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任何一种哲学观一样,高校音乐教育的哲学观念也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状态的影响。所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哲学观念是有所不同的。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多种哲学观,例如审美哲学、实践哲学等,不同的哲学观都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这些观念都对高校音乐教学实践工作产生了不同的导向作用。就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而言,不同性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高校其在所持教育哲学观念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只有深刻理解本校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才能找准自己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教学目标的契合点,并找准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向与方法。以下是四种与高校音乐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高校音乐教育哲学观。
(一)高校音乐教育审美哲学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战略竞争拉开帷幕,美国社会各界都普遍意识到推动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为此,美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从长远角度出发,提升美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在这场教育大改革中,美国将科学技术和数学教育设为改革的重心,而音乐教育界为了使音乐学科获得政府和社会更多的重视与认可,便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即音乐教育需要“一种更强的理论基础,一种学术上更加靠得住,或许还包括脸面上更加值得尊重的基础,基于这种观念来阐释学校音乐课程的重要性……”基于此,美国的一些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者开始研究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观,其中以雷默及其著作《音乐教育的哲学》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
1.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雷默在其被誉为“音乐审美教育里程碑”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他对音乐教育审美哲学的认识。他认为:“尽管音乐有很多重要的非音乐性或者非艺术性功能,但是对全人类来说,它的音乐或艺术本质才是它独特而珍贵的禀赋。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是要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和与生俱有的反应能力。”实际上,在雷默看来,这种“反应能力”是一种对音乐本体的“审美感知力”,它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目标,而且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实现。因此,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将审美教育看作音乐教育的本质。
2.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感觉教育。雷默认为:“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达到包含在事物的艺术品质中的感觉体验。因此,可以把艺术教育视为感觉教育”,“音乐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同所有人文艺术学科教育最深刻的价值一样: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音乐教育审美哲学把大学生通过审美教育获得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
3.关于音乐教学
为了实现音乐审美感受能力这一根本价值,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就教学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音乐的学习不能只专注于音乐作品本身,还必须熟悉多种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品,并从感性体验上对其进行区分。在雷默看来,“好的音乐”是“真正有表现力的音乐”。他认为“各种类型的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民间音乐以及音乐会音乐,在寻找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时,这些都应被考虑为适当的音乐源”。
第二,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应体现在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敏感反应上。雷默认为“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大学生逐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包括可以获得感觉体验的那些条件”。并且,“这些要素-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织体、曲式等音乐性全是客观的”。
第三,音乐审美应当坚持客观性,既不能怀有功利心,也应当避免个人主观感情的投入。雷默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怎样的语言进行说明,应当以他们的教学目的为依据。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音乐的表现内涵,这种具有描述性的语句远比单纯解释性的语言更有效。具体而言,“描述性”的语言就是指对音响的呈现效果进行的描述,例如对音乐旋律发展的描述、节奏急缓和节拍强弱的描述、对音色明暗和音高位置的描述等;而“解释性”的语言则是指使用特定的词汇对音乐作品的风格或音乐带给人的感觉进行形容,例如描述音乐带给人悲痛或是欢快的感觉,表达了思念家乡或是思恋爱人的情感等。事实上,“描述性”的语言是对音乐本身的分析,而“解释性”的语言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入了个人对作品的主观判断。
(二)高校音乐教育功能哲学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这段时间里,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观在美国音乐教育中十分盛行。在这一时期,美国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少数民族问题、环境问题、青少年教育问题、性及性病传播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使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开始关注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高校音乐教育领域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向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方面。“走向功能音乐教育”“音乐为每个孩子”成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音乐教育界新的呼声与潮流。音乐教育的功能哲学由此诞生,代表人物为保罗·哈克,其主要观点是:
1.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
就音乐教育的功能哲学而言,音乐教育应当以功能素养教育为本质。哈克认为,高校音乐教育不应当是“为音乐而音乐”,而应当是“音乐为每个学生”。换言之,“学生的发展”主要为学生的“功能素养”发展。而哈克提出的“功能素养”即“理解现实社会中音乐怎样影响他们的行为,音乐的作用如何”。其中包括学生对待音乐社会性的态度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
2.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
