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和金,1961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先后在四川省计委、重庆市计委工作。1990年调国家计委工作,先后任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司长,现任国家计委副秘书长。
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官员,白和金的视野相当广阔、思路非常清晰。在他简朴的办公室里,一见面他便提出:成为直辖市后的重庆,应该在体制的创新上多作努力,而不应在要放权让利的政策上花太多的功夫。
没等我们提问,白和金便很有条理地分析起重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重庆发展思路的建议。
他认为,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使新的重庆市呈现出“东北现象(国有企业困难较多)和西部现象(农村贫困人口较多)重叠”的困难,重庆经济中比较薄弱的是“老乡(乡镇企业)、老外(三资企业)”这两方面。而重庆所面临的大形势至少可以归纳为两个基本点。一是改革开放已超越减免税收、多给投资项目的放权让利阶段,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二是改革成果的积累,已使国家计划中的指令性计划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投资、信贷等集中度大大下降。因此,向中央要放权让利的政策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反,“重庆要政策的着眼点应该放在有利于机制、体制创新上面”。说到这里,白和金话锋一转,分析起重庆体制创新的有利条件来。
重庆曾经是一个开放度比较高的城市,是最早开埠的内陆城市之一,历史上与上海联系多,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这样的历史积淀铸就了重庆人能吃苦、敢开拓的精神。有这样的基础,再加上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重庆直辖市的地位,那么,重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改革,在体制创新和地域上就有了更大的空间与自由度。重庆独有的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还可能使在重庆进行的改革试点具有更广泛的区域适应性。(www.xing528.com)
我们请白副秘书长把他的看法具体化一些,他就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尝试建立打破条块分割、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比如,规范全国估计占GDP20%左右的预算外收入,完善地方税种。还有成立类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桥梁)管理控股公司,通过股票上市来筹集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句话,作为直辖市,要政策应该是要创造新体制的政策。
这时,有人来请白副秘书长开会。于是,他把自己的思路归纳起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希望重庆成为中心城市,从根本上讲希望它首先成为市场中心。目前,重庆面临的困难如此之多,首先应转变观念,只有观念到位,才可能在体制上有所突破,而体制上的创新突破才可能解决大城市带动大农村,解决百万移民和振兴国有企业,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格局,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作出符合重庆地位的贡献。”
(《重庆日报》记者 杨 勇 任美荣)
【注释】
[1]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1997年3月3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