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创双导师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素质

首创双导师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素质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抓质量、出精品,那么提高编辑人员的全面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双导师制”的编辑培训模式,就是出版社为每位新编辑在出版社内部和社外高校中各聘请一位指导老师。新编辑双导师培训,是高教社编辑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教社“九五”期间在编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首创之举。社内外双导师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访美,由美方提供经费,并安排专人陪同翻译。

首创双导师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素质

要抓质量、出精品,那么提高编辑人员的全面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名合格的教材编辑,应该既是出版方面的行家,又是专业教育方面的行家;既掌握出版规律,又了解教育规律。所以,社里积极倡导编辑要多与高校教师交朋友,经常深入高校调查研究,了解学校的教学工作,熟悉有关专家教授的学术水平。为了帮助青年编辑尽快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知识、技能,高教社从1997年起在青年编辑中开始试行导师制,后来又发展为双导师制。郑惠坚副总编辑分管这项工作。

所谓“双导师制”的编辑培训模式,就是出版社为每位新编辑在出版社内部和社外高校中各聘请一位指导老师。社内导师由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及其他相应资格的资深老编辑担任,主要负责对新编辑进行“一带一”的编辑业务培训;社外导师由高校中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指导新编辑参与各种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帮助新编辑学习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另外还制定了具体的规定,对编辑和导师进行规范管理,并把编辑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其教育深造、竞聘上岗和职务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新编辑双导师培训,是高教社编辑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教社“九五”期间在编辑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的首创之举。到了“十五”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从2004年6月开始,这项工作由教学研究所负责,后移交给畅想书院,两年举办一期,连续举办了三期。每期结束后都把学员联系工作实际撰写的学习心得和思考的文章编印成册。

社内外双导师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教社的青年编辑在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市场意识和各种编辑业务能力以及对学校教学情况的了解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为精品教材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人才保障。

通过参与高教社“九五”出版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对教材建设、教材出版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也在编辑部门中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www.xing528.com)

这期间,1998年3月7日到4月5日,应美国新闻总署文化处邀请,在于社长的支持下,经请示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意,我访问了美国。此次访美,由美方提供经费,并安排专人陪同翻译。在美期间,我访问了美国联邦政府,了解美国的教育现状,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了解了美国高等教育有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面向21世纪的设想;访问了约翰·威利父子出版公司、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麦格劳·希尔公司、汤姆森国际出版公司等知名出版机构,与他们交流出版数字化信息和未来发展;访问了美国出版协会、美国书商协会,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1998年3月访问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

记得访问哈佛大学时,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1998年3月15日上午,在学校贵宾接待室签到留言时,我不经意地把留言簿往前翻了两页,惊喜地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的签名。1997年11月2日江主席访问哈佛大学时留下的签名。而时隔不久,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公民、高教社的一位领导来到哈佛大学并签名。我兴奋、自豪,顺手签下“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增顺”,永存哈佛。

1999年3月,高教社领导班子人员调整,于国华同志继续担任社长,我接任总编辑,和蒋鉴、郑惠坚两位副总编辑一道,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施“九五”出版规划,打造精品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