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媒泛娱乐化的审美身体化与快感化:研究成果

传媒泛娱乐化的审美身体化与快感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1]这种典型的日常生活审美标准的物化现象,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也反映了消费社会里传媒娱乐化建构者的审美标准:拜金主义、身体化、快感化。传媒泛娱乐化建构的传媒文化映照着现实与影像的吻合,在一种无意识互动或涵化推动下,相互认可着日常生活的审美标准。

传媒泛娱乐化的审美身体化与快感化:研究成果

当今中国的大众,尤其是城市居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要求获得一种令人满意的生活享受意识也已萌动,在大众传媒中也总能看到大众物欲冲动和满足的感性形式。重庆卫视曾经播出一则女性的电视征婚,其先决条件是应征男士必须有500万,理由是500万才能体现出应征者的能力与智力。[71]

这种典型的日常生活审美标准的物化现象,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判断,也反映了消费社会里传媒娱乐化建构者的审美标准:拜金主义、身体化、快感化。

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往往以伦理判断代替审美判断,肯定心灵美淡化人体美。比如“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花美在外面,人美在心里”等。在古人眼里,美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远而望之,皎若太阳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曹植洛神赋》),也是一种人神有别的精神寄托。在当代审美文化中,人体美越来越受人重视,化妆丰胸整容一系列新手法层出不穷,当红明星中的帅哥靓女整容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甚至有“超女”为了整容而命丧手术台的事实。[72]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走向追求感性快感,滋生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许多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之中陶醉已是不争的事实。年轻一代也在好莱坞电影、肥皂剧电视、感性化广告爵士乐、迪士高等的诱导下追逐时尚、崇拜明星、贪图享乐、游戏人生、享受身体。传媒泛娱乐化建构的传媒文化映照着现实与影像的吻合,在一种无意识互动或涵化推动下,相互认可着日常生活的审美标准。

在大众传媒领域,身体或者肉体,不再是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忌,成为审美领域和艺术领域的热门话题。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写真摄影、人体绘画、人体摄影、内衣广告、美女秀、T台秀、接吻秀、选美大赛、美女香车、性感明星、性感模特儿、床上戏、性表演、裸露视频、裸聊等,以前只能在隐蔽角落展示和表演的身体都暴露于大庭广众之前,成为人们欣赏的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73](www.xing528.com)

除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传媒娱乐化的建构等原因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责任感冷漠综合征”也造成从理性沉思到感性愉悦的审美趣味转向,使审美文化走向娱乐化、欲望化和享乐化。[74]欲望膨胀、一味享乐、追求感官刺激、满足于生理快感的审美倾向,娱乐或者说娱乐化就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最早明确将“享乐”看作审美目标的19世纪西方唯美主义者“王尔德们”强调在审美的享乐中体味并领悟纯粹的“美”与“艺术”:“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美而美”。但他们也没有想到,在当代娱乐化的审美活动中,无论是宗教的神圣目标、道德的善之目标、政治的功利目标还是唯美主义的美之目标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纯粹的观赏与享乐。泰戈尔说:“光通过肉眼,而不是同时通过心灵,就不能真正地看到美。”[75]

消费社会要求每个成员都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使当代审美文化带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成为一种适应商品社会而生、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以现代大众为消费对象的文化形态,包括流行歌曲、摇滚乐、卡拉OK、迪斯科、肥皂剧、武侠片警匪片、明星传记、言情小说、旅游读物、时装表演、西式快餐、电子游戏、婚纱摄影、文化衫等。[76]加上在当代社会里,人的生活世界被一分为二:工作与休闲。白天工作、晚上休闲,一段时期工作,一段时期休闲,工作与休闲的界限从来没有这样清楚过。“工作——休闲”或“紧张——放松”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基本轮回。充分的休闲不仅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方式,还是滋生当代娱乐工业的温床。休闲就是放松,放松就是别劳神费力,就是身心的轻松与快乐。基于这一原理,使各电视台的搞笑节目和搞笑主持人日益中心化,就连有某种严肃意图的联欢晚会也越来越搞笑了,搞笑逗乐、油滑痞气,结果是“感动也快,遗忘得也快”,成了当代审美文化伪悲剧性的显著症状。

传媒泛娱乐化的消费文化建构以身体为依托,以快感为诉求,诸如《超级女声》“芙蓉姐姐”《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网络裸聊”“网上恋爱”“网上结婚”“网上做爱”“成人影视”“美女视频”“性趣大观”“黄色短信”“明星风流韵事”等必须积极引导,使大众审美文化的感性化、身体化、娱乐化、快感话、庸俗化、狂欢化趋势转化为合理的感性审美、适度的身体审美、高尚的娱乐审美、雅俗共赏的审美、有节制的狂欢审美。如果报纸版面、电视荧屏、电脑图像都飘浮着刘德华范冰冰式的标准美男或美女的面孔,千人一面、千图一律的审美糖衣,不仅信息和思想丧失了多样性,大众的认知意识也会萎缩,审美意识慢慢板结,审美疲劳甚至审美厌倦无疑会紧随而至。

当今传媒文化所建构的审美化生活承诺给大众的欢乐神话与身体解放,却往往使大众陷入娱乐化透支后的身心疲乏和性感聚焦后的精神空幻,形象的欲望满足取代了文化的意义追索,消费时代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内蕴着莫大的吊诡。[77]传媒文化凭借外在形式的充分技术化效果而遮蔽文化内涵或者干脆取而代之,大众满足于对象外观的快适而无心在静观中体味对象的文化意蕴,心理化的审美活动往往变成一种感官化的直接操作。像波德里亚所说的那样:“正如狼孩因为跟狼生活在一起而变成了狼一样,我们自己也慢慢地变成了官能性的人了。”[7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