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方向。因此,为了确保课程实施能够具有有效性,第一,我们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的指挥者,课程目标的设置是否科学,不仅对课程实施的合理性有所影响,还对课程实施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着直接的影响。课程目标要能够与课程理念、课程组织实施方法和课程管理进行相互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一)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和教学理论,对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课程价值、音乐课程目标的理论知识有系统的认知,理解音乐教学计划的设计方法,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课程设计能力,理解课程教学理念。它为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提供了基本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认识、充盈了审美情感、促进了审美想象、增加了审美理解、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
1.掌握课程与教学基本知识
通过学习教育部制定的音乐艺术课程标准,学习相关课程和教学理论,结合我国音乐艺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活动,对音乐艺术专业教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教学实践、课程目标、课程价值、教学计划设计方法等理论知识有足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课程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对系统知识和专题研究成果的教授和讨论,再与教学案例进行结合研究,使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运用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课程资源、教材编写、通识课程、教学理论等方面,结合对音乐艺术课程教学实践的认识和研究,可以在音乐艺术课程教学论中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知识点和原理。结合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了解和分析相关的理论问题,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课程和教学理论。运用课程与教学理论,结合美术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理解,培养思维和分析能力。
2.提高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实践既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师与学生同时展开活动的关键。因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为师范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教学组织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维,以及培养师范生科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切合实际的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是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课程与教学理论是音乐核心课程体系中的非常重要的课程,不仅要注重音乐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更要注重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课程实施在核心课程体系中所产生的影响,也展现出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与结合。
要达到课程目标的预期效果,必须有相应的实施过程得以实现,这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中最重要的是课程教学。其实,音乐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将音乐课程实施纳入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的演变与发展应该遵从听觉艺术的感知规范,突出声音的音乐特性。因为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的学术交流和学习都是利用听觉来进行感知的。因此,可以说听觉体验是学生学习音乐最基本的方法,听力能力也是学生接受音乐的基本能力。这说明对学生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要始终在音乐课程实践的全部过程中是音乐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加深对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将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和内涵进行充分的挖掘,运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激发出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将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情操的作用呈现出来。依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音乐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音乐素养,还可以使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熟练操作多媒体进行教学等等,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学生能够从多渠道得到音乐知识。在音乐课程的实施中,音乐教师要充分使用自身的音乐知识、乐器技巧、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将音乐的艺术之美传达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懂得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适宜的教学形式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与渴望激发出来。通过创造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和丰富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心灵畅通和身心幸福,最终实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目的。
3.领会新课程教学基本理念
在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审美是其最基本的教育核心,音乐审美需要被渗透到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音乐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感知、欣赏、演绎、创作以及对其相关知识的学习,去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情感、丰富审美想象、对审美理解进行深化,最终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情感与鉴赏、表演与创造是音乐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的不同之处,它们是音乐课程中的关键元素,也具备自身的独特功能。实际上,通过声音获取到的感受和通过眼睛观察获取到的感觉在逻辑思维层面是不同的。从声音中获取的感受更为抽象与不确定,但却更有想象的空间。所以,从声音中获取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更有效果。
对于“面向全体学生”这个新课程教学理念,音乐课程与教学课程可以将其完美的呈现。对于音乐课程的实施而言,高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是主要方式。这也表示,音乐教师和学生将会拥有最为宝贵的学习时间、空间以及学习条件,在教学课堂上,教师能够将音乐知识传达给每一个学生,即使这些学生的爱好不同、背景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也都能够平等地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课程的实施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学生可以心无旁骛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审美。音乐课程的实践与社会上的音乐课堂有差异。音乐教师为学生设立了不同的目标,以督促学生能够更快的进步,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的自信,使其能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给予专业的指导,使其能够更进一步。
