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山流水之我的演出活动觅知音

高山流水之我的演出活动觅知音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孔子怀才不遇操《幽兰》,司马相如《凤求凰》,孔明一曲退敌兵……2003年11月7日,联合团教科文组织宣布古琴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唐代后,《高山流水》分成两曲,现在以《高山流水》之名传世的,是曹正、赵玉斋及河南的筝曲。曲高和寡的古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觅到这么多知音,真让人受宠若惊。

年少时,有幸受教于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成为先生“文革”前最后的入室弟子。

余秋雨说,琴、棋、书、画、酒、茶,这六个字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一种极有代表性的概括。

古琴,居六字之首,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将“琴”称为“古琴”,则是上个世纪初的事,就像西医、西药传入后,中国的医药改称为“中医”“中药”一样,只是为了有所区别而已。俞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孔子怀才不遇操《幽兰》,司马相如《凤求凰》,孔明一曲退敌兵……抚琴,既是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但又远远超越了音乐的范畴,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琴,上方面板浑圆,取形于天,下方底板方正,效法于地,寓意“天圆地方”;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仿其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和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标明音位的十三个徽段则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和闰月;琴宽六寸,与天地六合相比附……古人斫琴、弹琴,追求的是“天人合一”。

这样一种蕴含着先人宇宙观和人文意识的“圣人之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可想而知。然而,古琴的意向和文化代表性,无可匹敌。1977年8月20日,美国“航行者号”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录有各国语言、音乐和地球天籁之声的白金唱片,期冀与外星球进行沟通,其中国乐曲就是管平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团教科文组织宣布古琴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古装戏热,也让古琴火了一把。虽然,影视剧作品中的抚琴场面常让人啼笑皆非:不是将琴倒置上下颠倒,就是弹的是琴,听的是筝。

大连也有人开始喜欢起古琴来了。

2001年冬,我曾赴金州以琴会友,该活动是由姜苇组织的,学琴者不下十人。

2002年5月23日,辽宁省古琴研究会会长顾泽长,同王中山、姜克美等民乐演奏家同台,在人民文化俱乐部演出古琴独奏,这是大连商演史上古琴的第一次亮相。(www.xing528.com)

2007年2月,古琴名家龚一先生在连举办古琴艺术讲座。

2007年10月18日,大连市古琴研究会成立并举办名家名曲赏析会。

赏析会是由研究会的会长、副会长个人出资搞起来的。一不售票,二未发广告。像传统的古琴授课一样,靠的是口耳相传,出人意料的是,200个座位的报告厅人满为患,门外还堵住了不少人。

李祥霆题为《古琴艺术的传统与现状》的讲演,由浅入深,纵论古今,一句“对古琴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知道”,可圈可点,令人深思。他演奏的《梅花三弄》,时而挺拔,时而轻盈,变化多端的技法,把千姿百态的梅花,弹得让人肃然起敬。顾泽长演奏的《忆故人》,看似简单,实为简练,抹、挑、勾、剔间,饱含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乐声中,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是顾梅羹先生的身影,还有那一口浓重的湖南官话。朱默涵是顾梅羹带出来的中国第一位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她的演奏古朴自然、潇洒奔放,一曲《高山》,让人想起了俞伯牙与钟子期,想起了巍巍乎志在高山。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传说,害得不少人在欣赏音乐时,总有一种错觉,期待能像阅读文学和观看戏剧、影视作品那样,听出具体的人物、情节和故事来,否则,就觉得自己没听懂。

当然,与姊妹篇《流水》相比,《高山》少了七十二滚拂的神来之笔和飞向宇宙的光荣。

唐代后,《高山流水》分成两曲,现在以《高山流水》之名传世的,是曹正、赵玉斋及河南的筝曲。

名家的讲演与演奏让人体味到琴学的博大精深,而琴友的雅集则让人感动之中看到大连琴界的未来。

曲高和寡的古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觅到这么多知音,真让人受宠若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