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形成与多元化发展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形成与多元化发展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将以网络传播、电视传播、广播传播、图书传播为例集中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途径多元化的基本特征。电视传播是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但电视传播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观众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研究:形成与多元化发展

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呈现出一些基本的特征,如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网络传播的快捷性、电视选秀的大众化、图书传播的实用性等,分别详述如下。

(一)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在中国民族声乐传播中,传播途径的多元化特点愈发突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媒介已经由传统的口耳相传、文字传播、图书传播进步到更先进的现代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录音机等。这些现代化的传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多种多样的传播渠道接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而且这种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制约。笔者将以网络传播、电视传播、广播传播、图书传播为例集中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途径多元化的基本特征。

1.网络传播

人类整个社会发展历程来说,互联网的出现与使用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

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加入互联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直备受瞩目,它在出现不久就迅速崛起,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很快便获得了主流化的地位,发展到今天就更为普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互联网在传播领域有着深刻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说它是当今时代最为先进的传播媒介。网络传播拥有众多优越性,如传播成本低、速度快,包含信息量大,能打破时空局限,还能够双向互动、搭建互动平台。网络传播凭借其优越性,受到众多领域的青睐,在民族声乐艺术传播领域也不例外。为了使受众更广泛,在民族声乐艺术传播中也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传播。例如,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就巧妙使用了网络传播。

2.电视传播

“电视传播是现代媒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传播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普及的现代媒介工具,毫无疑问,电视具有充分的话语权。”电视通过卫星将影像信号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电视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一种带有普及意义的现代化的传播媒介。电视传播集视听于一体,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视传播是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虽然网络传播迅速崛起,相对于其他传播方式,网络传播的优势可谓是越来越明显,甚至在一些方面比电视传播更先进,如快捷性、互动的平台等。但电视传播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传播方式,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观众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年人,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较小。因此,我们说电视仍然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

另外,电视传播没有局限于每个家庭,还推出了移动电视。现在,在公交车、大客车、火车出租车等各类交通工具上都安装了移动电视,虽然交通工具处在移动之中,但是移动电视的播放仍然做到了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观看,及时获取信息。

3.广播传播

广播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虽然电视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在我国,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生活水平不高,所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广播仍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而在各类广播节目中,广播音乐类节目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借由广播传播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广播传播很好地推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并喜欢民族声乐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电视业开始逐渐兴起,电视凭借其画面优势,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渐趋繁荣起来。之后又有互联网迅速崛起,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后来兴起的传播媒介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传播媒介的强势冲击下,广播受到严重的影响,观众大量流失,面临着发展的窘境。为了吸引更多听众,电台广播加强节目的互动性,在民族声乐的广播节目中加入更多电话连线的环节,让更多的听众能够与电台主持进行直接的对话,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民族声乐艺术的受众主要是一些老年人,相对于其他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老年人更喜欢电台广播,老年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喜爱通过电台广播得以满足。

4.图书传播

跟现代先进的网络、电视等传播途径相比,图书传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传播方式,甚至图书传播在一些人看来是十分落后的传播途径。虽然相比于更为先进的传播途径,图书传播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等方面是落后的,但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中,图书传播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网络传播、电视传播更倾向于一种快餐式的、娱乐式的传播,相比而言,图书传播的专业性更强,图书传播的内容更为系统和规范,更适于专业的学习。例如,《民族声乐理论教程》这本书着重对声乐理论进行整体性研究,既关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历史的发展,也关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现状。在论述汉族与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形成和发展时,不仅关注了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的影响,也关注了社会人文环境对演唱的影响。

网络传播、电视传播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显著特点,观众可以直接获得。“与电影、电视相比较,图书的传播显得间接、抽象和理性化”,读者要对书中所传播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接受。网络传播和电视传播指向的是信息的提供和了解,而图书传播指向的是更专业的学习和探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不只是为了让观众简单地了解和知道,同时需要培养一些专业化的人才。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止于喜欢,而是要更多的人去深入地了解民族声乐艺术,学习和掌握民族声乐艺术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推动其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

其实,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传播逐渐将其他传播途径的优点集于一身,它自身的巨大优越性使其他传播媒介开始逐渐向网络传播倾斜,如电视网络传播、网络电台、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等。如今,各种传播途径都渗透着网络传播的痕迹。

