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号把位的位置也是音准的一个重要因素,把位偏移就会导致基础音音高改变,基础音的音高发生改变就导致纵向所有倍音(也有称泛音)的音高随之发生改变。那么,长号的七个基本把位,在伸缩管上如何划分,它的准确位置又在哪里?本节将通过三个方面来解答。
1.长号各基本把位的大概位置
长号通常是以第一把位为基准,利用倍音中的相同音,找出七个基本把位的大概位置。再由演奏者的听觉来调整确定。也可以利用校音器找出其他六个基本把位的基础音(或基础音上方的八度音)来确定位置。
步骤:①第一把位的F音——第六把位的F音;②第六把位的A音——第二把位的A音;③第二把位的E音——第七把位的E音;④第七把位的#G——第三把位的bA(#G=bA);⑤第一把位的D音——第四把位的D音;⑥第一把位的bB bA——第五把位的bB。(顺序为:一、六、二、七、三、四、五)。
根据铜管乐器的声学原理,乐器的音高取决于管长。如:
f——管发声的频率;v——声速;L——管长
注:介质中的传声速度:真空0m/s(也就是不能传播);空气(15<℃)340m/s空气(25℃)346m/s铜(棒)3750m/s。
同时还要考虑到“管长校正”(即管口校正),铜管乐器的管长校正还与喇叭口形状有关。如:
Le——有效管长;L-管长;1——吹口伸出乐器管的长度;D0——喇叭口外径;D1——距喇叭口1/2D0处的管的直径。(引自《音乐声学·音响·乐器·计算机》龚镇雄著)
2.长号各把位间距的理论计算
长号的把位之间的距离不是均等的,而是逐渐加大的。伸缩管比活塞联用更科学(活塞联用的管长是固定搭配),更准确灵活,对音高要求的适应性更强。
但是,基本把位只有七个,再继续伸长滑管可以增加基本把位,但演奏者的手不可能再伸长,而且不够灵活了。所以,要再产生五个基本把位,只有采用四度活塞(利用副管加大气柱体积)变化把位(在原来相对固定的7个基本把位上调整)来实现。
采用增加四度活塞和五度活塞与伸缩管联用的办法,可以达到提高音准、扩大音域和演奏技巧的目的。用微调伸缩管(把位)来调整音高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有效的方法。
3.加F键各把位间距离的理论计算(www.xing528.com)
通常讲的F键,其副管的长度是按照伸缩管在六把位时所增加的管长设计的,之所以选择六把位来增加管长,是因为考虑到演奏者的习惯,通常F在一把位,E在二把位,bE在三把位,为了不打乱未加副管时的排列,故以六把位时所增加的管长作为F键副管的长度。因此,在加键时,本调为bB管的长号,便降低了四度,成了F管的长号。所以,称其为四度键或F键。
在第一把位加键时,伸缩管无须调整,闭合即可(也可用不加键时第一把位的F音与加键时第一把位的F音做对比,调整副管的调音管,使之音高一样)。这时,号管的长度发生改变,已不再是加键前的长度,理论上应该是:原号管的长度加第六把位距第一把位的长度,即:2.75+0.9738=3.7238
在第二把位加键时,伸缩管的位置就不是原来的第二把位的位置了,而是在原来第二把位的位置距第一把位8.6cm上需要增加3cm(F副管管长的1/16):
3.7328÷16=0.2327375(M)0.2327375÷2=0.11636875
0.11636875-0.086=0.0306875约等于3(cm)。
在第三把位加键时,伸缩管的位置也就不是原来的第三把位的位置了,在原来第三把位的位置上需要增加3.3厘米:
3.7328+0.2327375=3.9655375(M)
3.9655375÷16=0.247846093
0.247846093÷2=0.123923046
0.123923046-0.0913=0.032623046约等于3.3(cm)
以此类推。
在第六把位加键时,伸缩管已被推到原来第七把位的位置,所以基础音为大字一组的B1音还是没有。因此,便出现了第二个附加键——五度键(也就是BACH 50B低音长号中的第二个附加键)。在赵瑞林老师的《长号演奏入门与提高》一书中,提道:“练习使用F键第二把位至第七把位低音时,需要注意:在实际吹奏中,出于长号发音的原理以及伸缩管的构造,须注意音高的准确性。从第二把位开始,低音区的E音、第三把位的bE/#D音、第四把位的D音、第五把位的bD/#C音、第六把位的C音,需要向下依次挪动尺寸,并且把位越往下挪动就越大。所以第七把位就没有了低音B1音,而是C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