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建筑与礼制-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与礼制-中国旅游文化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间”指的是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中国古代建筑布局,是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构思,多以“前朝后寝”或者“前堂后室”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礼乐实用的伦理观念,延绵几千年,贯穿于一切建筑的形制中,这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与礼制-中国旅游文化

礼记》中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定道德仁义的规范。在以儒学思想为统治思想的中国古代,“礼”便成了儒家学说的中心,并把它作为一切行为的最高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宗法和等级制度,人与人、群体与群体都存在着等级森严的人伦关系。在古代社会长期发展中,礼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中国古代建筑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等级,维护阶级社会秩序,具有“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具有强烈的人文属性,在建筑物中寄寓着浓厚的思想观念,这一特点也是中国特有的。

在建筑上,等级制往往通过建筑类型、房屋的宽度和深度、屋顶形式、装饰的不同表现出来,建筑成了传统礼制的象征与标志。从周代开始,辨尊卑、辨贵贱的功能成了建筑被突出强调的社会功能。历代都有相应的规制法典,对城制等级、组群等级、间架做法等级、装修装饰等级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唐朝规定,都城每座城门可以开三个门洞,大州的城正门开两个门洞,而县城的门只能开一个门洞。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间”指的是房屋的宽度,两根立柱中间算一间,间数越多,面宽越大。“架”指的是房屋的深度,架数越多,房屋越深。《明会典》中规定: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中堂七间,后堂七间;一品、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等级制对屋檐装修、屋顶瓦兽、梁枋彩绘、庭院室内陈设也都有严格规定,甚至对门上的零件——门环,对建筑物的装饰色彩等也有等级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是以儒家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本构思,多以“前朝后寝”或者“前堂后室”布局。中国最典型的住宅型制是四合院,分前院、后院,前院设辅助用房,后院中轴线上设堂屋,是院中规格最尊贵的建筑,是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和举行家中重要礼仪的地方,然后依次是长辈、晚辈的住房。这种建筑布局造型,不仅是一般家庭建筑的特点,也是宫殿建筑布局造型的规范,紫禁城(故宫)就是其最集中的代表,如图5-8所示。

在紫禁城中,前三殿、后三宫等主要建筑都集中到居中的主轴线上,在主轴线上,又把宫城的主体——前三殿,置于核心部位,这种层层“居中为尊”的“择中”布局,体现着礼制规范要求。中轴线上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建筑。其中,太和殿建筑采用了最高的建筑等级,从建筑形制到建筑规模在古代建筑中首屈一指。乾清宫和坤宁宫也处于中轴线上,采用的也是重檐庑殿顶。按礼制,后寝比前朝要低一等级,所以,这里的台基只有一层。位于中轴线上,从南到北的四个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也各不相同。午门是整个宫城的大门,神武门是宫城的后门,屋顶采用的都是最高级样式的重檐庑殿顶,然而神武门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周围廊,没有向左、右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比九开间的午门低。太和门和乾清门在形制上更低。太和门采用的是重檐歇山式屋顶,比重檐庑殿顶低一级;乾清门只能采用单檐歇山式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礼乐实用的伦理观念,延绵几千年,贯穿于一切建筑的形制中,这正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www.xing528.com)

图5-8 故宫平面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