(二)网络传播的快捷性

当今时代已经步入网络化的时代,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网络是迄今为止最为进步的传播媒介。它打破其他传播媒介的局限,集其他传播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它的出现为传播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传播变得更为便捷。网络在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过程中,网络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1.网络传播覆盖范围广

互联网遍布世界各地,覆盖范围十分广阔,我们可以随地获得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信息。而且,互联网上的资源十分丰富,关于民族声音艺术的音频、视频、电子书籍比比皆是。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好多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咖啡厅、书店等开通了局域无线网络,使我们使用网络更为方便、快捷。加之手机平板电脑使用普及,可随身携带,将它们连接无线网络,我们可以随时获得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信息,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视频等。随着网络化的进一步加深,在不久的将来,相信无线网络必会突破局域的限制而走向全面开放。

2.网络传播实时高速

网络传播是一种高速度的传播,拥有极强的同步实时传输功能,只要在浏览器中输入我们想要了解的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关键词,再轻点鼠标,便可以迅速获得相关的信息。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发布信息。而且,我们所获得的所有信息都是适时更新的。

不仅如此,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实时观看直播,即网络电视。我国的网络电视产业始于2003年,2004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央视网络电视。在网络电视开办初期,先是以一些城市为试点,之后在全国逐步推广,目前网络电视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什么是网络电视?简单说,网络电视就是一种基于宽带高速IP网的全新的电视观看方式,具有交互式的特点,它突破了传统的电视观看方式,使电视观看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自主性更强,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选择,随看随停。而且,网络机顶盒和普通电视机的组合方式已经使网络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不仅有城市,还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可以说,网络电视是网络化一种更深程度的延伸,深刻影响了大众的生活。近年来,青年歌手大奖赛注意到了网络的传播,开始更多借助网络媒体和平台来进行传播。第十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增加港澳台以及6家网络代表队。

3.网络传播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

时间方面。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网络在实时更新这些信息资源的同时,会将已有的信息全部保存下来,便于人们随时查询与利用,这就突破了时间的局限,使人们能够随时迅速地获得以前的信息资源,十分便捷。比如,如果我们想要回顾欣赏一下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组的比赛,只要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就会迅速出现大量的相关视频供我们选择。

空间方面。在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时期,互联网并没有如当前一般普遍走进千家万户。那时,如果人民群众想要观看电视台不转播的民族声乐歌唱和表演,就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观看。由于路途、金钱、座位有限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人无法观看到,这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现今,如果我们想观看宋祖英的音乐会,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就可以随时观看,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金钱。和电视、广播、报纸、图书等传播媒介的成本相比,网络传播的成本非常低,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复制和传输所消耗的成本几乎是零。

4.网络传播具有双向性

在传播过程中,电视、广播、图书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是一种线性传播,受众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与这些传播媒介相比,网络传播突破了受众被动接受的传播模式,建立了交互传播的新模式,具有突出的双向性特点。

在网络传播中,网络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搭建起一个平等的平台,使传播者和受众居于平等的地位。而且,传播者与受众的地位可以互相交换。在受众与网络、网络信息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也就是说,传播者可以成为受众,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受者两端。”在双向互动之下,受众拥有了更大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比如,如果我们喜欢民族声乐艺术,就可以在网络中自由选择。而且,受众拥有了发表自身意见的权利。例如,在观看民族声乐艺术节目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建议。网络以其无障碍式的沟通交流方式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传播时代。(www.xing528.com)

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仍在继续,它于不知不觉间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网络传播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它的未来或许不是我们现在就能够估量到的,但我们期待着它在未来大放异彩。作为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关注网络传播的最前沿,利用网络传播的优越性,更好地宣传倡导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进而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

(三)电视选秀的大众化

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呈现出电视选秀大众化的基本特征。电视选秀的大众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类电视选秀节目数量的增多,呈现大众化趋势。另一个方面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类电视选秀节目参与者的大众化。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详细阐述。

1.民族声乐类电视选秀节目数量的增多

我国最早涉及民族声乐艺术的电视选秀节目就是青年歌手大奖赛。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物质生活层面的满足,使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这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中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创办于1984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各地方电视台协办,它是一场具有全国性质的声乐赛事。自1984年至2013年,青年歌手大奖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

