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保留六部尚书、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推行八股取士、严惩贪官和在地方设三司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同时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驻军屯田等,使社会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至明成祖朱棣时,达到兴盛阶段。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并迁都北京;派郑和七次出使西洋,经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明中期后,倭寇屡犯东南沿海,戚继光率军奋战,终于肃清倭患。自16世纪始,一些欧洲殖民者到我国沿海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明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政,土地集中严重,连年灾荒,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统治。
2.清朝
崛起于东北的女真族于1616年建立金(史称后金)政权,随后改国号为“清”。1644年,趁起义军推翻明朝之机,清军进入山海关,迁都北京,随后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和各地反清力量,统一了南北。清朝初期,鼓励垦荒屯田,轻徭薄赋,重视兴修水利,经济逐步获得恢复和发展。清朝前期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定西北的民族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清朝虽强盛一时,但它的发展并未逾越中国传统封建专制主义体制的轨道。经济上,仍然以农立国;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大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www.xing528.com)
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水平超过前代,以纺织、瓷器、丝绸、冶铁等为主的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时,中国的传统科技仍然在世界领先,出现了几部跨时代的科学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集我国古代农学之大成;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名著,他也是世界上研究岩溶地貌的先驱。
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学术思想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巨著相继编纂完成。明清文学艺术成就巨大,四大名著接踵出现。明代的戏剧达到了高峰,名家名作众多,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书画艺术成就也较高,明代的文徵明、董其昌、唐寅,清代的“扬州八怪”等,对后代都颇有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