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浪潮把重庆推向了潮头。要完成重庆肩负的历史重任,真正发挥其区位优势、“龙头”作用、“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只有加快发展。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直辖市的设立给重庆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重庆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从总体上讲已经具备。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了重庆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中西部发展步伐、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峡工程和库区开发为重庆提供了发展的条件。
在这种新的形势和重大任务面前,重庆不能坐失良机,不能等待,要勇立潮头,大胆弄潮。我们必须振奋起来,必须大胆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为动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和大胆的改革开放来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1979年,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来,重庆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从1984年至1995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6%,军转民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这无疑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有了在全国摆得上位置的汽车、摩托车支柱产业,有了全国化工行业的排头兵油漆和钛白粉,还冒出了轻工行业的“五朵金花”。这些行业和产品的崛起都是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标志。
但是,我们在发展,全国都在发展。尽管有年均10.6%的增长率,相对于其他城市,重庆的发展速度在一段时间内仍显得慢了。比较一下就能看出差距。1984年,重庆在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经济水平排名第二,1995年降到第六位;1996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7%,仅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一个百分点。发展慢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力度不够。
我们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决策使广大中西部地区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正在迎头赶上。去年中部乡镇企业增长18.7%,西部乡镇企业增长30.1%,分别超过东部乡企增长速度5.1个百分点和16.5个百分点。安徽省到去年已连续5年经济增长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成为有名的轻工大省。湖北省1994年以前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个左右百分点,1995年超过全国平均增幅,1996年增长13.2%,超过全国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幅度,1996年也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我们别无选择,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要发挥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必须加快发展速度,千方百计走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前列。
“弄潮儿向潮头立。”只有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不符合重庆实际情况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才有加大改革开放的决心,才有大胆试、大胆闯的勇气。只有清楚地认识重庆在加快中西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认识重庆在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库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认识时代赋予重庆的历史重任,才能激发起我们大胆改革,敢试、敢闯、敢干的豪情,走出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的路子。
1992年,邓小平告诫我们“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一些城市抓住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机遇,发展起来了。比如张家港就创造了经济奇迹。1992年到1994年,张家港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年均增长68.3%,张家港建立保税区,一个月拿出方案,一个半月拆迁1300户农民住房,20个昼夜完成8公里的铁丝网隔离带,90天建成8000平方米的港务局大楼,160天建成长江流域最大的万吨级码头。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建设速度,没有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没有真抓实干的吃苦精神是难以想象的。
改革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重庆农村人口2400多万,贫困人口300多万。设立重庆直辖市就是要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加快移民开发和脱贫致富步伐的新路子,找不到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也找不到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这本身就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锐意改革的决心。作为重庆人,如果没有以改革求发展的意识,没有以大开放促大开发的胸怀,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怎么能完成这史无前例的事业?(www.xing528.com)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任务十分艰巨。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单靠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抓住大好时机,深化改革,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重庆人均耕地仅有0.8亩,只有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的道路,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与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农结合起来才能有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了,才能加快区市县经济的发展。重庆现有43个区市县,区市县经济在全市的地位非常重要,其经济总量和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有了区市县经济的壮大,才有城乡共发展、共繁荣、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
大规模移民是一道难题,用改革的眼光来看,又是区域经济及社会功能重组和再造的机会。在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带动下,结合库区企业的搬迁、调整、改造,引进全国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加以嫁接,把库区建成名牌产品经济带是完全可能的。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要壮大和发展城市经济,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改革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各种困难已经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对这些矛盾和困难不能回避,不能等待,只能用深化改革来解决。重庆的最大优势是工业,有庞大的资产存量。在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国有经济重新配置等方面我们应当大有作为。我们要有当试验田的勇气,冲破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冲破国有资产比重越高越好的误区,不搞姓“资”姓“社”的争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在兼并、联合、收购、产权划转、嫁接改造、破产以及减人增效,职工再就业等多种改革实验中闯出新路子。我们有7600多家工业企业,在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要力争在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主要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有汽车摩托车、化工、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有机电设备、电子信息、食品、建材、玻陶和日用化工等具有潜在优势的行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办法来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大有用武之地,大有作为。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三峡工程和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使库区和中西部成为国际国内资本关注的热点,给重庆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用武之地。只要我们有改革的胆识,有开放的胸怀,学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经济资源,重组生产要素,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合作和竞争,鼓实劲、出实招、干实事,重庆的经济大发展指日可待,重庆将以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形象,无比自豪地屹立于祖国的长江上游。
【注释】
[1]本文原载于《重庆日报》,1997年3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