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犹如一个摇篮,哺育着三秦儿女。
很久以前,秦人的祖先来到了陕西中部这块一马平川的土地上,建立起秦国。后来人们就把这里称为“秦川”。秦川东部连接着潼关,西部的终点是宝鸡,北部与陕北高原接壤,南部是秦岭。这里南北宽度不一,
中东部最宽,两侧逐渐收缩。整片地区就像一轮弯弯的明月,俯卧在中华大地的中央。
▼鸟瞰关中盆地
秦川地区东西跨度约360千米,有着雄厚的农业实力,奠定了秦国的发展基础,“八百里秦川”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秦川地区也被称为“关中盆地”。在很久以前,地壳经过剧烈运动,使陕西南部的地层迅速隆起,形成了阻隔一方的秦岭。与此同时,秦岭以北的地区逐渐塌陷,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形成了大片的盆地。
关中盆地处于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农业种植。
我们知道,耕地在古时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关中盆地耕地资源丰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控制这片土地。
统治者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在秦川的周围建造了四个关口,分别是函谷关、大散关、武关以及萧关,它们拱卫着秦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关中”一词由此而来。
地理链接
秦岭
分为狭义秦岭和广义秦岭。狭义秦岭是指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秦岭是指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理上非常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让众多的统治者都将关中地区作为建都的首选。在冷兵器时代,只要派兵把守秦川周围的四个关口,敌人就很难进入关中地区。
为什么关中地区的土壤那么肥沃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渭河。
渭河的源头在甘肃省渭源县,它流经甘肃、宁夏和陕西,在潼关汇入黄河。
地理链接
郑国渠(www.xing528.com)
关中盆地上的大型水利工程,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多里。
在关中盆地内,渭河被夹在陕北高原和秦岭山脉之间。河流从南北两侧的大山中间冲出,浩浩荡荡地进入关中盆地。
千百年来,渭河灌溉整个关中盆地,并将上游沉积的泥沙慢慢地带到这里。就这样,渭河周围的土地不仅土质疏松,而且富含养料,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
加之,渭河两岸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因此形成了上百万亩的农田。
所以,关中盆地也被后人称为“渭河平原”,渭河则被看作是陕西的“母亲河”。
▼一马平川的渭河湿地及远处的城市轮廓
你知道吗?关中盆地还有一个称呼——“天府之国”。
咦?“天府之国”难道不是指四川吗?
▲陕西特色美食泡馍、羊肉汤、擀面皮、小菜等
地理链接
天府之国
出自《战国策·秦策》,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史记·留侯世家》也有关于天府之国的记载,主要指关中平原。
其实,这个词语最早源于《战国策》,指的就是如今的关中盆地。
为了使渭河发挥更大的作用,当时的人们在关中盆地修建了水利工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郑国渠、漕渠等,它们既能起到灌溉耕地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水运航道。
就这样,关中盆地成了中国较早发展水利事业的地区之一,农业也处于领先地位。如今的关中盆地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随着小麦在关中盆地的广泛种植,勤劳的关中人民将小麦磨成面粉,并将这种食材的吃法研究得很透彻。秦汉时期,人们学会用面粉制作成独特的食物——饼,其中就有我们现在常吃的烧饼、汤饼、蒸饼等。
此外,人们也会制作面条。你看,现在陕西地区有很多知名的面食,如油泼面、裤带面以及臊子面等。陕西人因地制宜,发展出独特的面食文化,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