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与高教社的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春节之前,2007年1月,按照惯例,高教社邀请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到社做工作指导,介绍新一年各司局重点工作。其中,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工作报告中提及高教司2007年的工作要点,其中有一项重点工作是“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师资培训新体系”,具体说,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建立国家师资网络培训中心,创新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张尧学司长在报告中说,希望高教社积极参与这项工作。
实际上,配合高教司开展的很多工作都是这样,在领导那里仅仅是一句话,但是到了高教社,就是一项重要工作。具体怎么建立师资培训新体系呢?刘志鹏社长找到我商量此事。我觉得接下这项工作没问题,但是下面得有个部门一起做。那时刘超是畅想投资集团的副总,过去曾在高教司借调工作过,对司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我提出,可以让刘超和我一起去高教司沟通、商议此事,刘志鹏社长表示同意。
春节一过,我就和刘超来到高教司,与张尧学司长、刘桔副司长沟通情况,并拜会有关处室同志。前后去了多次,在沟通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是,时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曾多次提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建议推进教学改革要从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入手”。周远清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张尧学司长是准备按照周远清同志的要求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培训,靠实体培训难以操作,势必采取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张尧学司长是做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他有这方面的优势,于是提出建立“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师资培训新体系”。老部长有要求,高教司也有想法,但并没有具体的建设和实施方案。这是当时司领导层面上遇到的情况。
到了处室层面,通过与综合处宋毅处长、张庆国副处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情况:2006年高教司的财政拨款还没有用完,准备拿出1000万元,资助20所左右部属高校建设网络教室。但是他们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仔细考虑这件事情,所以见到我和刘超以后,希望我们帮助设计一个采购方案,并协助做好这项工作。我当即表态,高教社将积极组织力量,承担项目方案设计和建设任务,协助高教司完成好这项工作。(www.xing528.com)
回社后,我立即向社务会做了汇报。刘志鹏社长熟悉高教司的工作情况。他说,司里既然有这样一种实际的需求,社里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帮助司里进行筹划,争取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于是我和刘超商量,既然有一个大的背景,还有一个小的客观状况,那社里就先按照处里的想法,尽快制定一个方案。实际上,包括高教司在内的各个司局,工作中都会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只是苦于人手紧张,想法未能付诸实践。好的想法需要有人来帮忙实现,才能显出成效。谁来干呢?高教社恰逢机遇,可以很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体现服务意识,积极承接这些工作。我对刘超说,需要社内外协调的事我来做,他可以先把具体的事务做起来。
刘超与综合处对接,很快拿出了一个方案,并与张庆国副处长一同前往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咨询网络设备招标采购事宜。采购中心负责接待的同志认为,按规定,该项目经费用于硬件设备采购,项目建设单位应通过招标产生。项目建设涉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经营资质,这不是高教社的强项,因此不能交由高教社承担。事情遇到了一点“麻烦”,似乎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