想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体现出来,音乐教师就需要去与学生进行多互动,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否建立是音乐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想要建立平等师生关系,音乐教师必须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学习和互动,抱着与学生共同进步的观念去与学生进行接触。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有清晰地认知,要善于掌握和发挥学生优点,使其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与潜力;努力去弥补学生的缺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学生的学习近况。音乐教师在教程的实践过程中是组织者也是指挥者,是学生与音乐之间的纽带。想要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形象,就需要从现代师生关系入手,一个与学生有着平等师生关系的教师能够反映出现代音乐教学实践的切实效果。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程实践过程中的组织者,需要具备强大的组织能力;作为音乐教程实践中的指挥者,需要具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基础和良好的音乐表演能力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以便于能够和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还需要具有倾听学生诉求的能力和与学生分享事物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师生关系构建成为民主、平等以及具备互动性,从而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二)实施要求(www.xing528.com)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具体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出一个充满音乐美的课堂环境。强调出课程实施的切实有效、课程实施形式的创新性、学习方式的多种多样和团队发展的完整性。以下是对具体情况的详细讨论。
1.强调课程实施的切实有效
一个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课程实施的切实有效的核心。关键在于以下几点:第一,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要产生愉悦感,不再使用那些填鸭式的音乐知识教学方式和对于音乐技能的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教学的实效性上,要做到精讲精练,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教学时间与教学效率;第三,强调课程实施的重要性,要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和教学评价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出一个具有多种优势的、可操作性高的教学理论。课程实施模式的目的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理论进行呈现和有效的转化。它利用了课程设计、教材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方式,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进行相互融合。所以,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是在传承中出现的、在创新中再度发展的,创新不是没有丝毫根据的胡编乱造。
所谓创新,其基础是需要继承传统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传统课程实施中的那些有效的方法和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经验是必须要加以继承、学习和借鉴的。这不仅是对传统课程实施产生出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和再认知,也是对传统课程实施价值的认可。为了突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需要音乐教师在课程实施的准备和教学中,注重对课程概念和课程理念的解读和阐释。掌握课程实施的模式和方法,考虑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实例和学生自我总结出的学习经验,开展理论思维训练,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注重音乐教师的成长,更要注重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系统的知识教学与讨论对于音乐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对于知识的创新,不要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而放弃创新知识的可能,如果使用过时的知识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课程实施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发展,也要注重学生参与,在师生营造出的良好教学氛围中创新课程教学,突出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2.彰显课程实施形式的创新性
课堂教学的渠道能够充分展示课程在实施形式上的创新性,课堂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实施的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性不仅能够强调课程实施创新性的重要标准,还是突出课程实施形式的创新性的重要途径。对于音乐教学论课程和音乐课程的改革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观能动性、对音乐的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辩证性思维的养成。
课堂教学形式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之一,具体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以知识获取的实例为基础进行研究。“教学榜样”指的是以良好的教学基础为前提,在具有典型性的实际案例中寻找方式方法。这需要音乐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案例,通过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后,培养出学生对音乐的辩证思维,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在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能力提高的教学中,利用学生过去的学习经历或实践经验,选择其中较为具有典型性的当作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教学目的。第二,参考学生的实际音乐能力,对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也称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使用一套合适的概念框架,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概念框架的帮助下,学习者能够独立自主地研究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可以独立地建构知识意义。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普通文理学生进行学科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学习那些有自主学习特点的课程时,产生的效果更加显著,如音乐课程和教学理论课、钢琴课等。此外,在声乐课程教学中也能收到有效的反馈。具体实施方法是:一是学生需要确立自身的课程学习目标。教师则在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时给予充分的帮助,在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可以及时地提供方向和方法。二是教师与学生就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探讨。教师与学生针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在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也确定多样性的研究与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研究,基于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在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或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最后再挑选出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已经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最终达成教学目的。第三,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为基础,对情景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创造出一个含有真实事件或者含有实际问题的模拟情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知识内容和音乐知识的构建进行独立的理解与研究”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的成功已经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验证,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适用于文科类学习,对于高校中的音乐教学课堂也非常合适。例如,音乐教师在对器乐课程、声乐教学和音乐设计等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可以在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立出一个真实事件,使学生对这个真实事件进行感知和研究,并从中获取到音乐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单纯的以教师的教授为主,而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上。教学不仅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指挥者所产生的作用,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互融合、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现有课程线上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行提高也是本项目重要的改进内容中的一项。
