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应该整体考虑,包括选题、审读加工、装帧设计、印制、宣传推广等多个环节。选题、审读加工两个环节有按学科分管的副总编辑蒋鉴、郑惠坚把关,有相当强的专业性,我介入不太多。
在后续几个环节,因为我在出版部工作过,对生产情况比其他社领导更为熟悉,所以我参与得比较多。对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整体装帧设计,记得在1998年11月17日上午,我约黄元铭(总编办公室)、胡涛(出版部)、杨祥(理工部)、王宏凯(文科部)等同志一起商议,我强调开本要统一,风格要统一,一定要有不同于以往教材的设计。回想当时,确实做了一些深入思考,动员编辑人员与设计人员一道进行策划。
首先,开本要与国际接轨。国内通常用的是正度16开,用的纸张尺寸是787mm×1092mm,成书尺寸是185mm×260mm,这与国际常用的开本不一致;国际常用开本用的纸张尺寸是787mm×960mm,成书尺寸是170mm×226mm,有别于我们通常的16开,所以叫异形16开。经过对国内外教材和图书的反复研究、比较,感觉需要更加突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时代性和引领性,与国内通常使用的开本要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最终选定了国际常用开本异形16开。
接下来,风格上也要统一。我和时任总编辑助理的杨祥、王宏凯一起琢磨,风格到底怎么定。后经我们商量,决定采用高教社教材以往的风格。高教社教材以往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的“黄皮书”,什么图案都没有,就是黄书皮印上黑字:书名,作者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很朴素,也很醒目,这是一种风格。后来出版的呢,单个设计都不错,但放在一起,有点儿乱。于是想,“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风格要实现相对统一,除了开本以外,装帧设计要简单大方,要在颜色和底纹上做文章。后来就和美术设计师刘晓翔、王凌波商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高教社第一次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材做统一封面设计的系列图书,涉及文科、理科、工科,生物学、医学、思想政治等不同学科和专业,种类多,差别大。所以在设计上采用统一格式加上色彩区分的方案,分别用棕色、蓝色、翠绿、草绿、土黄和红色六种颜色对应文科、理科、工科、生物、计算机和思想政治六类教材,以提高辨识度;文字图案全部居中、左右对称,体现经典和严谨的设计理念;总体采用抽象的肌理(类似树叶、麻布纹等)作为基础图案,扩大适应范围,图案都处理成和本色系一致的颜色,目的就是呈现系列书既有统一面貌又有个体差异的特点。(www.xing528.com)
再有,印制也很重要。打造教材精品、创造教材品牌,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当时确定的原则是专厂印刷、专用纸张、专用油墨。出版部胡涛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经过比较,挑选了几家印刷厂作为定点印厂,遴选山东华泰纸业公司和山东高唐(现更名为全业)纸业公司生产的70克胶版纸作为专门用纸。为了确保印制质量,还要求印制人员和编辑人员到印刷厂现场监控,发现诸如墨色不均匀等问题时立即解决。印制完成后要对样书进行质量检查,确定合格后再进入发行环节。这样,就保证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印制质量。
当初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憧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么大规模,以后要出到1000本。想想看,这1000本教材开本新颖,风格一致,文科的摆在这儿,理工的摆在那儿,那将气势恢宏、壮观无比。后来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每当看到这些成果,我内心都激动万分。设想,如果“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没有形成规模,设计不够统一,印制不够精美,肯定就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后来,其他出版社借鉴高教社的这种设计理念,陆陆续续组织自己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也佐证了高教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业内的示范效应。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