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弦馆琴谱》(1614)是虞山派始创人严澂编订的琴谱。后世学者形容严澂的琴风为清微淡远,对清朝的琴学发展影响深远。要理解严澂的琴风,除了参考一些概括和抽象的美学描述、严澂的文学创作,以及其经历的政治和文化背境之外,直接研究《松弦馆琴谱》内的乐曲,可能得到更具启示的资料。
我完成了《松弦馆琴谱》〈汉宫秋〉的打谱,本文将探讨此曲的音律特色。
非一般的五声音阶
《松弦馆琴谱》的〈汉宫秋〉属羽调琴曲,以二弦为结束音。但其所用的音阶,并不如一般承传自清末的琴曲所用的“不含半音的五声音阶”(anhemitonic pentatonic scale) la,do,re,mi,sol,而是杂有“含半音的五声音阶”(hemitonic pentatonic scale),不少do和sol都是升高的。其旋律的特色是大三度(或接近大三度)与小二度(或接近小二度)音程的相继运用。
微分音(microtone)的运用
其升高了的do和sol,并不全是升半音的。在九徽和十徽之间的按音位,琴谱除了“九十”,还有“十上”。如一般打谱的处理,我把“九十”理解为九徽和十徽之间的半音。有关“十上”的理解,可以参考虞山派另一本重要的琴谱,《大还阁琴谱》(1673)。《大还阁琴谱》用徽分法记谱,《松弦馆琴谱》〈汉宫秋〉内的四弦“十上”位置在《大还阁琴谱》是九徽八,六弦“九十”位置在《大还阁琴谱》是九徽六。九徽八按音比十徽按音高39音分[96],是微分音,不属于五度律或纯律[97]。我认为,《松弦馆琴谱》的“九十”与“十上”应该理解为两个不同的音,“九十”是九徽和十徽之间的半音,“十上”是比十徽稍高的微分音,如以一弦为C,四弦“十上”可以记录为C↑,一弦“十上”可以记录为F↑。
音阶类似苦音
按以上理解,〈汉宫秋〉主要的音阶是(以一弦为C):
D、F↑/ F#、G、A、C↑/ C#
其升高了的do和sol似乎跟一般的中国音阶很不同。不过,这音阶其实与在广东和陕西常用的民间音阶“苦音”相若。
“苦音”为强调“变宫”和“清角”的徵调音阶[98],即合、乙、上、尺、凡。“苦音”所用的“变宫”和“清角”是游移的,前者常偏低,后者常偏高。
骤眼看来,这跟〈汉宫秋〉的音阶不同。但是,如果不按照羽调来理解,而把〈汉宫秋〉的G理解为工尺谱的“上”,音阶便亦是:
合、乙、上、尺、凡。
换句话说,〈汉宫秋〉的音阶与“苦音”其实相若,只是两者采用不同音名。
《松弦馆琴谱》之前的〈汉宫秋〉版本
〈汉宫秋〉使用微分音和类似“苦音”的音阶,并非由《松弦馆琴谱》开始。现存的多个〈汉宫秋〉版本之中[99],比《松弦馆琴谱》早而使用“十上”的版本,有《藏春坞琴谱》(1602)。《藏春坞琴谱》和《松弦馆琴谱》的〈汉宫秋〉版本轮廓接近但细节不相同,两者同样使用微分音和类似苦音的音阶。严澂有份参与编订《藏春坞琴谱》[100],他稍后在整理《松弦馆琴谱》〈汉宫秋〉时,理应有参考《藏春坞琴谱》版本。
徵调琴曲使用“苦音”
古琴曲运用苦音并非个别的情况。我在〈清朝琴曲的律制:五度律、纯律,还是民间音律?〉一文[101],指出清朝琴谱内一些徵调乐曲曾使用类似苦音的音阶。这些乐曲运用不属于五度律或纯律的“非常规”按音位置,而这些“非常规”按音在不同弦上发出一致的音高:(www.xing528.com)
F↑:一弦六弦9-8;五弦8-3;四弦7-5
Bb↑:三弦9-8;二弦七弦8-3;一弦7-5
《澄鉴堂琴谱》(1718)徵调〈宋玉悲秋〉是最明确地使用这些位置的乐曲之一。这些按音与其他常用的音构成以下的音阶:
G、Bb↑、C、D、F↑
而G是各乐段的结束音,是徵音。
译成民间工尺谱,就是苦音的音阶合、乙、上、尺、凡。
我在另一论文〈由“洞庭秋思”看民间乐制在琴曲的运用〉内[102],分析了具有“苦音”特性的琴曲〈洞庭秋思〉的二十个版本,探讨了琴曲使用“苦音”的历史、音律特性及其变迁。〈洞庭秋思〉在《徽言秘旨》的版本并未使用徽分,但使用“十上”,《澄鉴堂琴谱》〈洞庭秋思〉用六弦九徽八的位置在《徽言秘旨》是六弦“十上”,这类似《大还阁琴谱》〈汉宫秋〉四弦九徽八的位置在《松弦馆琴谱》是“十上”的情况,这加强了我把《松弦馆琴谱》〈汉宫秋〉“十上”理解为比十徽稍高的微分音的论据。
〈汉宫秋〉运用苦音的意义
我在〈清朝琴曲的律制:五度律、纯律,还是民间音律?〉一文,讨论了琴曲使用苦音所带出的意义,显示了清代琴人在音律运用的多姿采,也挑战了雅俗分野的概念。我亦在〈明清琴曲与日本琉球音阶和都节音阶:实证与猜想〉一文[103],讨论了古琴曲与日本音阶的关系。
《松弦馆琴谱》〈汉宫秋〉运用苦音,可以在以上述基础上,带出以下两猜想:
1. 苦音在中国古代音乐的运用是普遍和多元的:
类似苦音的音阶不单只在徵调琴曲出现,羽调琴曲也有类似的情况。历代琴谱把琴曲分为宫商角徵羽等等不同的调,除了表示其调弦或结束音不同,也可能表达了不同风格的分类,甚至是由于乐曲来自不同乐种。〈汉宫秋〉运用苦音,会否显示苦音在中国古代音乐的运用是普遍和多元的,以至不只单一乐种有其特征?
2. 苦音有悠久的历史背境:
苦音属民间音律,虞山派则崇尚古与雅,〈汉宫秋〉的题材更是汉朝宫廷。《松弦馆琴谱》〈汉宫秋〉运用苦音,会否显示苦音有悠久历史背境,代表了古乐,所以严澂接受其运用?
严澂编订《松弦馆琴谱》〈汉宫秋〉时,理应有参考同样使用苦音和微分音的《藏春坞琴谱》版本。《藏春坞琴谱》的编者之中有两位是宫廷太监[104],是版本的来源会否是宫廷珍藏的旧谱,有悠久历史背境?
以上猜想很值得继续探讨。
原文载《南风琴刊》第六期(2011):67—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