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的思想与探索

新课程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的思想与探索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变划一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是个性教育的最基本理念。个性教育作为尊重人的教育正是为了激发、唤醒、发现、发掘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以“实现真正的自我”。个性教育的目标即是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个性教育思想的核心。人的类特性是人的个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教育理论:个性教育的思想与探索

变划一性教育为个性教育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其主要教育思想如下:

1.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尊重人和人的个性是个性教育的最基本理念。这是由人的价值和地位以及教育自身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关于人的价值和地位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便有“人是目的”、“人是万物尺度”的说法。后来,康德又提出“只有人类”才是“自在目的”的理论。日本学者池田大作则认为,人的“生命是尊严的。就是说,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马克思主义更进一步强调: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力的拥有者和体现者;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认为,社会的一切均是为了人——发展科学技术为了人,教育为了人,生产消费为了人,经济政治归根到底也是为了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共产主义“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不论是作为学说、作为运动,或作为文化、作为制度,都是为了人的解放、人的生活、人的良好个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总之,社会的“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决定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且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既然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必然逻辑地得出教育必须尊重人,即尊重学生的结论。尊重人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的存在是一种个性的存在,“在时间、空间这纵横广阔的环境里,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存在着。”所以说,尊重人归根结底是尊重人的个性,这是个性教育的基本追求。

2.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掘。人是具有个性潜能的动物。黑格尔认为:“一个东西是人的对象,这就等于它是人的潜在性。”“在真正的雕刻形象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静穆而深刻的意味,其中包含有使一切力量得以实现的潜能。”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弗洛姆则宣称:“人的本质就是一种特定的潜能。”马克思也强调过:自然历史进程中赋予人的潜能素质,只是人自身中“沉睡着”的力量。

人的个性的潜能是无限的,一般健康人只在运用着他的潜能的极小一部分。它们若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个性教育作为尊重人的教育正是为了激发、唤醒、发现、发掘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以“实现真正的自我”。

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不是平均发展。个性教育强调发展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亦即寻找每一个学生身上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帮助每一个学生发现和找到他自身潜藏的能使他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他带来创造的欢乐的那条“含金的矿脉”。换言之,个性教育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的、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和自己最爱读的书籍。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我们将其称为个性独特性的发展,它是个性教育的真谛之一。

追求受教育者个性潜能优势的发展并不否定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在当代指人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它体现了社会和学校对人的发展的一般的统一要求,反映了学生发展的整体水平状态。但是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它必须同挖掘人的个性的潜能优势结合起来,因为平均发展最终只能扼杀个性,而扼杀个性将最后导致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个性潜能优势的发展是在“尽可能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发展,它的理想最终是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总之,个性潜能优势的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人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反之亦然;个性潜能优势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内容,全面发展是个性潜能优势发展的最终归宿。

3.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个性教育的目标即是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个性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人的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主要是指:人的“类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社会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个人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www.xing528.com)

第一,人的“类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如情感、理性、语言、文化、劳动等等,而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它表明: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按其必然性来说,他必须追求和实现这种类特性。人的类特性是人的个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活动的内容和性质;二是活动的形式。

第二,人的“社会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主要指个人积极参加各领域、各层次的社会交往,同无数其他个人,从而也就同整个社会乃至世界进行相对普遍的交换,使个人摆脱个体的、职业的、地域的和民族的局限,摆脱陈旧的狭隘的社会关系,形成个人独特的相对全面的现实关系和观念。个人形成独特的相对丰富的社会关系并在其中获得全面发展,有如下主要的具体内容:(1)个人与他人不仅以社会群体中的某一成员的身份相互发生关系,而且还作为个人发生相互关系。(2)在我和别人的交往中,我把别人当作发展自己力量所需要的对象,在这种关系中,个人彼此间互相交流知识经验,互通有无,互补余缺。(3)个人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多种领域和世界的交往,并尽可能利用社会和世界的全面生产和关系的成果,来为自己的发展服务,以摆脱个体局限、职业局限、地域局限和民族局限。(4)在丰富全面的社会交往中,社会的关系转化为符合个人特点的关系,从而获得具有个人独特性的现实关系和观念的全面性。

