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后,我国的出版业经历改革开放30年后具有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成绩斐然,但仍然面临国际化、数字化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内部机制和外部体制凸显的各种矛盾,迫切需要用科学的出版观和方法论来指导和解决出版社的发展问题。
为此,《中国编辑》向我约稿,让我结合党的十六大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写篇文章。因为当时工作较忙,我请周延召帮忙起草。周延召是人大博士后,擅长写文章,提笔收不住,一气呵成写了34页。我看后感觉篇幅太长,请他修改,他删去了10页,还有24页。我再看,还是感觉长了些。于是我自己动手,联系工作实际,回忆出版业改革开放后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改写成了不到10页的稿子。因为限于双月刊的版面,我是杂志的主编,总是让位于别的作者,因此一直拖延未能发表。
整理本书资料时再次阅读这篇文章,重温旧文,感觉依旧如故,遂作为历史资料,收进本书。内容如下:
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的体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出版社的第一要务同样也是发展,只有开拓创新、促进发展才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出版社的发展也应该是以人为本,也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提升出版社的软实力;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实际上就是要求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科学发展,出版社的发展也需要科学规划,只有做到“强”和“好”,才能促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出版社的发展也需要统筹兼顾,只有统筹兼顾,才能科学使用出版资源,促进出版社健康发展。
一、发展是出版社的第一要务
现阶段,出版社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出版国际化的挑战。随着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的日渐成熟,有实力的外国出版机构都渴望涉足中国出版市场,有的出版机构已通过版权贸易、单项合作、联合出版等多种方式渗透到我国的出版市场。我国出版社与国外出版机构比较,无论观念、实力、人才、管理、竞争力,都还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二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数字出版,尤其是互联网出版已经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倾向、阅读习惯。这些变化对传统出版业形成了巨大挑战。不发展,就没有出路。
同时,出版社发展中还要面对存在的问题,譬如:①内容同质化,缺乏原创,重复出版,跟风出版,模仿抄袭,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②质量下滑,一些出版物粗制滥造,思想内容荒诞不经,常识性错误屡出;编校质量不合格、“无错不成书”的理念令人揪心。③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一是出书种类不均衡,教材教辅出版成为出版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占50%以上;二是新旧媒介产品结构失衡,纸质出版物比重过大,成长空间有限,而新媒介产品,如电子、网络出版物等比重过小,不能形成规模。如此等等。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如果我们强大,就不会担心挑战,反而视挑战为机遇,在挑战中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和资源;如果我们做得好,就会自觉克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意味着新的发展。我们如何强?如何好?根本的途径就是发展。更何况,这些挑战和问题都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因此,发展是出版社的第一要务。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出版社的大发展。出版社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流媒体,它的大发展既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者,也是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一个标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出版社的大发展。
二、以人为本,增强出版社软实力
出版社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增强国家软实力过程中,提高出版社软实力尤其重要。出版社软实力是出版社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社发展的内在动力。具体说,出版社的软实力由出版社员工的凝聚力、领导的决策力、干部的执行力、企业文化、品牌、社会环境资源、作者群、受众群等组成,而出版社员工的核心是编辑。这里主要针对编辑展开讨论。
近些年,出版社发展速度迅猛,出版社软实力,特别是在编辑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编辑职业素养不够,职业准入把关不严。编辑本来是为社会所尊崇的职业,它既有对文化知识方面的要求,又有对编辑业务技能的要求。但近些年在有些出版社,出现只要有个学历就能从事编辑工作,只要进入编辑行列,就能当策划编辑、做责任编辑,甚至从事复审工作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出版总署出台责任编辑准入制度,非常必要。具体表现在:一是策划编辑“策划”不到位。策划编辑不仅应有专业知识的积累,更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不仅要有单维度的透视力,还应该有全方位多维度宽阔的视野;不仅要懂得核算,更要懂得预测;不仅要熟悉作者市场,更要熟悉读者市场。但在现实中,有些出版社编辑策划选题时,出现策划同质化、选题重复、跟风运作、库存增加,导致出版资源浪费。二是文字编辑“加工”不到位。文字编辑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应拥有综合知识,尤其是与所编辑的图书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要有与作者沟通的能力,还应具备对文章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因为文字编辑“为人作嫁衣”,其功能实际上是作者功能的延伸。但在现实中,文字编辑“加工”不到位,出现只要有学历,认识中文字,就可以上岗,甚至把文字编辑作为社内调剂工作的“蓄水池”。能看书稿就是文字编辑,从而导致书稿编辑加工质量不高、粗制滥造、语句字词错讹频出等编校质量问题。三是编辑介入营销不到位。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的深入,出版社都把市场营销放在重要的位置,要求编辑介入市场营销,关心订单,通过销售部门实现订单。但现实中,编辑介入市场营销不到位,书生气十足,想当然的东西太多,缺乏市场竞争力。
