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感染病毒的生物体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内的病毒量往往是很有限的,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为了满足研究的需要,研究人员采用将病毒人工接种到寄主的方法来大量繁殖病毒。选择适合的寄主对病毒的培养意义重大。
对植物病毒,长期以来都是直接接种整体植物,要选择容易接种、体内病毒繁殖量大、并可收获的寄主的组织或器官来进行接种。一般采用机械摩擦接种法,这种方法比自然界中的昆虫媒介法或嫁接法更简便,易于操作。
▲杜尔贝科
▲马脑炎病毒
对人和动物病毒,20世纪50年代以前都是利用试验动物来培养,但往往病毒寄主范围狭窄,操作难度远胜过培养植物病毒,这成为当时动物病毒学发展的重要障碍。1949年,安德等人证明可利用体外组织培养细胞获得高效价病毒。1952年,杜尔贝科创造性地利用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噬斑测定法较精确地定量了马脑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之后,一系列体外培养的细胞系先后建立。这些方法的创新为病毒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知识库——如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病毒?(www.xing528.com)
细胞培养方法是通过特可能含有活性病毒颗粒的标本接种于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或连续细胞系内,待检测的病毒则会感染相应的寄主细胞。在寄主细胞复制过程中,病毒也在细胞内不断扩增,最后导致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病变效应。不同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形成的病变效应不同,以此可以作为对病毒诊断的依据。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通过培养病毒对病毒进行检测的最大优点在于:通过同一培养方法可以对多种病毒,甚至是对一无所知的病毒进行检测。但该方法应用于诊断的最大局限在于:由于被培养的病毒始终处于活性状态,因此,需要特殊的培养和安全防护措施,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且成本高、耗时多等。
将病毒培养出来后,还需要对它作进一步的提纯。提纯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一般先进行生物纯化,然后再进行化学纯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