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与多元化发展成果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与多元化发展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歌者,在掌握某种民族声乐唱法的同时,应很好地掌握各种极富个性音色与风格的发声技巧,并有能力在美声、民族、通俗、戏曲甚至更多唱法中自由驰骋。只有把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研究得足够细致、深入、透彻,才能实现演唱方法的多元化,从而促进民族唱法的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是怎样形成的呢?专家学者认为,一方面是吸收美声唱法的经验,如气息、共鸣,另一方面又和专门学习美声不太一样,注重吸收民族戏曲、曲艺、民歌中的润腔、吐字等方法。它是一个总体概念,在这个总概念下,应包含多种不同的民族演唱形式及发声方法。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声乐学派歌者,在掌握某种民族声乐唱法的同时,应很好地掌握各种极富个性音色与风格的发声技巧,并有能力在美声、民族、通俗、戏曲甚至更多唱法中自由驰骋。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思维观念问题。中央电视台《音画时尚》栏目曾为演员蔡明举办过两场独唱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她为观众演唱了通俗、民族、美声、戏曲、外国流行等一系列声乐作品。暂且不说她的演唱技能达到如何高度,就她运用如此多种唱法演绎不同作品,反差如此之大,让观众在她一个人身上,享受到一次丰富多样的精神大餐。这不得不使人们反思,一个业余歌者都能想到、做到的事,对一个专业歌者而言就如此之难吗?其实不然,这是对声乐不同的思维观念所带来的结果。其次是教师与学生要同时具备丰富的作品阅历及对不同演唱形态的把握与应用能力。在我国,我们往往注重其局部的原则而丧失自身的整体法则,从而远离艺术而拘泥于技术,这或多或少地干扰了它们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再次,在作品的创作上,要推陈出新,要有适合各种唱法表现为一体的声乐作品。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词曲作者拥有对各种唱法熟练的驾驭能力,然后才是优秀歌手运用唱法来演绎,把各种唱法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的意境,不留痕迹,一气呵成,让人们在变化无穷的演唱技巧应用中,丝毫察觉不到它的改变,而只享受作品所带来的色彩变化及艺术感染力。例如,廖昌永用美声唱法演绎那英的《征服》,细细品来,也别有一番滋味。跨界唱法的出现为中国这种沉闷的声乐现状送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最后,在推进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多元化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各民族、各地域百姓生活,努力使演唱贴近各地的风情习俗,扎根于丰富多样的传统唱法之中,在实践中学习与积累、丰富与发展各种演唱方法,把不同的声乐作品唱出个性、唱出风格,从而走出趋同化、单一化的误区,自觉担当起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声乐艺术的责任。只有把传统声乐演唱方法研究得足够细致、深入、透彻,才能实现演唱方法的多元化,从而促进民族唱法的发展。(www.xing528.com)

演唱方法和风格应该服从作品风格的需要,而不是机械地分成各种唱法。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正处在一个观念更新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前的观念与认识的调整与准备阶段,在建立科学与全面的中国民族声乐学派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