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族传统民俗及颜色象征

汉族传统民俗及颜色象征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有些汉族地区的农村,传统的民俗至今仍然保存着。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也是给烈士扫墓的节日。汉族以黄色、紫色为贵色,而以白色、黑色为凶色。汉族作为一个定居的农业民族,不仅注重房屋的居住功用,而且将住房与“家”的兴衰命运紧

汉族传统民俗及颜色象征

1.居住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汉族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2.饮食

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食小麦玉米稻米等为主,辅以蔬菜豆制品,以及鸡、鱼、猪、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传统饮料。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汉族的粤、闽、皖、鲁、川、湘、浙、苏八大菜系,闻名海内外。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3.服饰

汉族的服饰比较复杂,从古到今,变化很大。古代服装有裙装、袍服等。到了近现代,汉族服饰开始改变,古代服装几乎被完全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男子穿简化的长衫和马褂,头戴呢帽、皮帽、毛线帽,也有的穿西式礼服、戴呢帽;女子最初穿简化了的上衣和下裙,以后流行穿改良的旗袍,也有的以连衣裙作礼服;公职人员知识分子穿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城市男女多穿蓝干部服,男女服装的区别只在于领口不同和衣袋的多少。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流行起西服、夹克风衣、运动衫、呢大衣、羽绒服等,特别是女青年的服装更是款式新颖多样,追逐着服装的新潮流。

4.婚俗

汉族人口众多,习俗各异。现在的男女婚嫁大都已移风易俗,采用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但在有些汉族地区的农村,传统的民俗至今仍然保存着。

5.语言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起源于远古,现行的文字是从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6.宗教信仰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历史上汉族人信仰道教佛教,后来,基督教等宗教传入中国,又有一些人开始信仰这些宗教。

7.节日

汉族节日比较丰富,传统节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春节。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古时候,这一天人们凌晨即起,放鞭炮,祭天地,吃水饺。男女老幼着新衣,到邻居和族人长辈家中拜年。路上遇到熟人,互道“过年好”,拱手祝“恭喜发财”“平安吉祥”等吉祥话。

(2)元宵节。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当晚,家家挂灯,故称“灯节”,并有多种娱乐杂耍,故又称“闹元宵”。(www.xing528.com)

(3)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清明前一天为“寒食”。古时候这一天,家家都要到坟地去祭祖,往坟头添筑新土,之后到郊外踏青,放风筝等。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也是给烈士扫墓的节日。吃鸡蛋、放风筝、郊游等有益的活动也被保留了下来。

(4)端午节。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旧时,这一天家家门旁插艾草,以五色线缠粽子,做荷包。荷包内装入麝香、艾叶带在身上,意在驱邪除“五毒”。幼童把五色线系在手腕上,节后下第一场雨时,剪断五色线投入雨中,传说可以“化龙而去”。

(5)中秋节。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此节有庆贺一年农事收获的意义,故规模较大。这一天,要吃月饼,晚上一家人围桌饮酒,分食月饼赏月。

(6)重阳节。重阳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或老人节。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7)腊八节。腊八节即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早上要用黄米、白米、红豆绿豆杂粮加大枣、花生米熬粥,称“腊八粥”。

(8)辞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亦称小年。古时候,这一天傍晚要置酒给灶王饯行,谓之“辞灶”,即把旧灶王画像焚化换贴新灶王画像,并供以糖瓜(麦芽糖),意在黏住他的嘴,希望灶王爷“上九天但言好事,下三界多带福来”。家中有出门未归的亲人不能“辞灶”。现在只沿袭合家吃饺子的习俗。

(9)除夕。除夕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当天要贴对联。有的人家还要挂财神像、大门口放“栏门棍”,门旁焚香,全家人一起吃饺子、喝辞岁酒,一起“守岁”至深夜。自从电视机普及后,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一项新的活动。

8.禁忌

由于汉族分布广泛,民俗禁忌的地域差异很大,以下仅列举数例。

(1)数字禁忌。例如,“1”是一个单数,如果给结婚、做寿的人送礼,就忌讳送单数,结婚人家给晚辈的见面礼,也忌给单数,这寄托着“好事成双”的希望。“3”谐音“散”,做寿和结婚忌这个数字,祝寿、贺喜送礼也忌这个数字。“4”谐音“死”,大凶,不吉利,一些人忌讳在门牌号、汽车牌号中有这个数字,但男子也有40岁做寿的,做了“4”就破了法,该死的就不会死了。岁数又忌言73、84,传说孔子卒年73岁,孟子卒年84岁,因此,人们认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谓之“损头年”,都很忌讳。

(2)行为禁忌。汉族旧时忌拔白发,认为拔一根白发会长出许多根,而白发与年老又有联系,青年人特别忌反常地出现许多白发。忌拔腿毛,认为“两只腿毛管三个鬼”,腿上无毛则管不住鬼。春节期间,各家各户要祭财神。若有卖财神画像的童子挨门喊:“送财神爷来了。”一般人家都赶紧出来到门口回话:“好好,来,我们家请一张。”如不想买的也不能说不要,更不能撵送财神,而是只能说已经有了。

汉族以黄色、紫色为贵色,而以白色、黑色为凶色。小孩的衣服还忌搭在高处,俗称“三尺以上有神鬼”,恐伤害小孩。

(3)饮食禁忌。汉族古话说“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方式上,古时汉族有不许用手抓着饭吃的忌讳。吃饭时,忌抛撒米粒或吃完饭后碗底有残饭;如果小孩不吃完饭,将来便会娶麻脸妻子或嫁给麻脸丈夫。食具方面的禁忌也很多,如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认为这是“穷气”,因为乞丐要饭时就是用筷子敲空碗。

(4)居住禁忌。汉族作为一个定居的农业民族,不仅注重房屋的居住功用,而且将住房与“家”的兴衰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家族、家庭都希望自己能够光宗耀祖。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便在住宅的建造上大做文章,设法选择风水好的区域建房,而一些建房的地点、方位及房屋陈设,由于不符合风水、相宅的观念就被列为禁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