人的“社会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还包括一定时代、社会乃至一定地区和社区文化在个人那里的内化。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任何个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儿,他应该也必须适应时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需要,塑造自己的个性,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学会合作与关心,现代社会对人提出的增强主体性的要求等都应视为个性教育的内容。(2)任何个人也都是一定社会的产儿,他不能无视他所生活于那个社会的进步要求,他的个性反映着他生活于那个社会的特色,如当前我国提倡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利他性、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理所当然的当代个性教育内容。(3)任何个人都必然生活于一定的地区和社区中,他的个性可能明显地反映着他生活于那个地区和社区的文化特点。因此地区和社区的合理要求也应是个性教育的内容。

第三,“个人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和谐发展。它主要包括如下具体内容:(1)个人自身中的潜力的充分发挥。每个人自身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每个人的潜力都有其特殊性。个性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将这一特殊的潜力发掘出来,否则就会萎缩,这是个性教育的重要任务。(2)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个人身体的健康发展指一定社会中的个人体力和精力的协调发展,从而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保证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个人心理的健康发展指个人的全部心理是完善的、健康的心理而非病态的。(3)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的相对全面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个人按其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其积极的需要和健康的兴趣;由片面的需要和兴趣向相对全面丰富的需要和兴趣发展;由低层次需要和兴趣向高层次需要和兴趣的发展;由占有和利己性质的消极需要向充实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性质的需要发展。(4)道德和自我意识的独特全面性。个人道德的独特全面性包括个体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和谐发展,从而形成高尚的个体道德人格。它是贯穿于人的良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红线”。自我意识的独特全面性指个体在自我认识、评价、监督、控制和自我调解等方面的独特和谐发展。它是人的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4.教育的特色化。个性需要以个性来培养。千篇一律的、模式划一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千人一面的人才。教育的特色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总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就教育的外部关系而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它社会活动相比应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就教育内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的关系而言,虽然它们具有共性和一致性,但都具有也应具有各自的独特性。

首先,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与社会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科学活动等不同,它是塑造人的活动,因而有自己独特的活动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把握并充分去体现教育的这种独特性,是教育活动得以充分发挥其功效和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保证,如果不顾教育活动的独特性,而一味追求与其它活动的同一性,势必会因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而受到惩罚。

其次,就教育的内部来说,教育的特色化主要包括:(1)不同层次、种类、地区的教育和学校在具体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应具有适合自己特点的特色,如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主要是引导孩子观察和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活动和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口头语言,掌握日常生活知识。读、写、算应不是学前教育的内容,艺术教育不应是所有学前儿童都追逐的教育,课堂教学不应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目前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几乎被异化为毫无差异的升学教育,小学教育内容被搬进学前教育中,致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矛盾,儿童的天性受到压抑,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被泯灭。再如,农村中学的教学内容就不应完全等同于城市中学的教学内容。然而,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下的划一性教育模式使农村中学失去了自己应有的特色,致使学生升学无望,务农又无专长。(2)同一层次、同一种类、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同是基础教育,有的学校以愉快教育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有的学校则以创造教育而与众不同;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坚持走面向实际、注重实用的特色化道路,从而使其由一所在美国并不起眼的学校,一跃进入美国乃至世界著名大学之列。它的特色化的发展实践被誉为“威斯康辛精神”。(3)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特色化。美国教育专家对我国中等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几十年来不分年代、不分地区、千人一面、万人一书之现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一方面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知识陈旧率日益上升,知识总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课程设置、教材体系却没有大变动,反差巨大。由于许多学校不开选修课,使一些学生的创造发明才能或其它天资夭折或被埋没。(4)教师的个性。“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也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良迹,尤其是教师的道德个性、审美个性,以至思想和行为个性会在日常教学教育活动中,在与学生的各种交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真正的教师应不断修养自己的个性,从而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影响学生,这是以个性养成个性最重要的方面。

教育的特色化是实现个性教育理想的手段和途径,也是教育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保证。其实质是为每个人的个性向积极方面全面、充分、和谐、自由的发展铺路架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内部正在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态势,特色化是树立独特且良好公众形象,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