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素养教育离不开媒介机构的介入。早在1795年6月8日,美国缅因州《波特兰德东方先驱报》[the Portland(Maine)Eastern Herald]在一篇社论中就提出“NIE工程”,即“报纸参与教育”工程或“报纸教学计划”工程。尔后经过《纽约时报》的大力弘扬,让学生接触报纸、认识报纸和了解报纸,培养学生正确鉴别报纸信息和理性消费报纸的能力,对广大大、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71]与此同时,融媒环境下的网络传播公司通过技术赋权,也有利于引导和指导网络用户(受众、客户)自觉识别和抵制算法推荐、过滤气泡、信息茧房和后真相背后潜在的各种陷阱。
作为大众传媒机构,首先,发挥其传播优势,推广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促成全社会对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在不同的媒介上开设专栏、普及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呼吁受众关注媒介素养,参与到媒介素养教育中来;第三,提供媒介素养教育素材,开展培训,通过媒介机构举办培训班,使受众有机会直接接触先进的设备和了解媒介生产过程,提高受众的接受信息、解构信息、使用信息能力;最后和学校联手,共同建立媒介素养教育平台,这样不但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素材的更新,也使老师和学生了解媒介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72](www.xing528.com)
传媒机构直接参与媒介素养教育本身也是开门办媒体、与社会大众直接互动、体现传媒教育和教化功能的具体表征。在与受众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中,受众在参与传媒内容制作、了解传媒具体运作、评价传播事后效果等活动中,创造了受众在媒介面前表现自我的机会,降低大众传媒接触的门槛,提升了媒体的亲和力;同时,媒体也可以根据受众的批判性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传播行为,纠正传播中出现的不实、不良和不公现象,从而有效为受众为社会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