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时间:2023-1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声乐通俗化趋势随着人们对音乐审美观的改变和提高而产生,并逐渐走上流行的道路,在这一趋势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歌唱艺术家和作品,向听众展示了民族声乐通俗化的魅力。这首歌不仅成为民族声乐通俗化的开山之作,同样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和时代的进步。她对民族声乐通俗化的实践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将民族声乐通俗化的成果向世界展示。谭晶所演唱的《在那东山顶上》无疑是“民通唱法”的代表作之一。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

民族声乐通俗化趋势随着人们对音乐审美观的改变和提高而产生,并逐渐走上流行的道路,在这一趋势形成和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歌唱艺术家和作品,向听众展示了民族声乐通俗化的魅力。

(一)开拓者—李谷一和《乡恋》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音乐人就开始了对民族声乐通俗化的探索,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此时的代表人物和曲目是李谷一的《乡恋》。李谷一使用气声唱法演绎《乡恋》,与当时流行的民族声乐唱法不同,在演绎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气流声,声音色彩表现得比较暗淡、婉转,整首歌中充满了眷恋和忧伤的感情,歌声自然而亲切,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李谷一对这首歌曲的探索广受人民大众的好评,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听觉享受,给当时的中国乐坛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度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认可,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在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乡恋》成为观众点播呼声最高的歌曲。这首歌不仅成为民族声乐通俗化的开山之作,同样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和时代的进步。

(二)“亲情歌者”—于文华

于文华作为2004年首届“民通最佳歌手”,以其“倾诉家常风”的亲情风格为观众所喜爱。于文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受到专业的民族声乐训练。在演唱生涯中,她不断谋求变化和探索,她在民族与通俗唱法的土壤中谋求到自己委婉的音色,并根据自己演唱的特质,以民族唱法为本,将大众的艺术思维融入个性当中,打破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界限,达到雅俗共赏的境地。于文华擅长亲情歌曲的演唱,她的演唱并不辉煌壮丽,但能让人产生共鸣和回响,与她进行内心深处的交流。她的代表作《想起老妈妈》《不要惦记家》曲调舒缓动人,歌声细腻而不张扬,用情饱满而不满溢,细腻地表达了人们深藏心底的柔情。(www.xing528.com)

(三)“跨界歌手”—谭晶

目前,在“民通唱法”的代表人物中,最为出彩的是谭晶。她对民族声乐通俗化的实践不仅影响了中国,还将民族声乐通俗化的成果向世界展示。在谈到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对她的影响时,谭晶说过,民族唱法赋予她歌曲的艺术性和生命力,她从通俗唱法那里借鉴到歌曲的灵动性与年轻感。谭晶所演唱的《在那东山顶上》无疑是“民通唱法”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的演唱充分融合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气息比民族声乐浅,位置较高,注重口腔的共鸣,气声的运用流畅,语言咬字清晰,以字行腔,凸显了亲切、婉转的特点。这首歌的旋律充满民族音乐风格,同时不乏现代气息,音域跨度较大,歌词则采用诗词素材改编,使该曲具备非常强的流传性。

2006年9月13日,“和谐之声—谭晶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在维也纳隆重举行,谭晶在这次音乐会上,给东西方听众带来了一场别具风格的听觉大餐,她以跨越民族与通俗的音乐理念,向听众展示了中国民族声乐在艺术形式上的新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