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尔夫教学法的起源
奥尔夫是当代举世闻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一个军人家庭出生,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奥尔夫开始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及其风格特征,并从中探寻、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音乐和戏剧作品。在对音乐与戏剧的探索中,从不被固定专业或学科所桎梏,对除音乐、戏剧以外的艺术领域都有涉猎。
奥尔夫在受到当时艺术新浪潮思想的影响之后,便着手开始创办专业的音乐舞蹈教育学校,想通过音乐舞蹈和表演的节奏和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对达尔克罗兹的教学原理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目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即兴和创作”。“二战”后,他逐渐察觉到对儿童早期进行启蒙音乐教育的效果要较之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更好,舞蹈、语言中的音乐要素可以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奥尔夫的教学体系后又发展为音乐教学专业的进修班,教育界人士纷纷闻名前往,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体系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奥尔夫认为,在教育体系当中,音乐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音乐能够带给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体验。儿童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是能够参与到音乐创造的过程中,成为音乐创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音乐的听众。奥尔夫认为,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他就此开始了漫长的音乐教育的实验与尝试。他制作了一套主要由打击乐组合而成的小编制乐队乐器,主要用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创作活动中,从而建立对音乐的主观能动性。他还为此编撰了大量的音乐教材,专门用于教学。教材中融合了本民族和外国的民俗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和动作上拥有较高的自由度,可以随意安排符合音乐节奏的动作。奥尔夫第一本与他人合作编撰的音乐教材成功出版,接着,又陆续出版了其他大量的小册子和教材。“军特学校”的实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旅行公演,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发展。
奥尔夫不仅是一个教育家,还作为一名著名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l943)相继问世。这三部作品体现了奥尔夫追求原始的,将音乐、戏剧、舞蹈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上逐渐成熟,奥尔夫风格就此形成。
奥尔夫的一生一直在为艺术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拥有不断创作的活力源泉,为后世留下了大量优秀的音乐及戏剧作品。他在电台、报社等媒体各界活跃的身影,极大地推进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由此开启了奥尔夫教学法在亚洲的新里程。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奥尔夫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三个方面,教学组织形式分为“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集体教学以创造交流、分享、审美经验的机会和合作为主要目的,综合教学是以创造完整、全面的综合性审美体验为最终目标。二者有根本上的不同。
1.嗓音造型(www.xing528.com)
歌唱活动和节奏诗朗诵活动共同组成了嗓音造型。歌唱活动的内容既包括童谣、小诗和游戏儿歌,又包括谜语、谚语和无实际意义的单音和多音音节等。在奥尔夫的教育理念中,认为节奏诗朗诵的活动是最能够发挥儿童天性的教学内容,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为人称道的独到之处。
2.声音造型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打击乐器有无音高和有音高之分,它们都可以进行简单或复杂的演奏。声音造型主要是指乐器的演奏活动,演奏乐器主要以奥尔夫独创的乐器为主。儿童可以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探索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谱例5-2-1: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包括探索、模仿、即兴、创造四个阶段,即兴的创作活动是学生的音乐、动作、舞蹈、语言元素性、综合性教学活动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
3.动作造型
动作造型被奥尔夫认定为进行儿童音乐教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节奏律动以及舞蹈等是后期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来实施。教学内容中的声势活动是用一种用简单的身体活动来发出各种节奏声音的活动,是奥尔夫的独创。奥尔夫把这种活动叫作演奏身体乐器的活动,儿童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和音色,引导儿童对音高、音色之间的差异进行感知、探索。
谱例5-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