3.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在新教程改革中,要倡导对于学习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改革。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是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所衍生出的实用性学习研究方法。其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团队协作学习的研究与探索。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一些典型的实例,让其对这些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在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加以引导,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研究学习能力,并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学习方式多样性所具备的特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监控、自我引导、自我强化,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其独立思考的意识;鼓励学生对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时,要给予学生一些经典的案例,使其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小组内部要有明确的分工要求和互助举动。可以通过规定团队在指定的场所进行练习,比如,利用课外时间,上小学教室。学生需要对课堂上的材料和内容做一定的准备。共同分析、讨论、评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选择学习方法。
为了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应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将自身过往的学习经历充分发挥出来,例如,听说课、评价课和设计教学实例等。使用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低能效与机械化的弊端。在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感与参与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课堂的发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将教学活动等多元化内容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是能够把课程实施纳入实践教学之中,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更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的培训,也有利于学生对各艺术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而且,特别是对于地方城乡艺术教师的发展来说,这种学习模式的多样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事实明证,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在省内、高校的教学技能竞赛中不断取得好成绩的根本原因,与我们在教学实践和学习中重视和推广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倡导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培养。这里的音乐能力是指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歌唱能力、表演能力和乐谱阅读能力。《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情感与欣赏是音乐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的实施要强调音乐性、声音性、可听性和欣赏性,教师在教学中的传授和提示要力求简洁、生动、具备启发性。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激发其想象力和联想力,尊重学生的独立情感和见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在音乐中倾听和欣赏音乐的兴趣,逐渐养成听音乐的好习惯,积累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经验。
歌唱既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能接受、最愿意参与的教学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实践应融合基础教育学生的特点展开歌唱教学的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歌曲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歌唱时抒发情感,对学生将情感融合歌唱的习惯给予培养,表现出高品质的歌唱教学。另外,歌唱教学更需要注重和增加合唱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合唱中能够对音乐之中的多声部的丰富表现有直观的体验,尽快积累同他人合唱的经验,培养团队意识、协调合作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唱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进入多声部合唱。歌唱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歌唱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于歌唱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在音乐之中享受到快乐,感觉到音乐的美。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器乐对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对于音乐理解力的提升、对于音乐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器乐的教学应该同歌唱、欣赏、创作等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比如,乐器可以作为歌唱的伴奏,演奏欣赏音乐的主题曲调等等,也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演奏。鼓励学生对乐器合奏进行普遍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全过程中参与进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兴趣爱好作为起点,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课堂上的乐器应该是便于学习和演奏的,更是服务于集体教学,所以,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且发出的声音要纯正。
识读乐谱。识谱能力应该作为音乐基础能力进行培养。目前在国内主要采用五线谱和简谱两种形式。作为从事基础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音乐教师,在五线谱和简谱的识读上,都应该掌握基本的读谱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旋律识读。因为乐谱不仅是记录音乐的符号,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因此,具有一定的音乐阅读能力,更有利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乐谱阅读应与歌唱、表演、创作、欣赏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广泛运用于社会音乐实践当中,首调唱名法的使用,一是可行,二是方便。五线谱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熟悉的歌曲或音乐来阅读乐谱,并通过演奏乐器来学习。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音乐教学的两大主要类型,各地、各学校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选择。因此,音乐教师应该能够熟练掌握简谱的读、唱,最后能够在乐器上进行演奏,把简谱读谱能力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需要注意的是,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识读乐谱的教学中,处处都隐藏着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机会。如何能够创造性地进行识读乐谱教学,把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识谱教学当中,通过不同的乐谱识读,培养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意识,这是识读乐谱教学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