因此,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增强出版社软实力,首先要以编辑为本。在出版社,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人员是产品的总设计师。抓住了编辑,就抓住了根本。以编辑为本,就要坚持新闻出版总署倡导的责任编辑准入制度,对不具备编辑素养、不具备编辑基本知识的人员,不能上岗,严格把好编辑职业准入的关口。以编辑为本,还要不断加强各类编辑的职业培训,坚持岗前入职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编辑的素养和编辑的水平。同时,以编辑为本,也要加强对编辑业绩的考评,编辑的考核结果是对编辑进行奖励、晋升等的重要依据,这实际上是对编辑现有业绩和软实力的评定,它决定着编辑业务的导向和发展。
三、做强做好,促进出版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出版社就是要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是协调而不是失衡地、是可持续而不是透支型地推进出版社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从发展是第一要务意义上讲,它们是相通的,是研究出版社科学发展问题的基本要求。
目前,我国出版社都处于转企改制时期,面对这个时期特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出版社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急功近利,追求单一经济指标,没有很好地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给出版社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突出地表现在片面追求码洋忽视产品质量,规模上大而不强,速度上快而不好。具体如下:
1.片面追求码洋
近一个时期,一些出版社奉行“码洋至上”的出版哲学。社内各种各样的报表,一串串令人眩晕的数字,社外各种新闻活动,大多都以数字码洋为基础。“以码洋论英雄”,以码洋快速增长炫耀出版社发展,以至于业内也以码洋评价出版社的大小、业绩,如此等等。当然,在出版社传统的纸质图书出版时代,码洋的评价标准一度为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现在,数字时代到来,再片面追求码洋显然落后,更何况片面追求码洋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有的出版社造货码洋大,发货码洋大,但退货和库存码洋也大,几乎对等。为追求码洋,无奈提高定价,给消费者带来负担;为了把书销出去,无奈降低折扣。这种高定价、低折扣导致出版社之间、出版社与销售商之间的折扣战越来越激烈,随之欠款越来越多,回款越来越难,形成慢性自杀。
2.无限度扩张规模
有些出版社一味追求大,无限度扩张规模,信奉“数量第一”。具体表现在码洋、人员、机构等方面多以外延式膨胀为主要特征,不是内在有机的生长,而是数量的无序叠加。除码洋的片面追求导致出版社大而不强之外,机构和人员的膨胀,出现部门林立、人浮于事,增加了机构之间的内耗和人员之间的无规则竞争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者又产生部门之间各自为战,争抢资源。有些资源自己不使用,也决不让别人使用,造成有限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不聚焦,不能形成合力,犹如散射的礼花弹,漂亮好看,却没有炮弹的威力。还有,盲目上马新项目,投入生产,缺乏论证,效益不明显,不仅没能为出版社发展增加效益,反而成为负担。这是典型的大而不强。
3.一味追求速度
适宜的速度是出版社发展的标志,但一味地追求速度,违背出版规律,搞“大跃进”,对出版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极其有害。但在现实中,年度增长率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考核指标。有些出版社为了追求快速度,盲目增加新书品种。新书品种的过度增加给现有的编辑带来工作量的翻番。编辑为了完成工作量,无奈只能降低岀版物的编辑含量,编辑含量的降低又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出版质量。这是典型的快而不好。
大而不强,快而不好,不强不好,是出版社不能科学发展的症结所在,也是很多出版社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做强做好,是出版社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所谓强,是指出版社综合实力,尤其是竞争力强;所谓好,是指出版社的产品质量好、效益好。强表现在出版过程中,是好的决定因素;好体现在出版成果,是对强的检验。出版社要实现科学出版,就必须在“强”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功夫。
根据有些出版社的经验和体会,一切工作“强”字当头,从而提升出版社核心竞争力,这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巩固发展已有的核心业务,保持核心业务的传统优势;二是开拓发展新的核心业务,确立新的核心业务的优势;三是提升获取外部出版资源的能力;四是加强市场化组织建设,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五是加强信息技术建设,增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
在“好”字上下功夫,首先需要有个好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在出版社的评价体系中,一定要贯穿一个“好”字。对出版社的评价,既有对出版社内部的绩效评价,也有对出版社整体的评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要贯彻“好”的标准,切实注重“质量好,效益好”,把“好”字作为指挥棒,把出版社的各项工作引导到“好”字上来。
总之,思考出版社科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不一定正确,目的是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在出版社的发展中,如何破除阻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观念,纠正偏离科学发展观的行为,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