在发展中,青年歌手大奖赛也在一直探索,从最初的稚嫩,到逐渐的规范,再到寻求新的创新,青年歌手大奖赛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改革来完善自身。青年歌手大奖赛可谓是我国具有权威性的经典电视选秀,它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歌唱人才,传播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培养了很多著名的歌唱艺术家,积极地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将更多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和演唱者带进了观众的视线,很好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近年来,众多流行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势头强劲,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面临着发展与传播的窘境。为推动发展,青年歌手大奖赛开始寻求更多创新,不仅如此,很多地方电视台也开始举办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类的电视选秀节目,积极探索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例如,2006年,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江西卫视以纪念之由创办全国性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国红歌会》。至今,《中国红歌会》共举办7届,参与人员多达60多万人次,不仅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欢,而且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肯定。

《中国红歌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长征从江西出发,江西是共和国的摇篮,江西是红歌的摇篮。《中国红歌会》以弘扬和传承红色经典文化为定位,以红色革命文化艺术为基点,同时结合时代精神,赋予红歌以新时代的新意义新形式,《中国红歌会》是一档传播正能量的经典红色文化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

《中国红歌会》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中国红歌会》邀请全国著名音乐艺术家担当评委,如李双江、阎肃、滕矢初、王佑贵等。著名音乐艺术家们的精彩点评,给节目带来很多亮点,增加了《中国红歌会》的精彩程度。可以说,这些艺术家的加入,提升了《中国红歌会》在音乐上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提升了《中国红歌会》在人民群众间的公信度。

《中国红歌会》的受众范围广。虽然《中国红歌会》与其他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一样同处于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的大潮之中,但《中国红歌会》凭借其红色经典的独特魅力,没有被淹没其中,而是赢得很多以前从不关心选秀节目的中老年人的喜爱,中老年人是《中国红歌会》的忠实拥趸。与此同时,受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不朽革命精神的鼓舞,一些年轻人也开始关注红色经典艺术。《中国红歌会》的观众涉及各个年龄阶段,其数量十分可观。

《中国红歌会》走向全国,走出国门。《中国红歌会》从井冈山唱起,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高校,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多场巡演。不仅如此,《中国红歌会》还走出国门,走进美国的旧金山硅谷澳大利亚的悉尼,将红色经典呈现在全世界人们面前,很好地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家的传播。《中国红歌会》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之路。

除了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还有河北卫视的《炫动民族风》和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等。《炫动民族风》由河北卫视举办,节目主要是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才艺,采用最新电视制作模式将蕴藏在中国民间的各种才艺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来彰显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是一场民族艺术的盛宴。《国色天香》由天津卫视举办,以普通人也能唱戏曲为节目理念,以戏曲曲种为基础改编热门金曲为节目形式,知名明星为节目参与者,还邀请了戏曲曲艺行当的著名艺术家担当导师。由于明星的参与,给该节目引来更多关注。

2.电视声乐选秀节目参与者的广泛化

以往中国民族声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的参与者大多数是专业人士,他们经历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声乐训练,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呈现出学院化的特点。如今,随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类电视选秀节目数量的增多,其参与者也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更多的普通人融入里面。这里的参与者一方面是指参赛者,一方面是指参与评价者。

从参与者角度来看,如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类电视选秀节目之中。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参与者,如《炫动中国风》舞台上的阿吉太组合,阿吉太组合成立于2012年,由来自蒙古族藏族羌族彝族的四个青年男女组成,他们不仅在外表上具有民族特色,而且他们的歌唱能够将四个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融合到一起。他们演唱的《带我去远方》自由奔放,让观众仿佛身临草原之境,这首歌用两种民族语言演唱,巧妙地将四种民族曲调融合在了一起。他们的演唱赢得诸多赞誉,被称为浑然天成的天籁之音。有来自社会底层的农民工参与者,如2010年《中国红歌会》贵阳唱曲比赛中有一个特殊的参与者,他就是来自湖南娄底的农民工毛群伟,毛群伟自弹自唱,赢得很多观众的喜欢。还有来自外国的参与者。2010年《中国红歌会》有很多外国参与者,外国友人也开始爱唱红歌,其中不乏优秀选手,如来自英国的伊恩,来自美国的唐伯虎、杨海丽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第十二届青歌赛首设‘原生态’唱法,为沉闷的歌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原生态’唱法的迷人魅力”。采用“原生态”唱法的歌手是一些来自民间的最普通的人,这些歌手的演唱没有丝毫做作的痕迹,更不会有虚假的成分,他们的音乐是一种无任何污染成分和添加成分的音乐。这些歌手将最为纯朴和厚重的歌曲呈现在广大电视观众面前,使人们听到一种真挚之音,让人们的灵魂为之净化,精神为之振奋。现如今,“原生态”的唱法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参与评价者方面。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类电视选秀节目倾向于将普通观众纳入评价体系当中,通过手机、网络等平台,广大电视观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可以自由对节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也可以直接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突出了电视观众的自主性,调动了电视观众的积极性,提高了电视观众的参与热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参与其中。

