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局部性质而言,测地线是短程线即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线,其作用相当于平面上的直线。在对某些问题的研究中会应用到测地线。例如,假设一质点在曲面上自由运动,如无外力,则质点在曲面上的运动轨迹就是短程线;一条无质量的弹性细线在一光滑曲面上自由移动,当这条细线在曲面上两点间的张力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形状也是测地线等。
图4-73 圆球面曲线上点的测地曲率
1.测地线的数学解
测地线在正交网中的微分方程可以写作
式(4-173)也可以写成
这个方程组是由三个变量u、v、φ及自变量S构成的,解此方程组可以确定测地线的参数方程。因u、v、φ有连续偏导数,对已给的初始条件
就有唯一解
例4-22 已知圆锥面方程为
r={usinαcosv,usinαsinv,ucosα}
求圆锥面上的测地线方程。
解 由第一基本量
E=ru·ru,F=ru·rv,G=rv·rv
得E=1,F=0,G=u2sin2α
由式(4-174)得
于是有
式中,c、b均为积分常数。
在求圆锥面上连A、B两点的测地线时,由A、B两点坐标可定出c、b常数。
由A、B两点坐标可得
u=uA,v=vA
u=uB,v=vB
故有
解出
至此可得圆锥面上连A、B两点的测地线方程为
例4-23 设圆锥半径R=20mm,高H=30mm,圆锥面上A、B两点的坐标为
xa=10,ya=17.320508,za=0
xb=-6.6666667,yb=0,zb=20
求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上某点I的坐标,已知zi=9.999206。
解 先根据已知条件算出
b=76.139509°,c=-6.650308
再由zi算出对应的u值为u=24.037365,而v=78.923469,由此得I点的坐标为
例4-24 已知圆柱面方程为
r={Rcosv,Rsinv,u}
求圆柱面上的测地线方程。
解 圆柱面第一基本量E=1,F=0,G=R2,由式(4-174)得
于是有
式中,φ、c为积分常数。
设A、B为测地线上两点,当A、B两点为已知时,由此两点坐标可得
由此可得
因而圆柱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方程为
例4-25 设圆柱面半径R=50,圆柱面上A、B两点的坐标为
xa=43.30127,ya=25,za=0
xb=-50,yb=0,zb=60
求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上某点I的坐标,已知zi=30。
解 先根据已知条件算出φ=89.541644°,c=30,再由zi=30算出v=105,由此得
x=-12.940953,y=48.296292,z=30
例4-26 设A(x0,y0,z0)、B(x1,y1,z1)是球面x2+y2+z2=a2上的两点,在球面上求作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
解 设曲线表示为
y=y(x),z=z(x),x∈[x0,x1]
它的弧长是
求测地线即是求曲线使泛函为最小。为此,构造一个辅助泛函
它对应的欧拉方程组是
解这些常微分方程,得到依赖于四个常数的曲线族。由条件y(x0)=y0,y(x1)=y1,z(x0)=z0,z(x1)=z1确定这些常数,得到要求的测地线是过点A、B的大圆弧的劣弧段。这个问题也可利用球面坐标,把它化为参数方程,变成无条件的变分问题来求解。令
x=asinθcosφ,y=asinθsinφ,z=acosθ
此时球面上的弧元
dS2=a2(dθ2+sin2θdφ2)
把θ看做是独立变量,φ看做是θ的函数,于是测地线应使
因为上式被积函数中不含φ,故其欧拉方程有初次积分
Fφ′=c1
即
从上式解出φ′,可以得到
(www.xing528.com)
显然从前述关系可知|c1|≪1,于是令c1=sinα代入上式得
积分得
再令
ctanθ=u
则
于是有
即有 cos(φ+β)=tanα(ctanθ)
或写成
sinθcosφcosβ-sinθsinφsinβ=tanαcosθ
换回到x、y、z为
xcosβ-ysinβ-ztanα=0
这就是过原点的平面,它与球面的交线即为所求。
2.测地线的形数结合解
上述求解测地线的方法比较抽象,当用画法几何方法图示图解曲面上的测地线时,问题就比较直观。在此基础上再建立求解测地线的数学模型,这样就可使问题既具体、直观又有精确性,且不失一般性。
图4-74所示为正圆锥面的两面投影,已知A(a,a′)、B(b,b′)为圆锥面上的两点,求A、B两点的测地线。
