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是对日常生活的突破,可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和富于表现性的行动,一种制度化的创造特殊时空的手段,个体在其中可以体验到自己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分子。[33]日常生活的象征符号是丰富的:人们在自然界及所熟悉的文化中的所见所闻;各种媒介所公开传播的信息;庆典或礼仪中所包含着的私人与公众仪式等。象征性符号的能指是具体的,所指是不确定的,所谓境一而触境之人之心不一。媒介通过重复的传播行为对象征符号的具象呈现和意义生产,贯穿了人们的整个日常生活结构,起到唤醒集体记忆和建构和谐社会的作用。
传媒泛娱乐化用丰富的象征符号和手段营造了一系列的传媒幻想。故事化的文本叙述、角色塑造的符号象征、现场环境制造的后现代梦幻,嘻哈、调侃、恶搞、毒舌、hip-hop、说唱、歌舞、性别颠倒等边缘形式,展示的是迎合人们的原始欲望和本能需求,以青年亚文化的形态冲击着传统艺术的规范,挑战着“保守”的传统文化观念,异常新奇地在一个充满禁忌的舞台上挥洒着“千奇百怪”的新兴文化样式。象征符号的感觉极:百万富翁、炫闪明星、地域风情、理想生活等与象征符号的理念极:财富、成功、受人尊重、令人瞩目、自我价值的实现很虚幻地联系在一起,受到追星族及星迷们的趋之若鹜,震惊着他们的心灵,形塑着朦胧、虚无、不切实际的“理想”观念,在提炼、浓缩、表演、指涉、编码、解码等系列行为之中,把符号的象征意义进行边缘化解构,抽空符号象征意义的主体,从而无意识地宣传了与主流价值观念相左的意识形态。(www.xing528.com)
传媒泛娱乐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尤其是通过广播电视的直播或录播,形成一个新的神圣与世俗相区分的二元世界。荧屏内是一个精彩纷呈、光彩夺目、新人辈出、明星会集的神圣世界,这里填充着观众对成功、财富、权力、荣耀、美丽、魅力的憧憬和艳羡;荧屏外是一个日常的、琐碎的甚至繁杂和平淡的世俗世界,人们在这个世界里辛勤劳作,有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有的在机器轰鸣声中穿梭往来,有的在故纸堆里耕耘攀爬,有的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现实的残酷不能给予理想的生活,但荧屏内的神圣世界刺激世俗世界中人们的潜意识,使原始欲望和本能需求仿佛得到了“审美”的满足,反而会觉得真实的现实世界是虚假的、欺骗的和不完美的,荧屏世界是真实的、公平的、可信的、权威的。伪仪式的“审美”幻想就这样与“残酷”现实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对“象征性”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抽空与颠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