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媒泛娱乐化着重内容的“可消费性”,一是让公民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身体、性等方面的文字、图片、视频隐私大肆暴露,借以获得注意力资源;二是在当事者不知情或不愿意的情况下把明星家庭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照及各种“艳照”等在媒体上公开;三是有意被某些人利用成为发泄个人情绪、攻击他人、哗众取宠的工具;四是一些宣扬封建迷信和邪教教义、攻击污蔑党和政府及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在媒体上日益泛滥。
传媒公信力是一个多维度的变量概念,是在媒体和公众之间建构起来的大众媒介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125]表现为社会和公众对媒介机构积极性评价和赞誉的程度,是传播过程的产物,也是传播活动的结果。良好的公信力是媒体保持自身社会形象,求得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新闻真实是评价媒体公信力的首要标准。传媒泛娱乐化以“利”字当先,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戏剧化手法制造耸人听闻的虚假新闻和各种亦真亦假的明星绯闻,以获取所谓的“轰动效应”,断送了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真谛。既败坏了媒体工作者的形象,也损害了传媒自身的形象。
大众传媒属于公共领域,应当反映公共愿望、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传媒泛娱乐化着重内容的“可消费性”,一是让公民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身体、性等方面的文字、图片、视频隐私大肆暴露,借以获得注意力资源;二是在当事者不知情或不愿意的情况下把明星家庭住址、手机号码、身份证照及各种“艳照”等在媒体上公开;三是有意被某些人利用成为发泄个人情绪、攻击他人、哗众取宠的工具;四是一些宣扬封建迷信和邪教教义、攻击污蔑党和政府及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在媒体上日益泛滥。这些与公共利益无关或相悖的“可消费性”内容不断刺激和生产出更多的对这类信息的消费欲望,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这类信息的再生产。恶性循环冲淡了人们对关乎公共利益的信息的注意力,污染视听环境,媒介本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亦即本应具有的公共利益受到严重损害。(www.xing528.com)
载舟覆舟出于一手,媒体要提高自身的公信力,正人就应先正己。[1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