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朝琴谱所记徽位的简略记谱考证

明朝琴谱所记徽位的简略记谱考证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更有可能的是,单一徽位的按音并非准确之记谱,而是一如徽位间之按音,亦是简略的记谱法,音位是可以因应音律而略作调整,按在徽位微上或微下。结论之意义如果明朝琴谱的按音徽位是用简略记谱法,其调弦法所记载之单一徽位的按音亦很可能是一样。另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如果按音徽位是用简略记谱法,打谱时按音之音高便可以较弹性处理。

明朝琴谱所记徽位的简略记谱考证

古琴减字谱,不是直接记录乐音的音高,而是记录指法。在近代的琴谱,左手按音的位置都用“徽分”准确地记录。例如,用三分损益律(或称四度五度相生律)正调调弦时[1],在四弦弹奏宫音,应按在该弦9/16的位置;减字谱将之记录为七徽六,即在七徽与八徽间,由右至左,细分为十分之六的位置,非常准确[2]。但这祇是近三百多年的方法,《大还阁琴谱》(1673)之前的记谱法[3],还未有用徽分;徽位间之按音写法,是“简略”的记谱法,例如用“八九”代表八徽九徽之间的音,“七八”代表七徽八徽之间的音,“六下”代表六徽往左少许的音等等,而没有准确表达其徽分位。现代琴家打谱时,都是根据其所理解之乐曲音律和音阶特性而决定用那个徽分位,例如,若用三分损益律五声音阶,正调五弦“八九”用八徽半,“七八”用七徽六,“六下”用六徽二等。只写单一徽位的按音,例如十一徽、十徽、九徽、八徽等,究竟是否准确之记谱法,应该准确地按正徽位?还也是简略的记谱法,音位可以因应音律而略作调整,按在徽位微上或微下?《西麓堂琴统》(1525)于“调弦法”一章曾说[4]:“此弦按十一徽调之不应,盖在第三弦十一徽微上而应也,谱中欲写十一徽微上,字恐太繁,故于此重辨,使学者知之。”这说明此“调弦法”所述的“按十一徽”是“简略”的记谱,但这是否此“调弦法”独特的做法、还是明朝琴谱普遍的做法?这是本文预备探讨的问题。

三分损益律调弦

明朝琴曲用的是纯律或是三分损益律调弦,不同学者有不同观点[5]。如用三分损益律,正调调弦时,空弦振动波长的比例是[6]

弹奏三弦十一徽(弦长五分四)、和一弦或六弦八徽(弦长五分三)的音时,如果准确地按正徽位,得出是纯律之角音,比三分损益律之角音稍低;三弦八徽则得出纯律之羽音,比三分损益律之羽音稍低。要按在徽位微上(三弦十徽八、一弦七徽九、六弦七徽九和三弦七徽九),才符合三分损益律之角音和羽音。换句话说,如用三分损益律,谱写三弦十一徽、一弦八徽、六弦八徽或三弦八徽的音,并非准确之记谱。

纯律调弦

用纯律正调调弦时,据陈应时的意见[7],二五七弦是纯律音,空弦振动波长的比例是:

如是,三弦十一徽、一弦八徽、六弦八徽和三弦八徽的音,均符合纯律音阶。但只写单一徽位的按音,是否准确记谱的问题,还要仔细分析其他的按音位。

十三徽按音,是弦长的八分七,并不符合纯律或三分损益律音阶的比例。不过,《大还阁琴谱》以来,用徽分记谱法后,如用三分损益律正调调弦,在二弦弹奏宫音,应按在该弦27/32的位置,即十二徽二五,但琴谱通常只简写为十二徽;比空弦高一个大二度的十三徽外按音,亦只简写为“徽外”。故此,十三徵按音不是准确之记谱,并不排除其他的徽位音是准确的。要下结论,必需看其他的徽位。

首先,四弦九徽(弦长三分二)按音的振动波长,相比三弦空弦是8/9×2/3=16/27,属三分损益律,音比纯律的羽稍高,要按在弦长27/40处,即九徽一,才符合以上的纯律音阶。此外,二弦十徽(弦长四分三)按音的振动波长,相比三弦空弦是6/5×3/4=9/10,音比商稍低,七弦十徽的音也比商稍低,俱要按在弦长20/27处,即九徽九,才符合以上的纯律音阶。故此,以此律制,四弦九徽、二弦十徽和七弦十徽均非准确之记谱。

