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寺观平面布局:单体、组合、园林

中国寺观平面布局:单体、组合、园林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说来,寺观建筑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单体、组合和园林三大类。中国寺院的平面布局很少单体式布局,而多体现为组合式布局和园林式布局。据杨衔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中国寺院最早的住宅式形制在平面布局上就是组合结构的方式。中国喇嘛庙的平面布局大概依规模和地点区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布局特色。中国宫观建筑的平面布局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

中国寺观平面布局:单体、组合、园林

在平面布局上,寺观建筑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概括说来,寺观建筑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单体、组合和园林三大类。单体式布局以方形为主,均衡对称,严肃庄重;组合式布局一般是将主要建筑置于纵轴线上,左右铺以次要建筑,或为庭院,或为走廓,形成纵向扩展的重要院落,即具有空间的深度,又显示出丰富的变化;园林式布局较为灵活,主体建筑一般左右对称,再辅以园林、山体,形成参差有致、形散神聚的审美效果,这种布局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巧妙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而匠心独运地创造出一种自然美、和谐美。

中国寺院的平面布局很少单体式布局,而多体现为组合式布局和园林式布局。据杨衔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中国寺院最早的住宅式形制在平面布局上就是组合结构的方式。书云:“建中寺,普泰元年尚书令乐平王尔朱世隆所立也。本是阉官司空刘腾宅,屋宇奢侈,梁栋逾制,一里之间,廓庑充溢,堂比宣光殿,门匹乾明门,博敞宏丽,诸王莫及也。……建义元年,尚书令乐平王尔朱世隆为荣追福,题以为寺。朱门黄阁,所谓仙居也。以前庭为佛殿,台堂为讲室,金花宝盖,遍满其中。”同时塔庙布局也呈组合式,《魏书·释老志》云:“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浮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随着塔的中心位置的偏移,一些楼阁建筑成为寺院布局的核心,如唐代长安的西明寺,在纵轴线上依次向里分布着寺门、佛殿、讲堂、方丈室等建筑,其间夹有水池,而塔却对称分布于寺门与佛殿之间的水池两边。这种布局虽无实物可证,但敦煌莫高窟第148窟壁画中所绘的唐代佛寺图,足可看出这种分布的特点。宋代以后,寺院的平面布局在组合式上逐渐走向固定的格局,即一般置主要建筑于中轴线上,而在两侧辅以次要建筑。具体说来,由外向里(一般由南向北),大致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有的寺院还有藏经楼(或称藏经阁)。山门是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因称三门。《释氏要览·住处》云:“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三门殿内,在门的两旁塑两大金刚力士像,此即手持金刚杵警卫佛的夜叉神,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常有五百执金刚随从侍卫。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名“阿逸多”。韦驮天是护法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四大天王各护东南西北,东方天王持琵琶,南方天王持剑,西方天王手中缠绕一龙,北方天王右手持伞。大雄宝殿即为正殿,供奉释迦牟尼或其他诸佛,是整个寺庙的核心。释迦牟尼佛像有各种不同的姿势,主要有成道相和说法相两种。成道相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自己的头目脑髓,这一切事都是在大地上作的,唯有大地可以证明。说法相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上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一般多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立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叫“迦叶尊者”,中年的叫“阿难尊者”。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萨像。一般是观音像或者是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骑狮子,普贤骑六牙白象,观音骑吼。殿内两侧多塑十八罗汉或二十诸天。十八罗汉本为“十六罗汉”之误,指释迦的十六名上足弟子,佛在涅槃以前,嘱咐他们不要涅槃,常住人间为众生培养福德。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配殿,东为伽蓝殿,西为祖师殿。伽蓝殿供奉三尊佛像,左为礻氏陀太子,中为波斯匿王,右为给孤独长者,两侧常供18位伽蓝神守护寺院。祖师殿专门供奉本宗祖师像,一般以禅宗寺院最为常见。殿的正中是梁时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面是达摩六传弟子唐时的六祖慧能禅师,右面是慧能的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其他还有斋堂、客堂、寝堂、延寿堂、浴室等建筑分布左右。

中国寺院的园林式布局大致有城市型、山林型和综合型三个类别。城市型寺院一般邻近城市,寺院园林一般呈独立形态,景致以人工创设为主,建筑集中。将自然美和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中国山水画的手法,巧妙地把大自然风景,浓缩在有限的空间,其点缀的形式常为假山、异石、湖面、流水、名花、芳草等,如江苏扬州天宁寺、江苏常州天宁寺、江苏苏州寒山寺等。山林型寺院一般处于自然风景优美秀丽的山林村野,寺院的景观以自然景色为主,将其置于整个大环境中,使其产生出和谐自然的特色,如许多名山中的寺都是这种类型。综合型寺院就是将上述两种类型结合起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互配合,这些寺院在位置上都依山傍水,风光幽雅,地形复杂,景致丰富,我国大多数寺院的布局都属此类。(www.xing528.com)

中国喇嘛庙的平面布局大概依规模和地点区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布局特色。小喇嘛庙基本与藏族民居相同,为方形四合式碉楼。大型和中型的喇嘛庙在布局上可分为对称、不对称两种,对称式布局多建于河谷山间的平缓地带,有明显的中轴线,或为方形,主要建筑居中,辅属建筑分居四角,或为圆形,主要建筑居中,辅属建筑呈十字状分布,以合佛教四天五方之说。寺院的周围多以城墙为界。如西藏萨迦的萨迦寺;不对称式布局多依山而建,无明显的中轴线,大小建筑依循山势有致错落,多而不乱,如布达拉宫就是这种布局的代表。汉族居住地区的喇嘛庙由于受汉传佛教的影响,已无明显的特色,与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基本相同,也呈现为主体居中轴线而其他排列两边的格式,如北京雍和宫、西黄寺等。