在音乐教育的功能哲学当中,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性需求。哈克认为,“要大家对一门学科给予认可,就必须证明这门学科本身以及其他方面,都是有用的,它必须在人类的需求和发展方面起到交流、学习和理解的重要作用”。就这方面而言,音乐学科的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也只有真正实现这一点,这一学科才能获得整个社会的认可。哈克还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论证,他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公民教育、责任感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由此看来,音乐教育功能哲学的基本观点为: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对人的社会性需求和发展产生的作用。
3.关于音乐教学(www.xing528.com)
哈克认为,就音乐教学的目标而言,音乐教学的功能哲学具体体现为帮助学生将音乐对自身产生的良好影响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并帮助高校学生在他们的文化环境中获得更多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和审美体验,进而提升高校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
(三)高校音乐教育实践哲学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对高校的音乐教育进行审视,并对高校音乐教育所秉持的审美哲学进行了批评。这些学者大多为音乐教育实践论的支持者。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美国高校音乐教育家戴维·埃利奥特。作为雷默的学生,戴维·埃利奥特继承了老师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其他观点,但就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意义而言,他却有着与老师截然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音乐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因此他坚决反对太过关注音响本身,而忽视听众主观情感的思维。在他看来,任何一种音乐教学行为都应当是具有目的性的,在特殊的背景环境下往往还能够展现出特定的实践意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在他的著作《关注音乐实践——新高校音乐教育哲学》一书中都有详细的阐述。而事实上,这本著作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此,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理论得以形成。其主要观点是:
1.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实践论对音乐教育的本质目的给出了全新的解释。这一观点认为音乐教育最应当突出的应该是音乐实践。为了对这一理论加以说明,埃利奥特专门出版了《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一书,并在其中提出,音乐教育的本质源于音乐的本质。音乐是一种人类社会存在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活动当中,又包含着两个有目的性的活动,分别为音乐创造和音乐鉴赏。这两种活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音乐实践活动。从这一理论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实践。
2.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
音乐是一种实践活动,而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体验这种实践活动带给人各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也可被看作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埃利奥特认为,既然音乐的本质决定了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那么音乐的核心价值也就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因此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在音乐中自我发展、自知自觉,并在音乐实践的过程实现个人或集体的最优体验。
3.关于音乐教学
在埃利奥特看来,高校音乐若要实现其根本价值,首先要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埃利奥特曾提道:“使大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提高他们与音乐挑战相适应的音乐素养来实现自我发展、自知自觉和音乐沉浸。”此外,他还认为“音乐素养”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音乐素养不单体现在音乐创作和音乐鉴赏活动中,具体而言,音乐素养是由指导性音乐知识、印象性音乐知识、非正规音乐知识、正规音乐知识、程序性音乐知识这五种基本音乐性知识组成的。埃利奥特认为,其中的程序性音乐知识在音乐素养中最为重要,并认为作为高校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对学生非言语性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高校音乐教育美育哲学
在早期高校音乐教育中,最核心的哲学观就是美育哲学。事实上,这种哲学观念在中国也有着相当长的发展历史。我国第一个提出“美育”概念的是蔡元培先生,但相关的思想却并非起源于此。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制乐成礼的记载。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体现出音乐能够培养出完整的人格这一作用。在欧洲,美育观念的早期发展大约从原始审美意识诞生时期就已经开始,一直到古希腊时期结束。早期美育思想的代表主要是柏拉图的“心灵美化”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这些西方早期美育观念对后来的高校音乐教育美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美育哲学理论中,美育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只有对人进行审美教育,才能够帮助人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音乐教育也具有帮助人格完善的作用。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帮助学生提升个人艺术修养,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音乐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实现这些教育功能,高校音乐教育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2.关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价值
音乐教育的美育哲学认为,只有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音乐的教育才能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所谓“全面的发展”,具体可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高雅的审美观念;二是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获得健康积极的心态。
3.关于音乐教学
在具体的音乐课程教学当中,音乐教育的美育哲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使用哪种音乐作品。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接触一些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情感表达真挚、作品内涵深厚的作品。这样的音乐作品能够唤起高校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并能够引导他们将艺术作品中的美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从音乐中体会到的美德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