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遗书《悲怆》:我所亲历的演出活动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遗书《悲怆》:我所亲历的演出活动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俄]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把俄国的音乐素材融入欧洲高度发展的音乐技巧之中,创造出国际性的国民乐派。很多人将《第六交响曲 (悲怆)》看作是作曲家的音乐遗书。该曲作于1893年,当年由作曲家指挥首演,一周后,柴可夫斯基溘然长逝。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遗书《悲怆》:我所亲历的演出活动

[俄]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柴可夫斯基把俄国的音乐素材融入欧洲高度发展的音乐技巧之中,创造出国际性的国民乐派。他着重刻画内心,表情细腻,音乐以抒情性的美丽旋律与强烈的情感宣泄相结合而见长。老柴作有十部歌剧六部交响曲及大量器乐与声乐作品。所作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三部芭蕾音乐,使他有了“古典芭蕾音乐大师”的美誉。

很多人将《第六交响曲 (悲怆)》看作是作曲家的音乐遗书。该曲作于1893年,当年由作曲家指挥首演,一周后,柴可夫斯基溘然长逝。该曲不仅是作曲家一生忧郁哀怨的写照,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惶惑不安的情绪以及痛感希望破灭的悲哀。作曲家曾在草稿里作了简短说明:这首交响曲的构图归根到底是“生活”。第一部分是激情冲动、自信、渴望行动。(末乐章是“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是“爱情”;第三部分是“失望”;第四乐章结束时逐渐消失。

乐曲标题是首演次日,经作曲家的弟弟建议加上去的。

第一乐章:b小调 慢板-不太快的快板4/4拍 奏鸣曲式

这是一段人生暮年之时对青春与爱情的回忆。第二主题,好似痛苦时的甜蜜回忆,高贵、凄婉而美丽。

第二乐章:D大调 温雅的快板5/4拍 三段体

作曲家摒弃了本乐章多为慢板的惯例,而采用了二拍子加三拍子的复合拍子,写成了一首忐忑、摇摆、令人心神不宁的舞曲。优美的主题在各种乐器上相继展开,哀怨之中有向世人求救之感。(www.xing528.com)

第三乐章:G大调 生动的快板 12/8转4/4拍子 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

本乐章由诙谐曲与进行曲两部分组成,作曲家将轻巧优美的诙谐性同进行曲式的坚定步调结合在一起。诙谐曲酷似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旋风般呼啸而过,神秘莫测,有时生机盎然,有时混混沌沌。有人说,这就是作品主人公永远无法适应的生活本身,也是主人公在同生活告别前的最后的回顾。进行曲则可以看作是主人公在向命运挑战,但潜在背后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失败的恐惧。

第四乐章:b小调 悲怆的慢板3/4拍 自由的三段体

这是一首安魂曲。作曲家一改终曲乐章多为快板且壮大华丽的传统,以慢板暗示绝望与死亡,把人类无法避免的痛苦、哀诉、悲叹、绝望、死亡等在恸哭之中做最后的告白。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曾四度搬上银幕,其美英合排版中(1997年),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像游荡的幽灵与主人公如影相随,贯穿在各个场景中,绝望、阴郁的旋律,若断若无的节奏,低音区晦暗的音色,极大地渲染了安娜的悲剧性色彩。

行板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