中国宫观建筑的平面布局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要修科仪戒律钞》:“太真科曰:立天师治,地方八十一步,法九九之数,唯升阳之气,治正中央名崇虚堂,一区七架六间十二丈开,起堂屋上当中央二间上作一层崇玄台。当中央安大香炉,高五尺,恒焚香。开东西南三户,户边安窗。两头马道,履南户下飞格上朝礼。天师子孙上八大治,山居清苦济世道士可登台朝礼,其余职大小中外祭酒,并在大堂下遥朝礼。崇虚台北五丈起崇仙台,七间十四丈七架,东为阳仙房,西为阴仙房。玄台之南,去台十二丈,近南门起五间三架门室。门室东门南部宣威祭酒舍,门室两间典司察气祭酒舍,其余小舍,不能具书,二十四治名各如此。”建筑的格局多半是在中轴线上建主要建筑,两边为马道。至唐代,宫观建筑的布局更加规模庞大,屋宇众多。据《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置观品》:“置兹灵观,既为福地,即是仙居。布设方所各有轨制,凡有六种:一者山门,二者城郭,三者宫掖,四者村落,五者孤迥,六者依人。皆须帝王营护宰臣创修,度道士女冠住持供养,最进善之先首不可思议者也。造天尊殿、天尊讲经堂、说法院、经楼、钟阁、师房、步廓、轩廓、门楼、门室、玄坛、斋堂、斋厨、写经坊、校经堂、演经堂、熏经堂、浴堂、烧香院、升遐院、受道院、精思院、净人坊、骡马坊、车牛坊、俗客坊、十方客坊、碾坊、寻真台、炼气台、祈真台、吸景台、散华台、望仙台、承露台、九清台、游仙阁、凝灵阁、乘云阁、飞鸾阁、延灵阁、迎风阁、九仙楼、延真楼、舞凤楼、逍遥楼、静念楼、迎风楼、九真楼、焚香楼、合药堂等皆在时修建。大小、宽窄、壮丽、质朴各任力所营。药圃、果园、名木、奇草、清池、芳花种种营葺,以用供养,称为福地,亦曰净居,永劫住持,勿使废替。”可见布局之严整、名目之琐细。宋代宫观则在此基础上布局更为宏大、格式也更为严整。真宗时兴建的玉清昭应宫总计2610区,东西310步,南北430步,宫殿门各五十余所。东西山院,皆累石为假山,并引水为池。东有昆玉亭、澄虚阁、昭德殿,西有瑶峰亭、涵辉阁、昭信殿。北门内有迎禧、迎祥二宴殿。太初殿的础石为丹墀、龙墀,前面有日月楼,画太阳太阴像,以及八十一幅环殿图。太一殿东西两廓,有五百灵官图像,前面有石坛、钟楼、经楼。在四隅分置楼阙,外面引金水为甓渠、燥宫垣,又分为二石渠贯宫中。元氏随着南北宗派的出现,虽在个别布局上稍有差别,但总的趋势依然是走向一致。如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其主体建筑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垂直排列于中轴线上,而以三清殿最大;武汉长春观的主体建筑观门、灵官殿、太清殿、古神祗坛、古先农坛地呈垂直排列于中轴线之形。到明、清时,佛道互相取舍渗透,在平面布局上更加接近,道教宫观也按佛教寺院之制最后定型。一般说来,观门、灵官殿、玉皇殿、三清殿是其主体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其他如纯阳殿、邱祖殿一般分列左右,有时根据宗派之需使其加入主体建筑行列。观门多采用殿堂形式。灵官殿供奉护法天尊灵官大帝,红脸膛,额上另有一眼,三目圆睁,披甲执鞭。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或“四御”,玉皇大帝的地位在道教中仅次于“三清”,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旁列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等;“四御”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辅佐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头戴冕旒,身穿朝服,颇似人间帝王。三清展是整个宫观的核心建筑,供奉道教的最高神祗“三清”: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居于中间,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灵宝天尊居左,双手捧一个半黑半白、黑中有白点、白中有黑点的圆形“阴阳镜”,象征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道德天尊居右,手拿一把绘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由太极而分化出的“阴阳两仪”。邱祖殿供奉全真教祖师、长春真人邱处机。纯阳殿供奉被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影响位列“八仙”之首的吕洞宾。从这些布局可以看出,道教宫观的建筑思想明显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哲学思想,并深受佛教的影响。首先,宫观建筑以八卦方位为主,体现其法天、法地、法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的思想,遵循乾南、坤北、离东、坎西,以子午线为中轴,座北朝南的原则。其次,宫观建筑的组合形式及色彩运用都反映出阴阳五行的思想。它们大多为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组成建筑群,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并且使五行与天干、四季、方位、颜色等相配,组成了木(甲乙、春、东、青)、火(丙丁、夏、南、赤)、土(戊己、仲夏、中、黄)、金(庚辛、秋、西、白)、水(壬癸、冬、北、黑)的对应关系。再次,宫观建筑的装饰物渗透着浓厚的神仙思想。这些装饰物或以日、月、星、云、山、水等象征光明普照、坚固永生,或以扇、鱼、水仙蝙蝠、鹿等象征善、裕、仙、福、禄,或以莺、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龙、凤等象征友情、长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等,或以福、禄、寿、喜、吉、天、乐、丰等字,配以花纹,象征吉祥如意,福寿康宁、乐天超凡等。此外,道教宫观的山门的三个门洞表示欲、色、无色三界,有的还在斗拱、雀替上装饰“佛八宝”[1],可明显看出道教宫观建筑受到佛教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