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张力比例及其影响

古琴张力比例及其影响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陈文〉有关琴弦直径的推算结果,琴弦张力的比例便可计算出来。但相比苏州“幼丝弦”,一二弦的张力便大得多。古代琴家和西方提琴家均选择较低张力的低音弦,应有其原因。实际张力和音高以上谈的是高弦与低弦张力的比例。际重量来计算,如我们要求粗丝弦七弦的张力与幼丝弦七弦张力相若,“粗丝弦”应可用Eb调。丝弦制造家可否考虑参照清朝以前的方法,一弦张力比七

古琴张力比例及其影响

古琴音色的好与坏,除了琴器本身的构造,琴弦的影响亦很重要,琴弦的制造亦曾是历代不少琴家关心的问题。查阜西先生在1957年出版的《传统的造弦法》里,便收辑了自宋朝清朝诸家造弦的心得,亦刊登了陈长林先生的论文〈古琴琴弦直径(密度)概算〉(以下简称〈陈文〉)[2]。陈先生的文章整理了前人的数据,对各传统丝弦制造法作了详尽的计算,为同好者提供了重要和方便的参考资料;他亦指出了清朝《琴苑心传全编》、《天闻阁琴谱》及《与古斋琴谱》的三种造弦法,按“三分损益”计算弦心纶数的不科学[3],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建议弦的直径比例,他计算理想直径的出发点是要求各弦张力完全相等。为三分损益律正调,他建议的直径比例是(表一):

丝弦的制造,曾在抗战期间终断,后来经过吴景略、庄剑丞、查阜西和方裕庭等前辈的一番努力,苏州继续生产丝弦[4]。但是,可能是原料及规格的问题,现时出产的普通苏州丝弦质素不太理想,因此现代琴家大多放弃丝弦,改用钢弦。不过,亦有部分琴人希望可以造出较好的丝弦,以维持传统的风格。沈兴顺先生便曾在苏州订造了一批粗丝弦;黄树志先生最近亦有意改良现有的丝弦,除了找寻更优质的蚕丝,也研究琴弦的制造方法[5]

近代丝弦的情况

根据〈陈文〉的资料,近代苏州丝弦的直径比例是(表二):

如设定弦的密度(d)是平均,每单位长度的质量(m)是弦半径(r)的函数:

m=dπr2

理论上[6],琴弦的张力(p)与弦的每单位长度的质量(m)、弦长(L)和弦的频率(f)的关系是:

苏州丝弦各弦张力的比例可以从其直径比例计算出来(以七弦的张力为一单位,三分损益律正调调弦,下同)(表三):

不过,更直接的方法是以弦的重量去作计算:

我的学生用电子磅替我量度了一套苏州丝弦的实际重量,结果如下(每一百厘米计,下同)(表四):

用以上数据,可计算出琴弦张力的比例如下(表五):

由此可见,不论用哪种方法计算,苏州丝弦的低音弦张力都比高音弦小得多,尤是一二弦特别小。

我亦用实际重量计算了沈兴顺先生订造的苏州“粗丝弦”的张力比例,结果如下(表六):

高低弦的张力虽然没有普通苏州丝弦(以下称之为“幼丝弦”,以资分别)相差那么大,但一二弦亦偏小。

查阜西先生亦曾记载方裕庭先生造丝弦的规格如下[7]

全弦长市尺7—5;缠弦缠到5市尺为止;第七弦重金秤4分;第六弦重金秤5分;第五弦重金秤6分;第四弦重金秤7.5分,心子5分;第三弦重金秤9分,心子6.5分;第二弦重金秤11分,心子8分;第一弦重金秤13分,心子9.5分。

用这资料计算出来的张力比例是(表七):

一二弦的张力也比高音弦小。

西洋乐器的参考

从资料所得[8],提琴的情况也是一样,现时提琴弦的标准张力是(用polyamide为弦心)(表八):

大提琴的一弦与三弦之音高和古琴一弦与七弦的标准音高一样,而大提琴一弦的张力是三弦的80%。

前人造弦的情况

前人造弦法,均是累积经验所得,很值得我们去参考。根据〈陈文〉有关琴弦直径的推算结果,琴弦张力的比例便可计算出来。清朝以前的大琴弦造法,有清楚记载其全部纶数的,有以下三种。其计算结果是:

琴书大全》转载“齐嵩论弦法”(表九):

北宋《琴书》造弦法(表十):

太古遗音》造弦法(表十一):

可见,不论用哪一家的方法,除了一弦及二弦的张力比高音弦较小,大部分弦的张力都很接近。似乎,古人亦知道及认同他们的低音弦张力比高音弦稍小,否则传统的上弦法不会把四条较粗的弦都捆在同一雁足,而把三条较幼的捆在另一雁足。但相比苏州“幼丝弦”,一二弦的张力便大得多。

