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种故里汶溪村四明古刹放生园净圆禅寺

文种故里汶溪村四明古刹放生园净圆禅寺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净圆禅寺地处镇海区汶溪乡的神钟山南麓。汶溪,原名文溪,据清雍正《慈溪县志·舆地卷》记载:“文溪,文种故里,因以名溪。”汶溪,相传是越国大夫文种的故里,在汶溪东街的一座石板桥上,还刻有“文种故里”四字。由于放生园开支日增,僧人们就在放生园附近盖起了五间平屋,对外接做佛事以弥补经费不足,并题名为“净圆寺”。经20多年不懈努力,净圆禅寺已初具规模,成为镇海较大的寺院之一。

文种故里汶溪村四明古刹放生园净圆禅寺

净圆禅寺地处镇海区汶溪乡的神钟山南麓。神钟山原名石硼山。传说山上时有钟声传出,犹如神钟,故改名为神钟山。

汶溪,原名文溪,据清雍正《慈溪县志·舆地卷》记载:“文溪,文种故里,因以名溪。”汶溪,相传是越国大夫文种的故里,在汶溪东街的一座石板桥上,还刻有“文种故里”四字。据传,这里原来有一个溪隐庵,庵内奉越国大夫文种的木主,里人称为老庵。成化《宇波府志》我,溪隐庵由僧人如良始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清光绪七年(1881)僧人净果重修,改溪隐庵为西方寺。民国18年(1929)西方寺住持定常法师以佛门修行放生、普度众生为目的,在神钟山麓建起了放生园,园内放养着各地善男信女送来的牛、羊、猪和其他家畜家禽。有一首诗形象地道出了放生园当时的情景:“景号放生依翠微,牛羊茁壮白鹅肥。欣看白鸽饶生趣,屋上翩翩结队飞。”由于放生园开支日增,僧人们就在放生园附近盖起了五间平屋,对外接做佛事以弥补经费不足,并题名为“净圆寺”。

民国24年(1935),寺院开办“净圆义务小学”,贫困儿童免费入学。接着,寺院又在汶溪街开设施诊所,为贫苦者免费诊病。民国31年(1942),又办“吾幼院”,先后在上海、宁波等地收养无家可归的难童40余人,分男女两班进行教育,不少难童长大后加入了革命队伍。由于净圆寺地处镇海、慈溪、余姚三地交界,抗日战争期间,该寺成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的一个落脚点,常有伤员在寺内疗伤,我党地下工作者也常借住寺内,开展革命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净圆寺殿堂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1990年,常志和尚重建净圆禅寺,陆续修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内坛净土堂、三圣堂,并修复了寺前的六和亭,寺院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500多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300多平方米。经20多年不懈努力,净圆禅寺已初具规模,成为镇海较大的寺院之一。

金钱松

大殿

七塔

文溪山访文种大夫故里

清·费志刚

名山梵宇郁林隈,溪山萦纡后径回。

千载忠魂犹未泯,白云西向越王台。

过文溪怀文大夫(www.xing528.com)

清·冯汝霆

一曲文溪水,传言越相居。

山川余霸气,里宅但荒墟。

祖道辞犹在,湛身恨孰如。

何须辩邹郢,过此重欷獻。

释迦金口亲宣,语十方迷子,愿愿在信,直往安养证妙道;

弥陀垂手立待,欲大地众生,心心念佛,早归极乐免轮回。

地址:镇海区九龙湖镇汶溪村

邮编:315200

电话:0574-86520507

交通:宁波市区江北玛瑙路370路公交或汽车东站588路公交车到骆驼,再转乘骆驼到汶溪村的中巴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