如果弦音的关系并不如上,而是如陈应时描述的“纯律不纯”之一种情况[8],即二弦属纯律,七弦属三分损益律,七弦振动波长相比三弦空弦的的比例是16/27,这样,七弦十徽的音高虽解决了(16/27×3/4=4/9),但七弦散声不合纯律,如乐曲没有避用此散声,或有使用其八度音,包括七弦七徽按音,或一徽、四徽、七徽、十徽或十三徽之泛音,便成混合律;此外,七弦九徽(弦长三分二)按音的振动波长,相比三弦空弦是16/27×2/3=32/81,属三分损益律,音比纯律的角稍高,二徽、五徽、九徽和十二徽的泛音也属三分损益律,比纯律的角稍高,一并使用时亦成混合律。同样,另一种”纯律不纯”之情况[9],即七弦属纯律,二弦属三分损益律,二弦振动波长的的比例为32/27,亦引起类似的问题。

按音徽位是用简略记谱法

故此,于正调琴曲,如果:

1. 只写单一徽位的按音是准确之记谱;

2. 而以上讨论的按音:

i. 三弦十一徽、一弦八徽、六弦八徽或三弦八徽

ii. 四弦九徽、二弦十徽或七弦十徽

又在同一琴曲内出现;

3. 而用二弦十徽或七弦十徽之同时,乐曲另有用同一条弦的散声或其八度音,或有用其九徽按音,或有用其二徽、五徽、九徽或十二徽泛音;

弹奏时不论用三分损益律或上列之纯律调弦,均会出现混合律。

但在琴曲中,以上好些音会与同度或八度音连接出现,包括按音跟空弦,以及不同弦的泛音;二弦和七弦散声亦会连接出现。明朝琴谱《神奇秘谱》中的例子有[10]

1. 中卷宫调〈梅花三弄〉:(www.xing528.com)

第一段:二弦散声和七弦散声

第二段:三弦十一徽按音和五弦散声

第二段:三弦八徽按音和七弦散声

第九段:五弦散声和七弦九徽按音

第九段:七弦散声和四弦九徽按音

第十段:四弦散声和七弦十徽按音

2. 中卷商调〈隐德〉:

第一段:二弦十徽按音和四弦散声

第一段:四弦九徽按音和二弦散声

第二段:一弦八徽按音和五弦散声

第三段:二弦散声和五弦十徽按音

第三段:四弦九徽按音和七弦散声

如果在这些情况用混合律,两个相连的同度或八度音音高相差少许,效果会不好[11]

所以,更有可能的是,单一徽位的按音并非准确之记谱,而是一如徽位间之按音,亦是简略的记谱法,音位是可以因应音律而略作调整,按在徽位微上或微下。

结论之意义

如果明朝琴谱的按音徽位是用简略记谱法,其调弦法所记载之单一徽位的按音亦很可能是一样。因此,两者均不可以用作证据,去论说明朝琴曲是用纯律或三分损益律之问题。这问题从相连的同度或八度泛音处着手研究,意义可能更大。

按音徽位用简略记谱法去理解,亦可为明代调弦法“纯律不纯”的问题[12],提供多一个解决的方法。

另外更重要的意义是,如果按音徽位是用简略记谱法,打谱时按音之音高便可以较弹性处理。唐代音乐溶汇多个民族的乐种[13],多姿多彩,明朝琴谱承继了唐宋的遗产,用多样化的音律和音阶不足为奇,《神奇秘谱》之乐曲,例如〈广陵散〉,便用了很多的变音[14]。我认为,弹奏明朝琴曲的变音,按音之音高可以较弹性处理,不一定要拘泥于纯律或三分损益律,在适当之地方,试用民间音阶或西域音阶,得出的结果,可能更多韵味,更能开拓广阔之音乐境界。

原文载《中国音乐学》,2002 年,第3 期:56—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