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庸解读》:地位、影响与历史诠释

《中庸解读》:地位、影响与历史诠释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来《中庸》这本书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主要是讲孔子生平及其弟子的主要活动,司马迁在这里明确说“子思作《中庸》”。因为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所以具有权威性。司马迁这里的记载,对《中庸》的著作者和著作的时代做了明确指示。但是到了北宋,对于子思作《中庸》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声音。所以,欧阳修对《中庸》的作者是子思提出了一些怀疑。

《中庸解读》:地位、影响与历史诠释

陈 来

中庸》这本书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主要是讲孔子生平及其弟子的主要活动,司马迁在这里明确说“子思作《中庸》”。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因为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所以具有权威性。司马迁这里的记载,对《中庸》的著作者和著作的时代做了明确指示。

司马迁之后,另一部伟大的历史学著作就是《汉书》。《汉书》比《史记》增加了一类记述——《艺文志》,这是关于图书流传的著录。《汉书·艺文志》里面记载:“《中庸说》二篇。”对这个讲法,后世也有一些不同的分析。有些人认为,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庸》,在当时应该是分成上下两篇。《汉书·艺文志》的作者所看到的是有两篇的《中庸》,所以他就著录“《中庸说》二篇”。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作为完整的文献文本的《中庸》,最早见于《礼记》。汉代戴圣编的《礼记》,又称《小戴礼记》,共四十九篇,其中第三十一篇就是《中庸》。(www.xing528.com)

关于《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孔丛子》也有记载。《孔丛子·居卫》篇里面就引了子思自己的话,他说他的祖先是孔子,“祖君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1]孔子困于陈蔡,作了《春秋》;我困于宋,也要作个东西出来。于是,子思就撰写了“《中庸》之书四十九篇”。另外,在《孔丛子》里面还记录了鲁穆公与子思的一段对话。鲁穆公问子思:你的书里面记了很多夫子之言,就是孔夫子之言,有些人认为这其实是你自己的话,“或者以谓子之辞”。子思说,我记的那个吾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2],有的是我亲耳听到的,有的是听别人转述的,但是总体来讲“不失其意”也,它的大意都保存下来了。以上记述表明,《中庸》的作者应该是子思。所以,从汉代以后,一直到唐代,历代都接受、都认为子思作《中庸》。

但是到了北宋,对于子思作《中庸》这个问题有了不同的声音。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欧阳修从内容入手,提出了对作者的怀疑——《中庸》到底是不是子思作的?他的理由是这样的:子思是圣人之后,他是孔夫子的孙子,“所传宜得其真”,他传下来的东西应该是真实的,“而其说有异乎圣人者,何也?”[3]可是他这个说法里面有的跟孔子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中庸》在什么方面跟孔子讲的不一样呢?他说,我们看《论语》,孔子是一个圣人,但他是“学而后至,久而后成”,他是一个“学而知之”的圣人。而子思在《中庸》里面讲“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道”,这意味着“自诚明,生而知之也;自明诚,学而知之也”[4],那就是在“学而知之”以外,还有“生而知之”这样的人。他说,孔子尚且是需要经过学习才达到圣人的,如果说还有“生而知之”者,不用学就能成为圣人的,那谁能当得起?那就没人当得起了!所以他认为这个讲法,是“无用之空言”,是一句没有用的空话。这种观点,在他看来是有点荒谬的,不像是孔子的话。既然不像是孔子的话,那这个作品的作者应该就不是子思。所以,欧阳修对《中庸》的作者是子思提出了一些怀疑。宋代以后,关于《中庸》作者的问题,虽然有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总体来讲,绝大多数学者还是接受子思作《中庸》这个结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