(四)图书传播的实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传播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借助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虽然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范围,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更深入的传播与长久的传承来说,图书传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图书传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图书传播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在民族声乐艺术传播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将分别详述之。

1.图书内容的独特性

每一部专著都是著者独特思想的表达,是著者智慧的结晶。近年来中国民族声乐领域有不少论著,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管林著的《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1984)和《中国民族声乐史》(1998)、傅雪漪著的《戏曲传统声乐艺术》(1985)、顾旭光著的《中国民族声乐论》(2000)、金明春著的《民族声乐艺术》(2000)、李晓贰著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2001)、郭建民等著的《20世纪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引论》(2004)、刘雅丽编著的《民族声乐概论》(2007)等。这些专著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质量不断地提高,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共同推动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虽然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的传播速度相对更快,信息量也十分丰富,但很多专著中所特有的内容是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所无法涵盖的。以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为例。本书系统全面地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加以介绍,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完全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还注重对科学发声理论的研究。著者先是介绍了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与结构,之后又具体地叙述了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基础训练的三要素,即呼吸、发声和共鸣。著者以汉语普通话语音为标准,综合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十三辙”发声演唱方法,总结归纳了一种适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声方法,这是一种创新,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实践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并且,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著作选取了一些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不仅对其歌词曲式等方面加以分析,对具体演唱时的发声方法加以讲解,还介绍了演唱时的情感处理,对学习者的唱歌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书实用性非常强,不仅能够为音乐艺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有益的指导,同时凭借其通俗易懂性,能够引导非音乐艺术专业的广大民族声乐艺术爱好者的学习。相对于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图书所提供给读者的是更为专业的学习与指导,图书中包含着丰富规范的理论,方便读者进行系统性学习。事实上,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播离不开这些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图书传播所提供的独特性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欧的声乐艺术十分发达,声乐艺术方面的专著十分丰富,西欧人学习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就是通过专著,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声乐艺术的发展与传播,这样的学习经验是值得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借鉴的。

2.图书传播的自主性

面对丰富多样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图书,广大读者可以自由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己水平的书籍进行阅读。网络、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在传播中是将信息直接倒灌给受众,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图书传播则不是这样,图书传播是间接的,是抽象的,读者在阅读时需要自己解读理解书中的内容,形成自身的个性化思考,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在图书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读者不但可以对书中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而且可以由书中的内容获得启发,将书中的内容生发开去,进行拓展思考和探索,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中国民间音乐集成》,这部集成的完成耗时将近30年,是全国众多音乐文化工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广泛搜集、精心整理而成。集成将散落在民间的各类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搜集起来,蕴涵极其丰富的音乐艺术和音乐文化资源,数量十分可观,不仅包括全国各地的众多民间传统音乐种类和相应作品,还涉及民间器乐的种类、民间舞蹈的种类等,可谓建构了一个我国声乐艺术和声乐文化的宝库。面对这样一部巨著,不同的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选择性阅读,也可以通过这部集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音乐文化。

3.图书传播的方便性

在网络传播中,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互联网,其次还需要依靠电脑、手机等传播辅助工具。在电视传播中,需要电视机,还需要有线电视信号。在广播传播中,需要收音机,同时需要广播信号。这些传播媒介在传播民族声乐艺术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阻碍传播的进程,而在图书的传播中则不会发生。图书传播的载体即为书本本身,不需要依靠任何其他传播辅助媒介,只要有图书,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因此我们说图书传播是更为方便的。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将图书捧在手中,对读者来说图书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这于无形间拉近了图书与读者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读者的接受和图书内容的传播。另外,从健康方面考虑,相对于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图书更有利于保护我们的眼睛。

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专著必将会越来越丰富,读者在进行阅读时的选择空间也更广,不仅仅学院派专业化的学习者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广大的民族声乐艺术的业余爱好者也能够从中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关于民族声乐艺术的图书的实用性越来越强了,变得越来越通俗化,更易于大众学习和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