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子思与邹国-中庸解读

子思与邹国-中庸解读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思是否到过邹国?北宋徽宗时期,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代文宗至顺元年加封子思为“沂国述圣公”。可见,此前已称子思讲堂,但只是无文字所据。则将其认作子思传道于孟子之所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子思在邹国办教育,这是可能的,没有记载不代表不可能。孟子就是他在邹国培养的一批(或一个)弟子中的弟子。所以,《史记》说孟子曾学于子思之门人,应该是在邹国,在这里完成的这样一个学业。

子思与邹国-中庸解读

子思是否到过邹国?是否在邹国从事过教育政治、文化活动?传统的历史文献并无记载。但是,唐宋以来,随着孟子地位的大幅提升,以及孟子和子思的师承关系,子思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北宋徽宗时期,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代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加封子思为“沂国述圣公”。唐宋以来,学界往往将孟子看成是子思直接授业的弟子。因而子思是不是在孟子的家乡邹国讲过学,就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甚至,子思曾在邹讲学,设学堂,似乎成为元代以后,邹鲁一带当地人的一种共识了。这在《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一书中可以看到有关记载。

其一,在明刻本刘浚编《孔颜孟三氏志》中,曾辑录了元代元贞年间的石刻《中庸精舍记》,其中记载:“县治东隙地,今为淫祠者,旧名子思讲堂……岂子思子时至邹邪?历世兹久,文字不完,传信传疑。”可见,此前已称子思讲堂,但只是无文字所据。

其二,元代大德九年,马豫作《渊源堂记》,则称:“邹县城东南隅之阳,因利沟之阴,有子思之堂,名曰‘渊源’,乃子思传道于孟子之地也。”则将其认作子思传道于孟子之所了。

其三,元代至元年间,《暴书台碑阴记》记载:“沂国述圣公昔居邹教孟子,此祠昔传以为故庠。”暴书台就是当年子思教过孟子的学堂。(以上参刘培贵编《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

我们从这里来分析一下。在元代,元贞元年的《中庸精舍记》当中,里面还没说子思在邹办学;到了大德九年的《渊源堂记》里面就说到子思在邹地讲过学;到了《暴书台碑阴记》里面,直接说了这里是子思教孟子的地方。(www.xing528.com)

从实际的历史记载看,虽然子思直接教授孟子是不可能的,但子思是否在邹讲过学,则很值得探讨。我个人认为有两个需要重视的关注点:

一是,由于子思的记载,历史资料较少,尽管有子思为鲁缪公师,为费惠公师的简单记载,但是有关与子思有师徒关系以及子思讲学的记载,历史文献中非常缺乏这样的资料。我们总体上可以这样说,子思作为孔子孙子曾子的学生,弘扬儒家之道,传承儒家之说,应该说是子思终生为之奋斗的一个历史责任。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我们来理解子思一生的活动,他虽然周游列国,在各国也受到国君的敬重,甚至参与一定的政事,但子思的一生,一定教授了大量的生徒,培养了大量儒家学者的。虽然没有发现记载子思在邹国办教育的文献记载,但我们注意到也没有记载子思在其他地方办教育。而子思一生主要的职业应该是从教。这不但是从孔子以来的传统,子思自己也担负着传播孔子思想,传承儒家学说的这样一种责任。不可能不去招收大量的学生来传播儒家之说,培养大量的儒家的人才。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子思在邹国办教育,这是可能的,没有记载不代表不可能。

二是,从孟子的生平来看,他的青少年时期,没有资料说明他曾经到各个地方去求学,也没有记载孟子到鲁国去跟从学者求学的经历。这就很有可能说明孟子是在他的故乡,在邹国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儒学教育。特别是他接受了《诗》、《书》、《礼》《乐》等经学的教育。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虽然先秦、两汉的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子思曾经在哪里办学堂,但是鲁国和邹国距离近,但子思在邹讲学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推断:子思曾经在邹国设学传授孔子的学说,讲授五经,在这里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孟子就是他在邹国培养的一批(或一个)弟子中的弟子。所以,《史记》说孟子曾学于子思之门人,应该是在邹国,在这里完成的这样一个学业。换言之,从元代以来,修子思讲堂、子思书院,或是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