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幢建筑在寺观中都有,而尤以佛教寺院居多,这与塔的起源很有关系。塔原义指坟冢,本为保存或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即遗骨)的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塔与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造型和结构形式,如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花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式、宝箧印经式、组合式等。
楼阁式塔是塔与中国传统建筑楼阁的结合体,其历史最悠久,保留下来的也较多。《洛阳伽蓝记》中写到的永宁寺塔就是一座9层木构方形楼阁式塔,杨衔之这样描述:“社南有凌阴里,即四朝时藏冰处也。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刹上有金宝瓶,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垂金铎,复有铁四道,引刹向浮图。四角上亦有金铎,铎大小如一石瓮子。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合上下有一百二十铎。浮图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户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合有五千四百枚,复有金环铺首。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议。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隋唐以后,出现了砖石仿木结构的楼阁式塔,较为著名的有陕西西安大雁塔、江苏苏州虎丘塔、瑞光塔、浙江杭州六和塔、广东广州六榕寺塔、北京良乡昊天塔等。其特征是:①每层之间的距离较大;②每层塔身均有门、窗、柱子、斗拱等;③都有塔檐,上挂风铃等;④塔为空心,内有楼梯,可供人登临眺望。如座落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是古城西安保存最完好、最著名的古塔。塔高64米,有7层,底层每边长25米,往上层层缩小,成方形角锥形状。塔身用青砖砌成,磨砖对缝,极为严密。每层都用砖砌成枋、斗拱、栏额和突出来的砖柱,形成一个个开间。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的券门,而且有方形的塔室。层层都建有楼梯上下,一直可以上到塔顶。登高远眺,爽心悦目。大雁塔是寺观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密檐式塔的最大特点就是塔的外檐层层重叠,几乎看不出层数,且屋檐之间没有窗柱,常为实心,不能登临,较著名有北京天宁寺塔、河北昌黎源影塔、正定临济寺青塔、辽宁北镇崇兴寺双塔、辽阳白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千寻塔等。如北京天宁寺塔,建于辽代,砖砌实心,八角十三层,总高57.8米,建于方形平台上,塔座为须弥座,有斗拱勾栏的平座和三层仰莲瓣座,塔身浮雕金刚力士、菩萨、云龙等纹饰,形象生动。
亭阁式塔在时间上几乎与楼阁式塔同时,也是直接继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产物。它的特点是塔身多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的亭子形状;都为单层,有的还在顶上建一个阁;在塔身内设龛,供奉佛像或墓主塑像。早期为木结构,后期多为砖石结构。比较著名的有山东历城四门塔,山东长清灵岩寺慧崇塔、三藏塔,河南安阳修定寺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等。四门塔在山东历城县柳埠村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1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塔身为大块青石砌成,单层方形,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檐部迭涩挑出五层,塔顶用23行石板层层收缩迭筑,成四角攒尖锥形。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刹。塔室有方形塔心柱。四面各有后人移置的石雕佛像一尊,面相生动,衣纹流畅。二十年代日本出版的《世界美术全集》称:“此塔结构虽简单,却具有平衡之美,在石筑之单层塔中,可谓之无与伦比者”。
花塔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各种繁富的花式,远望好像一束巨大的花。花塔的装饰或以莲瓣,或以佛龛,或以各种佛像、菩萨、神人及狮、象、龙、鱼等,有的还涂以色彩,使之金碧辉煌。最著名的是河北正定广惠寺的花塔,广东广州六榕寺的花塔、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释迦如来舍利塔等。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藏式塔,元代时从尼泊尔传入。这种塔的特征极为明显,塔身呈半圆形的覆钵,上置长而大的塔刹。覆钵之下以高大的须弥座承托塔体。比较著名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北京北海白塔,山西五台山塔院寺白塔,江苏扬州莲性寺白塔、江苏镇江昭关石塔等。
金刚宝座式塔以五方佛为供奉对象,象征须弥山五形,属密宗塔形。这种塔的塔座高大,顶端的五塔大小相似,中塔略高,并有玻璃瓦罩亭,塔身各部雕有斗拱、柱子、椽飞、瓦陇等。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真觉寺塔、云南昆明金刚塔、湖北襄樊广德寺多宝佛塔、山西五台圆照寺塔、甘肃张掖元通寺塔等。
过街式塔是建于街衢之上的塔形,塔下可通车马行人,始于元代。现存的如北京居庸关云台的过街塔等。(www.xing528.com)
门式塔是把塔的下部建造为门洞的形式,但比较狭窄,仅可通行人。较著名的有北京法海寺门式塔等。
宝箧印经式塔形似宝箧,内藏印经,多为金属铸造,外面以金涂之,故又称金涂塔。较著名的如广东潮州开元寺千佛塔等。
组合式塔则是将塔的各种式样组合成一体,构成别致的风格。如云南大姚白塔等。
在塔的基础上,许多塔就构成了塔林,这种塔的集合多在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寺院中。塔呈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风格,展示着塔的发展历史。比较著名的有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法王寺塔林,河南临汝风穴寺塔林,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塔林,山西永济栖岩寺塔林,山东历城神通寺塔林,山东长清灵岩寺塔林等。
宫观建筑中的塔数量较少,如北京白云观的恬淡守一真人塔、甘肃平凉崆峒山凌空塔等。
大约唐代初年,寺院建筑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即经幢。经幢是一种佛教石刻,创始于唐,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上。唐代李玫《异闻实录》卷一:“开元中,明皇与杨妃建此寺,立经幢”。经幢与塔相似,一般为八角形,顶上覆以石质八角,上刻《陀罗尼经》。中唐后,形状逐渐向多层发展,且以须弥座和仰莲承托幢体,雕刻也日益精细华美。至元代以后,经幢渐少。我国现存最早的经幢是广州光孝寺的大悲幢。它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宝盖状如蘑菇,用青石造成。幢高2.19米,幢身八面刻着“大悲咒”,用小楷书写。幢身平面作八角形,状如矮柱,下有幢座八角形,基座四周刻有威武的力士浮雕。我国现存经幢中体形最大的是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原系开元寺建筑之一,后寺毁幢存。幢系北宋景礻右五年(1038)赵州人王德成建,全部用石料迭砌而成,共7级,高约18米。平面为八角形,建在一个方形石基上,石基束腰部分周围刻有妇人启门图案,四角刻有金刚力士。台基上是八角形束腰式须弥座,周围雕刻伎乐、神佛、菩萨、蟠龙、莲花等。经幢一、二、三层刻陀罗尼经,其余各层满刻佛教人物、经变故事、狮象动物和花卉等图案,极富装饰性。幢顶以铜质火焰宝珠为刹,轮廓庄严清秀。我国现存经幢中雕饰最精美的要数云南昆明大理国经幢,又称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经幢,幢高约8.3米,石质,七层八棱形。第一层幢基为鼓形,雕刻汉文段进全撰《佛顶尊胜宝幢记》以及梵文《佛说般者波罗蜜多心经》、《大日尊发愿》、《发四宏誓愿》;第二层刻四天王及梵文《陀罗尼经》,四角分雕四神及释迦牟尼坐像;第三层以上雕佛像、菩萨、胁侍、灵鹫等;第七层幢身变为柱形,上雕小佛像。幢顶为葫芦形,四周饰以莲瓣。整幢共雕大小神佛200余尊,大者逾米,小者0.1米,比例匀称,造型优美,雕刻精致,线条细腻鲜明,形象生动,被誉为滇中之艺术极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