清朝的三种造弦法,因缠弦弦心直径不合理,引致三四弦的直径比例和张力都突然增加,现根据〈陈文〉的资料,选《天闻阁》计算如下,以供参考(表十二):

理想的张力比例(www.xing528.com)

我认为,各弦的张力不应该相差太远,弹奏时才容易控制下指的力度;但各弦的实际张力和相对张力如何,应要看所得出的音色。换句话说,低音弦的张力相对高音弦应该是一样、较小,或较大,除了从理论看,更重要是看实际音色的结果。古代琴家和西方提琴家均选择较低张力的低音弦,应有其原因。低音弦张力较小,弦便不需太粗。我从有关提琴弦的参考书获悉[9],太粗的弦在物理学上的坏处是弦的硬度会较大,音色会较差;但张力较小的弦音色亦会较差,这是一个矛盾。去选择适当的张力和直径,便要平衡这两个因素。选择较低张力的低音弦,应是因为从累积经验所得,这样做整体音色会较好。

缠弦的帮助

缠弦亦可帮助粗弦硬度的问题[9]。缠弦的好处是,相比同一直径而没有缠纱的,弦的硬度会较小,弦心每单位面积的张力则较大,这样弦的音色会较好。很明显前人已掌握这道理,清朝以前的造弦法大都用四五六弦做一二三弦的弦心,或四五弦做二三弦的弦心。所以,造弦时不只要关注弦的直径,亦要关注缠纱的方法。

实际张力和音高

以上谈的是高弦与低弦张力的比例。根据〈陈文〉的资料,不同造弦法于同一弦的蚕丝纶数有相当差距。虽然,蚕丝本身的粗或幼是一个原因,但这更可能显示整套丝弦的粗幼有别。据吴景略先生记载,“回回堂”的丝弦也有“太古”、“中清”、“加重”之分[10],这应是配合不同琴器的共鸣和琴人的喜好,而用不同的张力和音高。

虽然粗弦和幼弦的实际张力和音高各有不同,但粗弦的音高亦不宜调得太低,因为不论弦的直径,同一音高的弦的弦心每单位面积(A)的张力均是相同[11],而弦心每单位面积的张力愈高,音色便愈好,据查阜西先生叙述,前辈琴家也是用七弦丝弦接近极限的张力去定出现代琴弦的标准音[12]。弦的张力太低亦会减弱音量,琴歌或琴箫合奏便成问题,更遑论琴阮合奏!

如果我们接受前辈琴家所定的标准,“幼丝弦”用F调为正调,根据弦的实

[9] 同上,页216。

[10] 同注4。

[11] 因为,故此 ,

[12] 查阜西〈古琴的常识和演奏〉,载黄旭东等编《查阜西琴学文萃》(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页547—563。际重量来计算,如我们要求粗丝弦七弦的张力与幼丝弦七弦张力相若,“粗丝弦”应可用Eb调。

一点愚见

我觉得,当我们未有其他研究资料之前,参考前人的经验是较可靠的方法。丝弦制造家可否考虑参照清朝以前的方法,一弦张力比七弦小20%至30%,二至六弦的张力则递增。标准的七弦的直径宜沿用现时苏州“幼丝弦”的尺度,让丝弦能调较至现代标准音高,但亦可造稍粗的另一款,去配合不同琴器的共鸣和琴人的喜好。

一个合理的标准弦方案是(表十三):

我建议三弦的张力比例稍高(0.95),是考虑改“慢三”调弦后的情况;建议五弦张力比例保持0.9,是考虑改“紧五”调弦后的情况。

造弦家如不想为这方案重新调节现行造弦的规格,可与〈表四〉及〈表六〉对照,用苏州“粗丝弦”的二至五弦为一至四弦,配上“幼丝弦”的五至七弦,便已很接近(表十三)的合理的方案。

结 论

我以上的意见只是纸上谈兵,务请各琴家和造弦家多加指正。但我希望这一点愚见能引起更多人参与讨论和研究,不只在造弦的规格,更要包括选丝、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好让我们造出更理想的琴弦,弹出更理想的琴音。

原文载《七弦琴音乐艺术》第八辑(2001):37—39。

后 记

补充计算

此文章发表时,对一些计算未有详细解释,现补充如下:

按三分损益律正调调弦,各弦的频率(f)比例是:

要计算各弦的张力(p)比例,

由于,故此,p=4mL2f2=4πr2L2f2

两条弦的张力(p)比例便是 ,或

各弦的张力(p)比例便可以按照各弦的频率(f)比例、半径(r)或重量(m),用以上公式计算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