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繁露》:威德与和平产生的力量

《春秋繁露》:威德与和平产生的力量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可以见德生于和,威生于平也。又可以发现恩德从温和产生,威严从平正产生。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杀生之势,以变化1民。冬夏者,威德之合也;寒暑者,喜怒之偶2也。喜怒之发,威德之处,无不皆中,其应可以参寒暑冬夏之不失其时已7。译文做君主的,身处最高的德位,持有生杀大权,以教化百姓。喜悦与忿怒相当于暑热和寒冷,威严和恩德相当于冬天和夏天。

《春秋繁露》:威德与和平产生的力量

导读

本篇将君主的赏罚恩威天道阴阳二气、四时寒暑相匹配,以“圣人配天”,即圣王之道应与天道相匹配为标准,要求君主调整心态治理政务,务必以温和、平正的心态来发布恩威赏罚,尽量去除自己的好恶私意,而以公心来评判政务。否则赏罚不当或者失时,即相当于天道四时失序,引起自然界紊乱。以赏罚比配阴阳四时的思想,源于黄老学派,董仲舒采纳了黄老成说,又将之与《春秋》“采善不遗小,掇恶不遗大”的明辨是非的说法糅合,扩充了春秋学的解释维度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1有相受2之意,有为政之理,不可不审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平也;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后发德,必先平然后发威。此可以见不和不可以发庆赏之德,不平不可以发刑罚之威。又可以见德生于和,威生于平也。不和无德,不平无威,天之道也,达者3以此见之矣。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4,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谓之圣人。

注释

1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天有温和、恩德、平正、威严等特征。2受:通“授”,给予。3达者:此指眼光通达的人、明晓事理的人。4求其政:当作“求其正”。正,正当、真正。

译文

天有温和、恩德、平正、威严等特征,有相互给予的意向,有管理政治的原则,不可以不考察清楚。春季,是天的温和;夏季,是天的恩德;秋季,是天的平正;冬季,是天的威严。天道的次序,一定是先温和然后才布施恩德,一定是先平正然后散发出威严。由此可以看出不温和就不能布施奖赏的恩德,不平正就不能表现出刑罚的威严。又可以发现恩德从温和产生,威严从平正产生。不温和便没有恩德,不平正就没有威严,这是上天的法则,通晓事理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了。我虽然有愉快而喜悦的对象,一定先要使内心温和来寻求适当的态度,然后发布赏赐来建立恩德。虽然有忿恨而讨厌的对象,一定先要使内心平正来寻求公正的态度,然后发布刑罚来确立自己的威严。能够经常做到这样的人,叫作具有天德;能够实行天德的人,就叫作圣人。(www.xing528.com)

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杀生之势,以变化1民。民之从主也,如草木之应四时也。喜怒当寒暑,威德当冬夏。冬夏者,威德之合也;寒暑者,喜怒之偶2也。喜怒之有时而当发3,寒暑亦有时而当出,其理一也。当喜而不喜,犹当暑而不暑;当怒而不怒,犹当寒而不寒也;当德而不德,犹当夏而不夏也;当威而不威,犹当冬而不冬也。喜怒威德之不可以不直处4而发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不当其时而出也,故谨善恶之端。何以效其然也?《春秋》采善不遗小,掇5恶不遗大,讳而不隐,罪而不忽,□□6以是非,正理以褒贬。喜怒之发,威德之处,无不皆中,其应可以参寒暑冬夏之不失其时已7。故曰圣人配天。

注释

1变化:指教化。2偶:相偶,成对。3当发:适时发出。当,适逢。4直处:正当其处,即恰到好处。直,通“值”,正当、合适。5掇:拾掇,搜集。6□□:脱字,当作“明察”。7不失其时已:应作“不失其时而已”,“而”字夺。

译文

做君主的,身处最高的德位,持有生杀大权,以教化百姓。百姓跟从君主,就如同草木与四季相顺应。喜悦与忿怒相当于暑热和寒冷,威严和恩德相当于冬天和夏天。冬天、夏天跟威严、恩德相合;寒冷、暑热跟忿怒、喜悦对偶。喜怒的发出有适当的时间,寒冷、暑热也有适当的时间发出,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应当喜悦却不喜悦,如同应当暑热却不暑热;应当发怒却不发怒,如同应当寒冷却不寒冷;应当施恩德却不施恩德,如同正值夏季却没有夏季的温度;应当有威严却不发威严,如同正值冬季却没有冬季的温度。喜怒威德不能不合适地发出,如同寒暑冬夏不可以不正当其时而发出。所以要谨慎地对待善恶的开端。怎么证明是这样呢?《春秋》择取善事不遗漏小处,择取恶事不遗漏大处,避讳却不隐瞒,断罪却不疏忽,(仔细辨析)来判断是非,按照正理来进行褒贬。喜悦、忿怒的发出,威严、恩德的处理,没有不合适的,举措的相应可以与天道的寒暑冬夏从不错过季节相参验。所以说圣人是与天道相匹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