由平面几何知,平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连接此两点的直线段。故先将圆锥展开为平面,并在展开图上定出A、B两点的位置A0、B0(根据圆锥展开方法来确定)。连接A0、B0两点得直线段A0B0,即完成测地线长度的图解。因A0B0上的点与圆锥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上的点有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只要求出A0B0线上各点在圆锥面上的对应点,即可得到测地线的投影。此为图解方法,为了建立此测地线的方程,在图中建立坐标系Oxyz,在所设坐标系中展开图上直线A0B0上某点I0的坐标为
式中各量如图4-74中所示,其中
由此得
图4-74 圆锥面上的测地线
A0、B0点的坐标为
A0B0方程为
将前述、关系代入上式得
令
则有
Asinβ+Bcosβ=E
解出
而
于是I0点在锥面上的对应点I的坐标为
当I0点在A0B0直线上变动时,即可得各对应点I的坐标,因此上式实质上就是圆锥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方程。
例4-27 设圆锥底圆半径R=20mm,锥高H=30mm,A、B两点的坐标为xa=10,ya=17.320508,za=0,xb=-6.6666667,yb=0,zb=20,求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上高为zI=
9.999206的点I的x、y坐标。
解 将已知条件代入上述各有关公式,分别算出A、B、E值,然后算出β值,再算出u=78.923427°,r=13.333529,即可算出I点的坐标为x=2.5616472,y=13.085143,z=9.999206。
图4-75a所示为椭圆柱面的两个投影,已知A(a,a′)、B(b,b′)为椭圆柱面上两点,求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
图4-75 椭圆柱面上的测地线
图4-75b所示为椭圆柱面展开图,在展开图上定出A、B两点的位置后可得直线AB,完成测地线长度的图解。直线AB上的点与椭圆柱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上的点相对应。
因此,只需求出直线AB上各点的对应点即可求得测地线的投影,其作图方法如下:
1)在直线AB上任取I点,I点的z坐标与其在椭圆柱面上对应点的z坐标相同。故知i′必在过I点所作的OS轴的平行线上。
2)在H投影面上,展开图中的S1长度从x轴与椭圆的交点I开始度量到椭圆上,使。i为I点对应点的水平投影。
3)由i点引投影线与由I所作的轴的平行线相交得i′,i′为I点对应点的正面投影。
依次作图,在直线AB上取一系列点并求出它们在椭圆柱面上的对应点,然后用曲线依次光滑相连各点,即完成测地线的投影。
在展开图上,以矩形两边为轴建立坐标系sOz,如图4-75b所示。在此坐标系中直线AB方程为
z1=KSI+D
当时,z1=zA,其中,;a、b为椭圆长、短半轴。
当时,zI=zB,所以有,。
由此可得
将K、D代入直线AB方程得
由图4-75可知,直线AB与测地线上各点的关系为
将此关系代入上式,并考虑测地线点的x、y坐标可得
此式就是椭圆柱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方程。若要求圆柱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其与求椭圆柱面上的测地线相似,只需注意圆弧长与角度θi有更简单的关系,即
可得圆柱面上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方程为
这是一条螺旋线,其作图略。
由于球面是不可展曲面,因此不能像锥、柱那样利用展开图来求测地线,但经空间反演变换,可将过反演极的球面反演成一平面。该平面平行于已知球面在极点的切平面。球面上的大圆反演成该平面上的直线。据此可知,球面上的测地线是大圆,因而连接A、B两点的测地线可按以下方法求作,如图4-76所示。
1)将A、B分别与球心O相连得OA、OB两直线,OA、OB两直线构成平面△AOB。
2)用换面法将平面△AOB变换成垂直面,球也随之。
3)在新投影体系里求出△AOB与球面的交线,即大圆,A、B两点定在交线圆上。
4)第二次投影变换求得交线实形,在交线上连接A、B两点较短的那段圆弧即为测地线实长,将此线上各点的投影返回到原投影体系中即得测地线的投影。
以球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a,ya,za)、B(xb,yb,zb),测地线为过O、A、B三点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其方程为
图4-76 球面上的测地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