法被文字述说,只能凭人的直觉去感知去理解。[24]索绪尔、阿恩海姆把图像、文字当作符号,突出符号的价值,而且阐述图文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是和谐一致的。

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理论启发下,法国当代杰出的符号学家巴尔特对图文关系做了深入的阐述。巴尔特主要以图文广告、新闻摄影、新闻报刊等为基本语料,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后,认为图文之间存在三种关系:锚定(anchorage)、说明(illustration)和接力(relay)。[25]锚定是指由于图像的意义漂浮不定,文字语言可以克服图像符号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图文之间的关系是图像起决定性的意义功能,文字支持图片;说明是指文字占支配地位,而图像处于附属地位,图像起支持文字意义的功能;接力是指图文传达不同的内容,通过互补、协作,在更高的层次整合或创造出新信息,图文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

(三)多模态语篇视角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图文并茂的多模态表达方式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近年来不少学者从符号学出发,把语言符号的特性扩展到图像、声音、动作等多模态语篇。多模态语篇是指通过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语篇[26],多模态语篇视角实际上是符号学视角的拓展。

在多模态语篇中,从功能看,Carney和Levin认为图像有五种不同的功能,分别是装饰、再现、组织、阐释和转换。[27]装饰是指图像用来点缀画面、修饰文本,图像和文字不存在必然的关联;再现是指图像用来部分或完整描述文字内容,图像和文字内容部分相同;组织是指图像用来展示文字的结构信息,使文字具有结构、逻辑和形象等特性;阐释是指图像用来解释难以理解的文字材料;转换是指图像中含有直接解读文字的信息,含有可提升学习者记忆文字的信息。(www.xing528.com)

在多模态语篇中,从逻辑语义看,Martinec和Salway认为,图像和文字之间存在地位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28]地位关系包括平等与不平等,在平等关系中,图像和文字既独立又相互补充;在不平等关系中,一种处于支配另一种处于附属。逻辑语义关系包括扩展和投射。扩展是指一种模态在内容上对另一种模态的拓展;投射是指一种模态在内容上对另一种模态的重复。其中扩展又分为详述、延伸和增强,投射分为话语和思想。

在多模态语篇中,从语篇信息看,Schriver认为,图像和文字之间存在冗余、互补、增补、并置和布景五种关系。[29]冗余是指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所表达的内容之间意义相同或相近;互补是指图像和文字表达的内容不同,但二者通过相互协作帮助学习者理解信息;增补是指一种模态处于支配地位,表达主要信息,另一种模态则详细说明或阐述处于支配地位模态的内容;并置是指两种模态同时呈现,通过组合的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每种模态之间的张力表达出来;布景是指一种模态为另一种模态的出现提供语境框架,这种框架可以使学习者预测后面的内容或可能要呈现的观点。

(四)文化研究视角

电影电视、摄影、摄像、微视频等与图像相关的视觉符号笼罩人们的生活,大量的图文读物冲击我们的视觉感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直观形象的图像阅读,从而冷落了文字阅读的爱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歇尔于1992年指出,在人文科学、公共文化领域,正在发生一次复杂的转变,即图像转向。[30]所谓的“图像时代”“读图时代”“视觉时代”等提法在学术界甚嚣尘上,如此便造就了“图像霸权”时代。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对图像的地位和作用不正确的估计,必然会导致图文关系的错位。随着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文化研究者理性看待和分析图像泛化的现象,特别是对“图文抗衡”问题深入探讨,发现图像文字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强调图文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对峙状态。图文二者既“竞争”又“勾结”,即图文有各自的质的规定性,又同时互文和和谐共生。[31]国内众多学者李烨鑫[32]、董琦琦[33]、郗璨璨[34]、蒋建梅[35]等都一致认为,图像和文字作为两大叙事系统,两者彼此依存,互为阐释,建构和谐共生的图文关系对促进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五)述评

技术的发展的确使图像的生产、传播和接受变得非常重要和普遍。由于图文关系在技术的影响下变得异常的纷繁复杂,为此,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对之进行梳理,才可能对图文关系的认识更加全面。以上归纳的四个视角,其中柏拉图的图文观是进行图文关系分析的起点,其他视角以此为基础,彼此传承、相互补充,既反映了图文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演变,也表明图文关系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或语境中具有各自的话语体系。

通过上述的图文关系分析,从理论层面可以确立合理的图文设计取向——图文融合设计观:即图文之间不是排斥对立,而是既要强调各自的特质,又要突出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上述对图文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辨或宏观分析,实际上,图文关系研究不仅仅是理论层面讨论的逻辑话题,在应用层面尤其是实践操作层面应该形成图文设计与分析的指导框架,使图文关系研究走向精细化、实用化和系统化,这些都尚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