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刘志鹏社长的思考与结合

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刘志鹏社长的思考与结合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等刘志鹏社长到任后,我结合他的思考,很快于2001年7月18日就提出了制定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的思路。

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刘志鹏社长的思考与结合

党的十五大提出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与任务。1998年12月14日,教育部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该计划由国务院1999年1月13日以国发﹝1999﹞4号文批转。《计划》用12个条款50个条目提出了实施措施,绘就一幅跨世纪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施工蓝图。在高等教育领域,明确提出要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并且明确提出了要扩大招生,使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的目标。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01年6月,高教社领导班子换届,刘志鹏任社长,我继续任总编辑,党委书记是刘燕。其他班子成员有杨松涛、顾恩祥、吴向、王军伟等。

在高教社恢复重建后的历史上,这届领导班子是第五届,之前祖振铨社长任两届(1983—1991),于国华社长任两届(1991—2001)。

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刘志鹏社长凭借他多年来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他对高教社的了解,提出从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通俗地讲,叫作“三步走”。

第一步,2001年到2002年,重点是重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将编辑出版领域划分成13个业务分社,包括高等理工、高等文科、思想理论、体育艺术、中等职教高职高专、考试用书、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生命科学、计算机、外语、报刊、电子音像等。在数字业务板块设立了3个部门,有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中心、数字教材编辑制作部、信息中心。生产营销部门也设立了3个,有编辑制作部、市场部、销售部。职能管理部门则有社办、党群、人力资源、运营、财务法律、海外等。

第二步,2003年到2005年,设想把各个分社变成一个个独立经营的实体,走市场化道路。通过兼并重组,与大学出版社合作等,实现规模化扩张,逐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教育传媒集团。高教社拟与大学出版社的合作,就发生在这一步。但是后来因为当时政策、条件所限,这件事没有做成。

第三步,2006年到2010年,拟制定《五年行动纲要》。主要倡导两点:第一,教学资源实现“一条主线”的业务模式;第二,组织架构实现“一体两翼”。这是《五年行动纲要》要完成的核心任务。为了把这两点做好,《五年行动纲要》中还有24项举措,考虑得比较细致。

通过这“三步走”,要实现的发展目标是: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壮大实力,增强活力,利用10年时间,经过3个阶段,把高教社建设成为国内前列、世界知名、综合性、现代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

在刘志鹏社长按照他的设想带领班子一步步向前推进的同时,还有一个背景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教育部在这期间制定并实施的五年教材规划。

教育部“十五”教材规划体现在教高〔2001〕1号文《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之中。这次与以往五年规划不同的地方有三处:

第一,教育部发文不是单纯布置“十五”教材规划的制定工作,而是全面推动系列性的教学改革。《意见》强调“十五”期间高等教育教材建设的方针与目标的重点是:认真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教材工作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选用。

第二,在工作任务中,强调“编”“选”并重,这是过去的五年规划没有提到的。也就是说,不仅要努力出版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品教材,为高教教材质量的全面提高发挥示范和推动作用,还要大力推动选用已有的优秀教材。同时,要加强国外教材的引进工作。引进的重点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与技术两大学科的教材。

第三,关于制定规划的原则,比以往的五年规划要求更加细致,强调要突出重点,保证质量。重点仍放在抓好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材建设上,特别要注意选择并安排一部分原来基础比较好的优秀教材、“九五”重点教材及面向21世纪改革教材的修订再版,逐步形成精品教材。还强调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扩大教材品种,实现教材配套。不仅同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材可配套,而且同一门课程的基本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也要系列配套。有条件的还应做到文字教材与电子教材同时规划,协调发展。

紧接着,到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教高﹝20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内容包括提倡教授上讲台,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等方面。这个文件对“十五”教材规划的指导就更具体了。(www.xing528.com)

关于制定高教社的“十五”出版规划,在新社长未上任之前,我已有所准备。1999年3月我升任总编辑后,责任所系,对于面向新世纪如何制定好“五年规划”我已经有了初步考虑。等刘志鹏社长到任后,我结合他的思考,很快于2001年7月18日就提出了制定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的思路。

