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Amp 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另一种主要机制,Amp C酶按Bush分类属于第一组,Amber分类属C类酶,有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两种。与ESBLs不同的是,Amp C酶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但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其稳定,Amp C酶的活性不被克拉维酸、他唑巴坦或舒巴坦抑制,但可被氯唑西林和硼酸或阿维巴坦所抑制。利用Amp C酶的特性,实验室可设计相应实验来检测细菌产生的Amp C酶,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硼酸抑制试验(图6-2-4):标准纸片法药敏试验,平板上贴两张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纸片间距为25 mm,在其中一张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纸片上加3-氨基苯硼酸溶液(终浓度为30μg/片)。35℃孵育18~20 h后观察结果。含酶抑制剂与单药抑菌圈直径相差≥5 mm,即判定该菌株产Amp C酶。
图6-2-4 硼酸抑制试验检测Amp C酶
(2)三维试验(图6-2-5):三维试验检测Amp C酶步骤如下。
图6-2-5 三维试验检测Amp C酶(www.xing528.com)
1和3为阳性结果,2和4为阴性结果,中间FOX为头孢西丁纸片
1)酶粗提液提取:将过夜增菌后的菌体悬浮于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反复冻融或超声粉碎法裂解细菌细胞以释放其中的β-内酰胺酶,高速离心后上清液即为酶粗提液。
2)按K-B法制备MH平板,涂布敏感菌株ATCC 25922(一维),在平板中央贴上头孢西丁纸片(二维),从距离纸片5 mm处用无菌刀片在平板的琼脂上向外缘方向(离心方向)切一裂隙,一块平板切4条裂隙,每条裂隙长15 mm、宽3 mm,然后在裂隙中加入30~40μl酶粗提液,注意不能溢出。
3)35℃孵育18~24 h后阅读结果。
4)若在裂隙与头孢西丁纸片交界处出现矢状的细菌生长区域者,判为三维试验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除此之外,利用ESBLs和Amp C酶的活性可分别被不同的酶抑制剂所抑制的原理,将经典三维试验中的头孢西丁替换为头孢噻肟,将之与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和氯唑西林进行结合,可达到同时检测细菌产ESBLs和/或Amp C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