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绪转换和人际关系效用:泛娱乐化行为动因

心绪转换和人际关系效用:泛娱乐化行为动因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传媒泛娱乐化内容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利好选择。[93]人际关系效用是指媒体能够融洽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能动性”选择的活动。[95]由于泛娱乐化有缓释压力、转换心理情绪需求、融洽人际关系需求和休闲的功能,这也正是泛娱乐化媒体大受欢迎的真实动因。

心绪转换和人际关系效用:泛娱乐化行为动因

受众行为研究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92]受众对大众传媒产生何种“需求”,又选择何种媒体来得到“满足”呢?娱乐化的媒体具有心绪转换和人际关系效用的功能,能很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我国目前处在体制机制的转轨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在多种不定数的变革面前,社会成员有可能对现实无所适从,便产生诸多的紧张、失落和压抑等情绪,由于生存竞争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以至于从来没有过这样强烈地需要某种娱乐,需要某种宣泄情绪和缓释心理压力的通道。同其他娱乐相比,传媒泛娱乐化的娱乐搞笑、煽情刺激的节目形式无疑是最实惠的一种,它们提供娱乐新闻和其他轻松休闲的节目,用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营造出娱乐场,帮助了人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释放,缓解精神压力。于是,传媒泛娱乐化内容便成为受众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的利好选择。[93]

人际关系效用是指媒体能够融洽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娱乐内容相对而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同兴趣,媒体提供大家都感兴趣的信息内容,也就提供了具有共通意义空间的话题。同时,受众在出场的人物、主持人之间建立一种“拟态”人际关系,认为他们是“熟人”和“朋友”,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www.xing528.com)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能动性”选择的活动。同时,休闲学也认为:休闲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生存空间,人通过寻找快乐来寻找生命的意义。[94]根据早年电视栏目调查报告发现,大约只有1/3的人在专心看电视,而2/3的人是三心二意地看,看电视的动机为休闲的比例是46%,近半数的国人把看电视当作不花钱的休闲,其次才是了解信息。[95]由于泛娱乐化有缓释压力、转换心理情绪需求、融洽人际关系需求和休闲的功能,这也正是泛娱乐化媒体大受欢迎的真实动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