刘志鹏社长来社后提出“教学资源建设”的理念,与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五年规划”的具体要求尚未能直接衔接,需要有一个“转换器”才能做到无缝对接。于是,我从他讲的“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中,将有关教材出版的内容摘出来,用以回应教育部“十五”教材建设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图书出版规划中高教社需要完成的部分。这是制定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时要考虑的一个新要求。

回想起来,在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当时比较纠结、也颇费脑筋,但能显现智慧的一点是:社长强调教学资源建设,那我就不能简单、机械地按照过去的惯例制定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只提教材出版。否则就会与社长发出的“教学资源建设”的声音不和谐。当时,一方面需要强调社长提出的工作重点,是“资源建设”一条主线;另一方面,还要回答编辑们提问的“资源建设”抓手在哪儿。因为编辑部门习惯看到的是书,是教材,所以,针对编辑系统我又提出了“编辑部门业务工作基本思路”,并按照传统思维做足教材文章,强调在高等教育层面抓好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中等职业教育层面抓好教育部推荐教材。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要在此基础上做好分类指导。因为各个出版中心的情况太不一样了:业务发展成熟的出版中心是一种做法;业务处于发展中的出版中心又是一种做法。强调的重点不一样,各自情况有很大不同。

在当时高教社强调“教学资源建设规划”的同时,我提出“编辑部门业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得到社务会的支持。这是一个创新。

我牵头制定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要求,实际上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内容:教育部的教材规划和高教社自己的重点任务、重点工作。

教育部“十五”教材规划具体要求前面已经讲过,申报方式是由各高校自己申报。而填写首选出版社,主动权在作者手上,选题“花落谁家”的不确定性加大了许多。面对情况复杂多变的局面,我提出:一定要先和作者签订出版合同或约稿合同。只有签订了这两种合同中的一种,才能真正落实是高教社的选题。我要求全社的编辑人员全力以赴,防止选题流失。当时社里成立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指导组,我牵头,与郑惠坚副总编辑一起推动“十五”国家级规划的选题申报工作。那时候,出版社之间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高校社有18种选题已被其他出版社抢走,数量虽然不多,但需要引起足够警惕。当然,也有其他出版社的选题到了高教社手里。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据统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最终有2021种教材入选,其中教育部选定了1806种,其他部委选定了215种。高教社承担了693种(不含高职高专),占整个选题规划数量的1/3左右。如果把高职高专算进去,高教社一共承担了964种,接近整个教材规划数量的1/2。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些选题的出版任务,我责成总编室召开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工作专题研讨会,并根据会议精神,制定了《高教社关于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实施意见》。

在高教社改革发展研讨会上(自右至左:张增顺、刘志鹏、刘燕、杨松涛、吴向等)

在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中,除了要完成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出版任务,还要完成社内的重点任务,譬如,高教社的“百门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高职高专的“银领工程”,还有“1015”工程。“1015”工程包括10个教学资源库和15个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是专门为落实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而提出的。在经营工作会上大家讨论这个工程的名称,我说,为了便于记忆,就叫“1015”工程吧。

在处理教育部“十五”教材规划和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之间的关系时,我一直寻求两项任务的最佳结合点,既要完成好教育部规划教材的出版任务,也要落实好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

在制定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时,考虑到高教社面临的竞争局面愈加激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教社的保护政策逐渐削弱,再加上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冲击,于是我特别强调:必须坚持“抓重点、抓精品,带动结构调整;抓优先发展领域与推动整体实力增强”的原则。必须明确全社优先发展领域,即“理工科类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医学和生命科学等;文科类为外语、经济管理、法学等;还有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建设、期刊建设”。社务会原则上同意我的意见,并确定500种出版物为重点出版物,列入规划。在组稿、编辑加工、市场培育和宣传推介等各个环节,引入创新机制,给予经费资助,扶持其尽快完成市场导入,成为高教社新一代品牌产品。

为了便于工作,对全社优先发展领域的确定,采取先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方法推进;对重点出版物的确定,采取先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的方法推进。换言之,对前者,社里必须旗帜鲜明地从大局出发,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于表态;对后者,要充分尊重各出版中心意见,充分调动、发挥各出版中心的积极性;最后社里集中意见后下文支持。

显然,高教社“十五”出版规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规划,它是一个强调“抓好重点出版物全面提高质量”的出版规划,明确了高教社“十五”优先发展领域,对高教社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