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是通过监控系统的局域网通信,将微机保护、微机自动装置、微机远动装置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状态量、脉冲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及功能的重新组合,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变电站实现综合性的监视和调度。因此,综合自动化的核心是自动监控系统,而综合自动化的纽带是监控系统的局域通信网络,它把微机保护、微机自动装置、微机远动功能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远方数据功能的自动监控系统。
(1)功能实现综合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在微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变电站内除一次设备和交、直流电源以外的全部二次设备。微机监控系统综合了变电站的仪表屏、操作屏、模拟屏、变送器屏、中央信号系统等功能、远动的RTU功能及电压和无功补偿自动调节功能。
微机保护(和监控系统一起)综合了事件记录、故障录波、故障测距、小电流接地选线、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自动重合闸等自动装置功能,设有较完善的自诊断功能。
(2)系统构成模块化。保护、控制、测量装置的数字化门采用微机实现,并具有数字化通信能力,利于把各功能模块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起来,便于接口功能模块的扩充及信息的共享。另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方便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块的组态,以适应工程的集中式、分布分散式和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组屏等方式。
(3)结构分布、分层、分散化。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微机保护、数据采集和控制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子系统都是按分布式结构设计的,每个子系统可能有多个CPU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由庞大的CPU群构成一个完整的、高度协调的有机综合(集成)系统。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强大功能,要求综合系统往往有几十个甚至更多的CPU同时高效并列运行才能实现。另外,按照变电站物理位置和各子系统功能分工的不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又按分层原则来组成。按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典型的分层原则是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间隔层与设备层。
随着技术的发展,自动化装置逐步按照一次设备的位置实行就地分散安装,由此可构成分散(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系统。(www.xing528.com)
(4)操作监视可视化、直观化。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不论是有人值守还是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维护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在主控站或调度室内,面对彩色屏幕显示器,对变电站的设备和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的监视与操作。通过计算机上的CRT显示器,全方位地监视变电站的实时运行情况并对各开关设备进行操作控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CRT屏幕闪烁的画面、文字提示或语言报警自动实现信号报警,运行维护人员可迅速收到并及时处理。
(5)通信局域网络化、光缆化。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普遍应用。因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满足实时性要求,组态更灵活,易于扩展,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大大简化了常规变电站中繁杂量大的电缆,方便施工。
(6)运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不仅表现在常规的自动化功能上,如自动报警、自动报表、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小电流接地选线、事故判别与处理等方面,还表现在能够在线自诊断,并不断将诊断结果送往远方的主控端。这是区别于常规二次系统的重要特征。简而言之,常规二次系统只能监测一次设备,而本身的故障必须靠维护人员去检查、发现。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监测一次设备,还可实时检测,进行自诊断、自恢复,充分体现其智能性。
运行管理智能化极大地简化了变电站二次系统,取消了常规二次设备,功能庞大,信息齐全,可以灵活地按功能或间隔形成集中组屏或分散(层)安装的不同的系统组态。进一步说,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的缺陷。
(7)数字化与无纸化。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后,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技术手段与管理方式,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少,效率也随之提高。变电站的数据信息不仅能直观明了地显示在屏幕上,而且可以让运行维护人员自定义处理。原来的人工抄表记录则完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报表所代替。变电站内、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传输,实现无纸化管理。这不仅减轻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劳动量,而且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和管理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