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行知健身思想基本内容: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改革探索

陶行知健身思想基本内容: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改革探索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览陶行知献身教育的一生,他健身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1.健身与生活教育陶行知的健身思想与他的生活教育关系极为密切,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陶行知的健身思想继续给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以深刻影响,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在实践中他已将健身内容自觉地纳入了平民教育、普及教育运动之中。

陶行知健身思想基本内容:新课程教育理论与改革探索

健身这一概念,陶行知早在40年代就已提出来了。健身是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辅之卫生与营养等,以追求身心健康并参与改造世界为目的的一项实践活动。

纵览陶行知献身教育的一生,他健身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他曾用一系列相近的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健身观,如健康、健康、厚生、体健、保健、健全、身心两健、健全之身躯、锻炼体魄、养生而不杀生、建立健康之堡垒、造成健全的民族,等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据此,我们在研究陶行知健身思想时,把它放到与生活教育理论、与运动锻炼、卫生营养等广泛的联系中加以分析,进而探讨和把握陶行知健身思想的实质。

1.健身与生活教育陶行知的健身思想与他的生活教育关系极为密切,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年以前,从批判传统的戕害身体的“残废教育”“杀人教育”中发现“活的教育”和“生活教育”阶段。陶行知自幼生性活泼,少年时常与小伙伴在一起作踢球游戏。据友人回忆,陶行知常常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休闲时间要多活动,锻炼体魄”。他目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端,针贬它是“吃人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他揭露中国旧教育是“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结果是“拼命读书,始有近视,继而驼背,始而吐血,以至于夭折。”陶行知不仅对传统教育予以无情的抨击,而且善于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提出他的“活的教育”、“生活教育”主张,五四运动后,在批判传统教育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逐步萌发起来。1923年他在致程仲沂信中说:“体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是学习人生之道的人,学以厚生则可,学以伤生是断断乎不可的。”后来他在给胡适的信中又写道:“人生第一要事是健康,第二要事是健康,第三要事是健康,”并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揭示健康与人生、与学问的关系。这充分说明了陶行知的健身思想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先导,没有健身思想的形成,就不会有生活教育理论的问世。

第二阶段,1927年陶行知健身思想与生活教育理论交互作用,紧密结合和系统化阶段。1927年3月,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学校,这是他的健身思想与生活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的新阶段。从理论上看,这时的健身思想已经与生活教育理论密切结合、水乳交融,成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首先表现在生活教育的目标上,即:1)健康的体力;2)劳动的身手;3)科学的头脑;4)艺术的兴趣;5)团结自治的精神。他还多次将健康和生活连起来说:“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他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一文中,批判了传统的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而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新教科书,即以健康生活、劳动生活、科学生活、艺术生活、改造社会生活为新教科书的内容。从实践看,晓庄学校始终把健身运动贯穿于教学实践全过程。每天早晨五时半至六时半全体学生练习“拳术”,根据各人体质和兴趣,分别学习刀、枪、剑、棍,进行跑步、徒手体操等活动。并经常举办学校以及联村运动会,进行跑山、举石担、玩石锁、跳远、跳绳、掷球、提水竞走、30m赛跑等各项运动。正象他在《萧场工学一周年纪念联合运动会歌》中所写的“踢的是毽子,打的是拳头,放的是风筝,砍的是斧头,挑的是粪桶,舞的是锄头,玩的是石担,攀的是山头”。这些健身活动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活教育的精神。在这一阶段,陶行知的健身思想继续给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以深刻影响,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在实践中他已将健身内容自觉地纳入了平民教育、普及教育运动之中。

第三阶段,1938年以后陶行知健身思想借助于生活教育实践进一步深化与发展阶段。一二九运动后,办学条件异常艰苦,陶行知仍大力宣扬“健康第一”的健身主张,在学校坚持开展跑步、跳高、跳远、投掷手榴弹、游泳、跳绳等体育健身活动。这一阶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发展到时间上几乎关涉到人类古今未来、个体之终身,空间上几乎覆盖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囊括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同样地,他的健身思想也相应地大大拓展了。1942年7月,陶行知作了《每日四问》的重要讲话,号召全体师生每天都要问一问自己的身体、学问、工作、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他的这些可贵的思想主张和我们今天正在推崇的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是高度一致的。

2.健身与运动锻炼陶行知早在1919年任南京高等师范教务主任时,曾在报告实施德、智、体的教育概况中认为“体育为德智二育基本”,应“以养成坚强之体魄,充实之精神为标准”。并提出“养护所以培养元气,锻炼所以操训筋骨,医治所以矫正体格”的健身方法。具体实施则实行分食、体操课、早操、课外运动、兵操、拳术、诊疗预防等。后来在育才学校还开展有田径、球类、国术、游泳、游戏、童军操、露营、远足等健身活动。专聘有武术和游泳教员,对学生进行运动指导。陶行知要求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须躬亲共做,他自己经常参加跑步、登山、徒手体操、游戏和武术等各种健身活动,有时还和师生一起参加集体游戏和跑山竞赛。(www.xing528.com)

陶行知倡导运动健身,强调教学做合一,使之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重视追求健身的实际效果。如1932年5月,他在《申报》自由谈专栏撰文描述拳术说“鹤子门的拳用力在臂;蛇子门的拳用力在腰;豹子门的拳用力在胸;虎子门的拳用力在背;龙子门的拳用力在周身”。阐释不同拳法对锻炼身体的作用。他还针对教师毛杏秀落水被淹死的事,在《教育者的机会与责任》演讲中说“学校讲求体育,该问此种体育是否增加学生的体健,使他们不致有种不测之事发生?”强调健身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3.健身与卫生、营养陶行知一贯主张“以提高卫生教育的效力来代替医生,保证健康”。他认为健身,除运动外,首推卫生。卫生者,“保卫生命”也。他在《每日四问》中阐释:“卫生的首要在预防疾病,卫生教育就在于教人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卫生教育做得好,虽不能说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不生病的效果,但至少是可以减少百分之九十的病痛”。为了“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他提出要筑起“三道防线”,一是制造扑灭病菌绝除病菌及携带病毒者之工具,二是实施环境卫生,三是赤裸裸的靠着身体的力量与病菌肉搏。同时陶行知主张防重于治,认为“善战者不战而退敌之师,故一分预防胜于十个医生”。他把“卫生教育之普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制定了一套较全面的有关卫生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为达到健身的目的和效果,陶行知指出“营养要充足,环境要卫生”,二者皆不可忽视。因为:“用营养来防止疾病之加重,总比爆发后的医治要经济得多。”强调卫生营养对健身的重要作用。

陶行知一方面鼓励人们要积极参与运动实践,另一方面又提醒人们要注意休息、养护,他认为“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一,万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生命开玩笑”。他还把劳逸结合的主张,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原则,诸如:从容工作、学习为原则,紧张突击为例外;拿休息来预防疲劳,重于拿休息来治疗疲劳;对于元气宜多储蓄,对于健康切勿透支;操劳不要超过体力之限度;病未愈工作不可太紧张;力所能及者,尽力为之,力所不能为者,修养以待之,等等。陶行知关于劳逸结合思想的深刻之处还在于充满着辩证法思想。他在《在晓庄》序中,希望书作者“恢复健康之后,要把一生的事,匀在三十年里从容的干,不要把一生的事挤在三年当中急急的干,有时,不干的干比干的干还重要的多”,他用通俗的语言深刻揭示出事业与健康、当前与长远、劳和逸之间深层的辩证关系,他对健身与卫生、营养、休息等相互关系的独到见解。对我们全面理解健身,建立科学的健身观具有启迪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